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末研报集萃:大盘蛰伏是为获取反弹新空间

上证指数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外围市场下跌给A股提供买入机会

  PMI 连续三月回升显示中国经济已处于复苏之路,资金面仍将维持充裕。本轮中国经济的周期与外部经济体并不同步,经济复苏时点或将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异,而决定股票市场走势的其他重要因素,如流动性以及市场交易机制也存在巨大的差别,外围市场的大幅下跌造成A 股恐慌性下跌或将给投资者提供买入机会。结合近期市场的风格转换特征,具有估值优势且盈利有超预期可能的银行、地产有望继续获得超额收益;近期有色金属行业期货仓单注销明显、库存下降、价格上升,可能存在阶段性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政策面和基本面处于博弈状态

  从近期透露的信息来看,政策维稳态势已经明确,流动性充裕仍旧维持,但经济基本面仍可能面临内需复苏不及预期和外部需求持续下降的困扰。因此在政策资金面和基本面的双重博弈下,短期A股将持续区间震荡行情,预计上证综指在2000-2400点之间运行,结构性特征将日益明显,而长期走势则有待于基本面数据较好的确认。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大金融、小周期”两类结构性投资机会:“大金融”指受益于充裕流动性带来的量或价增长的证券、保险、银行、地产,“小周期”则指从PMI指数、发电量行业和区域结构差异中相对恢复明显的板块和公司。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

  震荡中回落的风险在加大

  由于市场原先憧憬的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并未出现,而且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显示政府在保经济增长措施的结构上略有调整,即从单纯追求绝对增速上转向促民生、保就业、重转型等更着眼于降低经济增速放缓对社会福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上来。2月份及1-2月份合计的重要宏观数据并不乐观意味着代表终端需求短期内将难有起色。因此,在震荡格局中股市回落的风险在加大。从行业配置建议来看,建议短期回避受前期刺激投资政策预期更紧密的行业,例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基建相关板块;另外,受出口数据公布影响,出口相关板块也建议回避。由于政府在促民生政策力度预期将继续增强,因此,医疗、旅游休闲、农业等受益板块应继续关注。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化”的速度如果持续快于预期的话,将有望继续推动股价跑赢大市。

  长城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中线走势可获得流动性支撑

  大量的政府项目和新增信贷确实有助于保持 GDP 数据的稳定增长,从重点监测的三个经济敏感指标(工业增加值、发电量和M1 同比增速)来看,预计2009年前两个月的发电量增速在-5%左右,出现了止跌回稳的第一个信号;M1 作为反映企业活期资金的指标,是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天然指标,随着去库存过程的结束和信贷的大幅增长,M1 从2 月份开始持续反弹也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尽管实体经济不具备V型反弹的客观条件,但大规模的财政、货币调控措施有望在年内稳住GDP增速。在当前流动性充裕,其他领域投资预期回报率较低的前提下,货币指标预示着股市的中线走势能够获得流动性的良好支撑。香港国企指数的走势对A 股股价会有实质影响,操作策略上我们建议在宽幅波动当中低位适当参与,在保持安全边际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行情进入震荡筑底阶段

  基本面的复苏还有待实体经济的数据进一步确认,主要体现在目前的状况还是局部复苏,这将决定一段时间内行情会出现反复,区间波动的特征将比较明显,行情将从流动性推动到基本面主导。如果基本面得到明显的复苏信号,那么趋势性的机会将显现,如果政府投资的基建部分复苏,那么可以看好基建中率先复苏的板块,从目前看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前者需要确认。从大类上来看,贸易品中的投资内需型产品以及非贸易品的房地产将表现不错。那么如果复苏预期较好,可以实施中游投资品和上游资源品的平衡配置,如果经济复苏明确,继续加大上游的资源品的配置。

  上海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大盘“蛰伏”是为获取反弹新空间

  虽然经济指标释放积极信号和1 季度超量贷款规模,减弱了市场对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担忧,然而国际经济形势恶化趋势以及国内经济回暖趋势尚待确认,显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并未消除,这将压制银行股的趋势性行情。银行股短期内还不具备形成趋势性行情的条件,由此得出的结论:短期大盘无法获得来自银行股的持续推升动力。上周立柱型阳线并没有改变市场自2402 高点以来的震荡盘落调整趋势,其性质是大盘获得反弹新空间前的“蛰伏”。投资策略需适度防御,避免过度追高风险,并适时执行小型的波段操作,此外,注意年报数据对个股的结构性风险的负面冲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