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浩明
熟悉股市的人都知道,在2007年的2月27日,沪深股市突然出现了暴跌,当天两市的跌幅分别达到了8.84%和9.29%,几乎达到了“小型股灾”的水平。当时,大牛市格局已经基本确立,投资者对后市普遍比较乐观。因此,这次意外的暴跌对市场情绪打击很大,人们纷纷打听:是什么导致了这次股市的下跌?有意思的是,当时海外市场也随中国股市的暴跌而下跌,如果说市场上有什么先于中国股市的异动,那么查来查去,也就是当天日元的利差交易波动比较大。虽然利差交易是可能影响到股市的,但这个传导过程很长,而且不会首先表现在中国股市上。于是,这天的暴跌也就成了一个谜,事后人们都称其为“2·27”暴跌。
差不多整整过了两年,沪深股市又出现了一次暴跌。这次是发生在2009年的2月26日,沪深股市当天在横盘3个小时之后突然下行,沪市的跌幅3.87%,深市是5.63%。虽然和“2·27”暴跌相比属于小巫见大巫,但在市场人气刚有所恢复的情况下出现,还是很有综合杀伤力的。对于这次股市的暴跌,市场上的解释就很多了,譬如海外股市不好,还有传闻中的保险公司要下调投资股票比例,甚至还有说是2月份外贸出现了逆差……当然,在信息不那么对称的情况下,这些消息的出现对股市是有影响力的。但是,这些都无法讲清楚,为什么大盘的跳水是在当天下午两点以后而不是开市时,因为大量的信息在开市前就传了出来。当然,股市为什么下跌,这是很难讲明白的。因此事后大家也就把它称之为“2·26”暴跌,以此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悬念。
不过,细心的投资者不妨将这两次暴跌作一番对照,就会有新的发现。譬如说,这两次暴跌都是发生在股市向上行情发动不久,而且这一向上行情又是几乎都没有被预测到;再譬如,这两次暴跌发生时海外市场都不太平静,境内也充塞着对年内可能出台各种政策的猜测;还有就是,在这两次暴跌前,市场都有过放量的状况,尽管从绝对值来说,还称不上非常大,但是因为增加的速度很快,客观上也在市场上引发了资金能否跟上的猜测。
如此等等,说明的是一个事实,也就是它们都是在市场心态很不好、投资者对后市预期并不稳定的情况下出现的。事实上,市场在这之前就有很大的调整压力了,只是没有得到一个释放口,而如果找到了释放口,抛盘也就一下子涌出,暴跌行情也就出现了。至于说这个释放口是什么,实际上倒并不怎么特别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的总体市场环境要大大好于2009年,这就使得虽然“2·27”暴跌的杀伤力很大,但是市场能够较快地恢复。而这一次,因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恢复就不那么容易了。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因为“2·26”暴跌极大地改变了股市的运行形态,因此后市的走势会比较艰难。这也就是说,调整的周期会比较长,调整中的震荡幅度会比较大,以及其中个股的分化局面会相当的严重,投资者的操作难度自然也是很大的。
由于大环境的因素,2007年的股市最后是走出了大牛市行情,“2·27”暴跌也就成了行情运行中的一段插曲。那么2009年呢?应该说大环境虽然不利,但是毕竟存在慢慢趋好的可能。而只要这一点没有被改变,那么“2·26”暴跌也不会成为终止全年行情的标志。对此,投资者还应报有信心。
(作者供职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