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蓝筹革命的必然性:冲动备战期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 11:42  证券导刊

上证指数

  蓝筹冲动备战期指

  前言:手中持有蓝筹股的机构,可以有做多做空多种套利、套期保值的模型;手中没有蓝筹股的机构,为取得股票指数的话语权则已经开始抢夺蓝筹股。这就是近期蓝筹异动的根本所在。

  作者:听月楼

  蓝筹革命的必然性

  蓝筹股巨流暗涌

  神华、申能崛起于前,民生、鞍钢异动于后,期间大宗交易平台更传来多只蓝筹股被通吃的消息,本轮行情沉寂已久的大蓝筹板块在本周大盘震荡之际却是巨流暗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消息面上,监管层对股指期货的频频吹风无疑给市场传递这样的信号:怀胎10年的股指期货的临盘已经提上议事程!这样,一条清晰的主线浮现在市场面前:为抢占股指期货话事权,先知先觉的机构开始在二级市场抢夺蓝筹股,从而必将引发一场蓝筹大革命!、

  探讨即将到来的蓝筹革命,是偶然中含有着必然。

  本轮始自于去年11月的政策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一大批垃圾题材概念股录得了翻几倍的涨幅,其中更有多只股票创出了6124点以来的新高;但同期绩优蓝筹股却是严重滞后,以蓝筹股为主体的沪深300指数仅录得60%多一点的涨幅,而上证50指数的涨幅更是不到60%!这种垃圾股升天、绩优股落地的局面必将会引起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且明显有悖于政策救市的初衷。

  所以,我们便看到深交所连发警告、上交所紧急停牌的一系列举措,可惜市场依然不为所动,高达900多倍市盈率的鲁信高新更是在深交所警告当天狂拉涨停改写历史新高。如何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亦是化解垃圾股炒作引起的泡沫的重要举措。

  股期可化解垃圾泡沫

  适时推出股指期货无疑就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股指期货是证券市场“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股指期货能够改变国内证券市场单边做多的尴尬境地,为投资者提供做空、套期保值、投资组合套利等新的操作策略,丰富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蓝筹股难以活跃的情况和市场做空工具的缺乏密不可分。蓝筹股通常具有流通盘大、流动性好等特点,这导致了在大盘上涨时因盘子大而遭受投资者忽略,在市场进入大级别调整的时候,机构投资者首先会选择抛出蓝筹股,以降低仓位规避风险。

  正因为如此,本轮行情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令人费解的情况——市盈率高企的题材股强势上涨,一批市盈率20倍左右甚至更低的蓝筹股却鲜有表现。这种情况使A股市场的投机气氛浓厚,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业绩因素反而“一文不值”。

  如果存在股指期货,机构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卖空期指进行套期保值,而不需要放弃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去抛售蓝筹股。也就是说,现在推出股指期货侧面上有助于机构放心买入蓝筹股,使A股具备长期价值投资的可能。

  另外,股指期货对投机资金也有非常强大的吸纳能力,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投机资金有了去处,就没有必要炒作垃圾股了,参与垃圾股的资金会减少,慢慢的市场逐渐成熟。从周边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前夕将可能出现各路资金争抢蓝筹的情况,这将有助于引导资金逐渐从垃圾股中撤退,流入蓝筹股。

  虽然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会影响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习惯,也不会改变股市基本面。但是为争夺股指期货上市后的蓝筹股话语权,机构会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增持成分股中的蓝筹股,从而导致蓝筹股流动性溢价。因此,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必将成为点燃蓝筹股星星之火的重要契机。

  蓝筹股得到市场重视,也就是救价值投资重归于市场,投资者逐渐理性,这对于整个市场的利好是长期的。尽管股指期货改变不了其主要适合机构投资者而不那么适合散户投资者参与的先天性缺陷,但是,只要股指期货撑得住蓝筹股,也就等于撑住了价值投资的理念,撑住了投资者的信心。在这个意义上,股指期货的推出,无论是对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抑或是监管层,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昨天的故事 今天的路子

  根据我们从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绝大多数股票市场的历史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在推出股指期货前权重较大的成分股涨幅将远大于非成分股,而推出后则短期出现回调,但从长期来看,股指运行的趋势不改变,但作为标的指数成分股存在阶段性估值溢价,且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

  我们以国企指数期货为例子分析。香港国企指数期货于2003年12月8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以反映主要国企股走势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国企指数)为标的。在上市前的几个月里,中国石化中石油两只股票均大幅走强远远超前于同期指数。此中原因,那是因为根据H股指数成份股的设计,在32只H股指数成份股中,中石油和中国石化二者市值之和超过了成份股总市值的25%,其股价变化对H股指数影响相当大。操纵二者的股价,能有效地调控H股指数走向。

  另外,国内也曾上演类似例子。2007年下半年,在股指期货将要推出的传闻下,以中国石化为首的蓝筹股就曾大跳探戈,涨幅之大堪称史无前例。

  对于此中原因,香港信诚证券和信诚期货公司的联席董事连敬涵表示,根据许多国际对冲基金的惯常操作手法,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大量买入权重成份股,再等待股指期货推出后,选择时机沽空期货,然后逐步抛售股票,从而打低现货指数,在股票盈利的同时,期货头寸也获得盈利。

