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逆势溢价 大宗交易风景奇特

上证指数

  证券时报记者 罗峰

  昨日A股尾盘突然放量大跌,两市跌停个股超过200只,市场氛围急剧恶化。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消失已久的溢价交易,反而突然出现在深沪两市的大宗交易平台。昨日大宗交易由今年以来的平均折价率7%,变成了溢价2.7%———这也是去年4月“解禁限售股一月减持超1%须经大宗交易”新规出台以来,大宗交易平台前所未有的事情。

  周四两市大宗交易共涉及6只股票。沪市方面,中国太保(601601)昨日收盘13.4元,大宗交易成交价14.07元,溢价高达5%。不单大盘股如此,中小盘股也是。四川金顶(600678)昨日收盘6.2元,大宗交易成交价6.4元,溢价亦有3.2%。澄星股份(600078)则是平价交易,昨日收于7.61元,大宗交易成交价7.6元。深市方面,路翔股份(002192)昨封住跌停收于17.15元,大宗交易成交价18元,溢价4.95%。该股两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90万股,数量虽不大,但占公司流通股8%,昨日换手率为7%,如非过桥减持,如此大量的买盘,或许是买方未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的原因。深市另一只交易股票舒卡股份(000584)折价2.5%。周四两市大宗交易仅交通银行(601328)超过今年以来的平均折价率7%水平,达8%。按算术平均法统计,昨日两市大宗交易相对二级市场价格水平为溢价2.7%,这也是大宗交易平台设立以来唯一一次单日溢价。

  分析人士注意到,上述交易的股票品种分散,买卖通道有海通、东北、方正、银河、东方、国信等9家券商席位,不存在联合行动的可能,因此突然出现的大面积溢价交易并非人为操纵,而是市场博弈的结果。

  市场人士分析,大面积溢价交易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交易双方是按照原先议定的交易照常或略调整后继续执行,在市场大幅波动后,就造成了溢价交易的出现。一位参与昨日一笔低折价股票交易的消息人士称,虽然大宗交易的申报和交易时间是当日的15:00-15:30,不过之前该笔股票的售出消息就已出现在业内,经过牵线找到了一个客户接盘,并初步商定了价格;由于该股大跌,客户要求下调价格,但卖方不同意,未能成交,后有另一家券商的客户买走。该人士称,昨日大宗交易溢价现象固然有各种原因,但卖方并未将价格下调,买方市场也依然存在,显示市场中想博反弹的大有人在。

  分析人士说,今年以来行情活跃引发的大宗交易近10亿股,但并没有出现过溢价交易;而在昨日突然变盘之后,人心惶惶,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折价现象大面积消失;而且这种溢价、平价现象并非只出现在大盘股或小盘股或题材股一种类型的股票上,这种特异的现象,或可给恐慌之中的市场投资者以某种安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