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在折腾A股:制度不完善导致暴涨暴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上证指数

  杨宇东

  一波亢奋的“资金+政策”行情终于被传言中的政策利空重重地击倒,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国股市是个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新兴市场,A股市场有句老话,叫做“技术面敌不过基本面,基本面敌不过政策面”,反映的就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特殊之处。当然,我身边也有很多技术派的高手,他们认为,任何基本面都可以通过技术面来反映并预测出来,市场如同自然界,自有其运行规律。其实这个观点并没有错,关键是要看从哪个角度和时间段去运用这些工具。比如从长期来看,基本面决定了一个股票的长期持有价值,而技术面,则是从一个股票的长期走势中,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分析(表面上则反映在股票的走势和成交量等指标中),寻找出进行中短期投资的买卖点。所以,“道”不同,“术”也自然不同,不存在对和错的是非判断。

  但是,当这两种方法遭遇隐藏在中国股市背后强大的政策面力量的时候,特别是在股市的一些基础性、制度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以基本面为主要决策依据的价值投资和以技术面为主要决策依据的趋势投资,都会在制度缺失和政策强力之下迷失方向。比如,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在投资者保护制度没有完善之前,大股东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经常是迥然于公众股东的,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不会在股价上充分体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几家著名基金公司抱着价值投资的理念去大举投资东方电子和远洋渔业,最终得到的却是惨痛失败,即是典型的案例。同样,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上市被作为大型国企脱贫解困的工具之时,股市出现一轮长期的低迷自然在所难免。而像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前持续了4年之久的熊市,也不是技术面可以推测出来的。

  有趣的是,从长期的角度看,政策的意志也经常有对抗不了市场意志的时候,比如1996年有关部门用了“12道金牌”也无法把指数打压下去,最终靠年底的人民日报社论当头棒喝,才在短期内止住了指数的升势,但指数到1997年中期还是创了新高。更典型的是2007年的“5·30”行情,犹如山腰上的一盆冷水,根本没法浇灭这么一场浩大的山火。

  那么,到底是哪个“面”做主?这些充满矛盾的表象之后到底是哪种更本质的规律在发挥作用?我认为,还是中国股市特殊的制度——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缺乏定价机制,因此必然导致强烈的单边市特征。行情与基本面有一定关联度,与政策面有一定关联度,但核心是资金推动,只要资金充沛,股市又能给出简单的理由,必然是一番爆炒,然后又是一轮暴跌,资金进进出出,靠的全是做多还是做空的方向感,而不是依赖于基本面的准确的估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股市的走势经常与宏观经济无关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发生同样一个机构,同样一个研究员,在短期之内对一家公司的估值会发生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在一个资金充沛的单边市场,100倍的市盈率可能都是合理的,在一个资金紧缺的单边市场,10倍市盈率都是不合理的!

  拉拉杂杂说这么些背景,为的还是说这两天的行情。新年行情为什么这么火爆?流动性突然释放,银行系统资金并不能找到好的实业投资机会,在这种流动性陷阱下,暴跌之后的股市自然成为一个跑赢货币市场收益率的极佳选择,何况又有这么多产业振兴规划在那里鼓舞着投资人的士气,狠狠做多一把的机遇远大于风险,于是各路资金滚滚而来。

  据统计,2月2日开市至26日收盘,沪市总成交金额已达2.58万亿,短短19个交易日流通股换手率已达63%。A股独领全球市场风骚,百倍、千倍市盈率的题材股比比皆是,而一旦有了政策面的风吹草动,又无后续资金推动之时,自然就是快速获利了结、墙倒众人推的结局。

  那么,未来行情会怎么演绎?如果流动性依然充沛,基本面又能给出做多理由,活跃的交投、短线的机会还会继续,投资人牛年翻身的希望仍在。如果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基础的交易品种和工具迟迟无法推出,A股暴涨暴跌的局面也将长期持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