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贷款A股齐飙背后:分析师报告引爆信贷入市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2:11  第一财经日报

上证指数

  王小平

  自1月初以来,上证指数上涨21.37%;而贷款数额更是创出天量,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3%,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当信贷激增遇到股市激增,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如何?有多少资金可能进入股市?

  数千亿元可入市?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慧勇日前发布报告称,1月M1(狭义货币)的增速和M2(广义货币)的增速差距拉大,增速差距扩大到12.1个百分点。剔除居民储蓄变化和M1变化后,李慧勇认为可能有约6600亿元资金被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化或进入股市。

  “并不是说有6600亿元流入股市,而是说按照货币数据的增量和差值倒推算出来,企业转投定期存款和流入股市这两块加起来可能有这样一个规模。”李慧勇表示。

  报告认为,导致M1和M2增速差距拉大的原因可能包括:M1中的企业活期存款转化为企业定期存款、企业集中发放年终奖导致活期存款转换为居民储蓄增加,以及部分原先计入M1的活期存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股市转化为券商的客户保证金。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M1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

  李慧勇认为,具体有多大比例资金最终流入股市,可能需要央行更为详细的数据出炉后才能计算得出。

  资金性质难区分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现有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里,是无法计算企业获得的贷款有多少转入股市的。资金流向环节太多,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之后可能有一部分变成现金,有一部分可能作为工资并导致居民储蓄相应增加,企业存款的增加可能是用于投资、购买机器设备等,还有一部分现金漏损等。

  这位人士透露,M2中有一部分是客户保证金,这是反映资金入市较直接的量,但1月这一科目并无太大增加。“即使这个科目增加,也不能说就是贷款入市,个人炒股用的不是贷款,企业也可以用自有资金,不见得就是贷款。”(相关报道见A8)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对于保证金应该这样理解:买了股票之后,保证金账户就为零,只有存入未买的时候才存在保证金。所以保证金下降到底应该怎么理解,是资金入市还是转化成别的用途离市,是说不清楚的。”

  某券商分析师认为:“具体准确的数据是很难测算出来的,只能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轮廓。而且,相比实际影响,这一数据在心理预期方面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

  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区分很难界定。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室主任郭田勇认为,从监管上看有一定难度,监管机构在实际检查过程中需要对企业资金的转移情况进行密切跟踪。

  入市与否引热议

  上述券商分析师承认,目前信贷投放力度大大加强,而实体经济较为低迷,没有太好的去处可以投放。所以,股市成为资金大量流入的一个渠道。

  “从这几个月的宏观经济信号来看,虽然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是中国经济确实有转暖的迹象。在这个基本背景之下,它容易引发人们对股市向好的预期。”郭田勇说,“当然,对于股市的这轮大涨来说,资金推动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央行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实使得银行的信贷投放非常之快,使得股票市场的资金面变得非常宽松。”

  “不排除会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到股市中的情况,因为规定企业不许把信贷资金直接投入股市,有些企业就先通过票据融资等方式向银行借贷来投入经营,然后再把自有资金投进到股市中去。因为这些钱都在一个锅里,从哪里来的是分不清的。这种间接的路径是很多的。”西南证券某分析师说。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昨日对本报表示,近期极受关注的票据融资大幅增加的问题,与存贷利率倒挂存在一定关系。目前半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1.98%,而票据贴现利率约1.92%。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有一笔需要支付的款项,完全可以通过在银行做半年期定期存款,然后开票据给收款单位,同时承诺其会支付收款企业有关票据贴现费用即可。如此操作,企业可以获得约0.06个百分点的利差,而银行票据融资和定期存款数量都增加,体现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两端的数字均变大,而并无新增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更谈不上信贷资金入市。

    相关专题:

    股指期货呼之欲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