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俞越:上证综指与股指期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 10:45  证券市场周刊

上证指数

  胡俞越/文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不断增强,上证综指逐渐成为可以真正反映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在上证综指推出近20年之际,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渐行渐近。

  投资者逐渐认识到,中国经济不仅需要上证综指这个“晴雨表”,也需要股指期货这一“避震器”。

  根据国外的理论研究显示,如果一个期货市场具有较高的定价效率,则该期货市场所形成的价格将会是该合约到期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由于股指期货属于金融期货,其不存在交割问题,到期日价格强制收敛,以及投资者较多为大型机构投资者等特征,使得股指期货的定价效率要高于一般商品期货品种。

  从2008年遭受金融冲击最为严重的美国股指期货市场来看,标准普尔500指数股指期货的价格波动幅度远小于现货指数,说明股指期货价格更能理性地反映人们对于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其稳定性要好于现货指数。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之日,美国股市收盘时标普指数微涨0.02%,而标普股指期货9月合约却大跌4.13%,第二天标普指数随即大跌4.96%,股指期货成功地预测了美国股市的大跌。

  其实,在每次股市大幅波动震荡之前,都会在股指期货市场上有所体现,因为无论是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还是风险中立型投资者,均会根据自己对市场的预判首先参与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股指期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减弱了金融危机对于资本市场乃至整体经济的冲击。从国际主要资本市场上股票指数与相应股指期货在金融危机下的走势便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下,全球股指期货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金融危机爆发时,全球股市大幅下跌,而在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套保对冲风险的机构投资者,并不会急于抛空手中的股票现货,从而可以起到稳定市场与信心的作用。由于机构投资者在期现市场上进行对冲交易,从而减缓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在金融危机下套利投资者更是会利用期现两个市场之间的偏离,进行套利交易,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任何较大的偏离都会在套利交易的作用下而迅速回归,从而减弱了市场的波动。

  从全球范围看,在历时两年的金融危机中,股指期货市场越发达的国家,股票指数下跌幅度越小,特别是当前股指期货与期权交易电子化程度最高、最为先进的德国,其在金融危机下股票市场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股指下跌幅度最小。综上所述,股指期货对股市效率的提高颇有助益。

  尽管中国股指期货将使用其他指数作为标的,但上证综指的重要性并不会因此降低。在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中,曾经推出了不少指数及指数体系,有一些指数只是昙花一现,真正经受了时间考验、最终获得市场认同的寥寥无几。从结果来看,当前中国股市中,无论中小投资者还是市场分析人士,推断大盘走势时所分析和谈论的依然是上证综指,上证综指已成为中国股市的代表。

  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投资者认识上的“惯性”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一旦股指期货上市,上证综指虽然不是标的,但其历史底蕴所形成的影响力在短期内甚至可能左右股指期货的走向。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和未来许多境外优质资产来沪上市的前景,也使得上证综指的重要地位难以被其他指数所取代。■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