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会故事年年讲 历年两会行情成参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10:52  证券导刊

上证指数

  3月3日至15日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两会”)即将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又成市场关注的热点,保八增长,4万亿投资,让今年的“两会”在多数分析人士眼中变得非常特别。而A股在众多政策预期的利好下,在两会之前提前演绎了一拨反弹行情,两会期间,行情能否延续成焦点。

  两会前的市场表现

  从2008年11月初开始的反弹行情到目前已经延续了三个多月,个股表现更是异常活跃,其中最大反弹幅度超过100%的个股就在千只以上,还有一大批个股最大涨幅超过200%的个股,个股的机会非常的大。而支撑此轮反弹行情的根本除了是市场超跌反弹之外,市场各类题材是直接的动力。但随着十大振兴行业陆续公布,后市此类题材对市场的刺激作用也将逐渐减弱,投资者需要针对这种变化相应改变操作手法。

  回顾本轮反弹行情可知,最早的刺激题材就是国家4万亿元的大基建投资计划。以太行水泥为代表的一批受益概念股强劲走高,拉出了第一波行情。等这批个股涨到较高位置进行回调的时候,市场股指也似乎有再度探底的要求。而正在此时国家又宣布将推出十大行业振兴计划,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有色金属、纺织、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又在市场掀起波澜,相关个股均被市场炒作,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新热点。期间包括由于宣布对创业板推出的预期,使得创投题材概念个股也在强劲表现。因此可以说,本轮活跃股几乎与业绩没有多少关系,如涨幅最大鲁信高新其业绩只有每股0.023元,还有中路股份北方国际广州冷机等等都是由于题材刺激导致的。市场关注的热点与其业绩没有太大关系,表明这轮反弹是典型的题材投机行情。

  而一路高歌的行情在上周终遇调整,26日A股市场大幅下挫,沪深300收于2190.19点,跌4.95%。两市A股66只股票上涨,1459只股票下跌,跌停股票数量超过200只。

  历年“两会”行情成参考

  不断上上下下的行情让不少股民没了方向,即将召开的两会或成股民新的期盼。据统计,过去的14年,在“两会”期间,大盘上涨了9次,持平1次,下跌了4次,上涨概率接近2/3。不过,不管大盘上涨还是下跌,多数年份的涨跌幅均不大。而从“两会”结束之日起的一段时间内(从1个月到4个月不等),股指上涨的概率超过90%,幅度从4%到34%不等。今年是否也会像以往的多数年份一样,在“两会”期间及之后走出上涨行情呢?

  市场人士认为 “两会”前及“两会”期间预计政策面及消息面对股市的提振作用仍将明显,而中期的趋势仍建立在经济复苏的星星之火是否能走向燎原。短期看,以快速普涨、机会云涌为主要特征的波段可能已经结束。在始于去年四季度的这轮中级反弹行情中,成交金额多次起到了小周期的预警作用,如2008年11月18日沪市成交金额放大至1000亿元以上,未能持续,市场随之回落;2008年12月4日沪市成交金额达到1200亿元,两个交易日后再现调整;而今年2月4日之后,沪市成交额持续达到千亿以上,表面上看,这种量价齐升的现象是强势的表现,而实质上却演绎成为消耗式上涨,量能的放大意味着分歧的扩大。2月16日沪市成交金额达1779亿元,这已经是牛市高峰时的水平,尽管当前流动性充裕,但这一规模的交投显然难以为继,当部分多头也倒戈加入抛售队伍时,多头的承接力达到阶段性极限,次日市场即出现急跌。预计市场将逐步走向复杂和波折、盈利难度加大的反弹后段。

  如果将时间拉长一些,我们认为市场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特别是二季度相对更为敏感,估值水平的提升能否得到经济层面的持续支持将是关键。国际经济环境及海外主要股票市场的表现提醒我们不宜单边乐观,在美股下破前低之际,A股的“独秀”恐怕很难由阶段性转为趋势性。

  “两会”行情展望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周雨表示,本轮行情的反弹主要是政策面的引导和充裕的流动性所致。倘若推动市场上行的这两个基本因素不发生改变,那么后市在经过充分震荡整理后,有望再延升势。经过短期的快速下跌之后,市场存在短期的反弹机会,这是降低仓位的较好机会。同时,激进型的投资者也可以把握其间的短期收益。尽管大盘欲振还休,但历年两会前后还是会出现一些明显板块和个股。比如近几年两会都将三农、环保、医改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每年的两会期间,农业股、医药股、新能源股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题材。

  面对上周股市大面积跌停,“两会”行情是“陷阱”还是希望?热点能否延续?下一步走势将如何?下文或能为投资者解惑难题。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