  从投机套利机构角度分析,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机构为提前掌控股期的话语权从而大量买进蓝筹股,这将导致一些大盘蓝筹股被推至脱离其基本面的价位。另外一些准备做空股指期货的机构也会先囤积一部分大盘蓝筹股,作为未来砸低股指的工具;而套期保值机构也会买入不少大盘蓝筹股,一方面享受企业稳定增长带来的分红收益,另一方面则是构筑自己的套期保值组合所需。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前市场对大盘蓝筹股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大盘蓝筹股因供求关系的改变将出现大涨,并将推动股指的大涨。

  股期投资的套利法则

  指数期货通常引发投资者的三大投资需求:投机、套利和避险。仅就套利来说,因为国内市场尚没有做空机制,所以,投资者实际上只能进行正向套利(即期初买入现货/卖出期货,期末平仓),而无法进行反向套利(即期初买入期货/卖空现货,期末平仓)。

  因此,不管是投机交易者还是套利交易者,他们要想获利,都需要买入现货(前者买入现货推动指数上涨,后者买入现在货以完成套利操作)。而且,如果投机交易者希望影响指数的涨跌,他们须掌握足够的市场筹码,因此,从这些方面分析,指数期货样本股的投资价值将会得到大大提升。

  手中持有蓝筹股的机构,可以有做多做空多种套利、套期保值的模型;手中没有蓝筹股的机构,为取得股票指数的话语权则已经开始抢夺蓝筹股。这就是近期蓝筹异动的根本所在。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股指期货的推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对投机资金的容纳甚至超过现货市场本身,如果大机构未来准备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多单怎么建仓?对手盘怎么找?

  简单说一下,有钱无货的机构进来开空,有货的机构有了对手盘必然扩仓然后拉升,你手里再有钱,没有股票又怎么能够把股票打下去?所以,手中没有乱码的机构做空很容易被轧。换过来,如果有钱无货的机构进来做多,有货的机构必然做空扩仓,手里有货啊就用手里的筹码打下去,没货的机构唯一能做的就是买,拼命地买,敌人在暗处,自己在明处,一开战就处于不利地位,胜算很小。因此,在未来的股期大战中,蓝筹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筹码,要想抢占股期话事权,就必然先抢占蓝筹板块,得蓝筹者得天下。

  机构暗战之三国演义

  显然,机构不论想以何种方式操纵股指期货,权重股都是至关重要的筹码。 由此可见,机构掌握了权重板块足够的现货筹码,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操纵股指期货;谁掌控了股指期货的话语权,谁就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机构抢筹权重股的原因在于争夺股指期货话语权。

  当前市场上的机构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以QFII为代表的“海外军团”。

  为了进一步看清这一话语权对机构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对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可能采取的操作模式进行分析。

  公募谋求主动权

  公募基金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但其抢夺蓝筹非为做空股指期货,而更多的是为保护自身主动性。事实上,如果公募基金等机构手中没有足够的现货筹码,当对手机构利用权重股操纵指数并持有相应的期货头寸时,那么对手方不仅能够在期货上赚钱,而且由于权重股导致的指数“虚涨虚跌”现象,对不知情的市场普通投资者造成心理压力,进而可能导致基金被大规模“申购或赎回”,迫使基金被动跟随“做多或做空”,陷于被动挨打局面。

  要想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只能抢先获得足够筹码,并且同时夺回A股定价权。当公募基金等机构持有足够的现货筹码时,对手机构想随心所欲进行指数操纵的难度将加大,因为对手如果抛售股票欲打压股价,一来筹码有限,二来一旦股价跌至合理估值下方,将吸引资金低位吸纳这些筹码;而如果对手单方面拉抬股价使之脱离合理估值,基金等可抛出手中筹码,使股价回归。

  同时,基金也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套期保值。企图通过打压指数、并在期货上获利的资金,其期货盈利必须能够弥补现货损失,对于基金、保险、社保等机构而言,压低指数所导致的大量持仓现货的损失将是无法预估的。因此,基金等持有大量现货的主力机构不会成为期货市场的主动做空力量。

  私募将掀风造浪

  虽然股指期货的投资法则更适合于机构投资者,但从亚洲地区的金融期货市场来看,尤其是台湾和韩国市场,两地个人投资者的参与程度都比较高,例如台湾加权指数期货的投资者构成中,个人投资者的参与比例达到了70%左右。因此,国内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预期投资者参与的热情会比较高,无论是指数期货还是标的指数的样本股均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私募基金作为个人投资者的代表,由于其操作灵活等特性,为获取最大利益必将在该做多时疯狂做多,能做空时不惜一切做空,注定了其必定是股指期货时代的掀风造浪者。

  “海外军团”虎视眈眈

  相对于前两者,“海外军团”则显得格外诡异。由于现阶段A股和H股市场的联动效应,使得海外机构操纵股指期货的手段将更为灵活,能够在两个市场利用更多的金融工具同时进行操作。例如,对于持有大量H股股票、同时又持有相当数量的沪深300权重股的海外资金,可以通过H股联动达到以较低成本实现引导沪深300指数的目的。

  而且,从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国际对冲基金套利手法多种多样,调集资金的能力相当强大,因此,投资者要想在股期在战中获利,一定要对这些虎视眈眈的“海外军团”打起十二分的重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