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剩流动性支持股市上涨

上证指数

  虽然没有具体指标对股市的资金供应进行测量,但我们发现货币供应、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量与股市的涨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大于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量的增速时,即M2增速大于名义GDP的增速时,多余的货币将流入虚拟经济,从而利于股市上涨。

  ⊙李茜

  众所周知,流动性对于股市的涨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股市比作一个蓄水池的话,流动性充足时,流入蓄水池的水增多,蓄水池的水位上升,从而提升股市的估值水平,股市上涨,当流动性不足时,流入蓄水池的水减少,蓄水池的水位下降,股市的估值水平下降,从而股市下跌。

  虽然没有具体的指标对股市的资金供应进行测量,但我们发现货币供应、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量与股市的涨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大于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量的增速时,即M2增速大于名义GDP的增速时,多余的货币流入虚拟经济,从而利于股市上涨。当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小于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量的增速时,即M2的增速小于名义GDP的增速时,资金从虚拟经济中流出,从而股市下跌。

  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政府通常放松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在经历从底部向上爬升的过程,但这时通胀水平并不高,货币供应增速大于名义GDP的增速,多余的货币流入虚拟经济,从而形成牛市。

  当经济进入繁荣阶段的末期时,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增速处于高位并开始见顶回落,另一方面,通胀高启,政府为了控制通胀和过热的经济,往往开始紧缩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增速下降,一旦货币供应的增速小于名义GDP的增速,出现货币缺口,从而形成牛市的顶点开始进入熊市。

  当经济进入萧条阶段后期,经济增速与通货膨胀回落,特别是通货膨胀与高点相比大幅回落,一方面通货膨胀大幅回落为政府放松货币政策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往往也开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增速开始上升,这时由于经济增速与通货膨胀都比较低,所以名义GDP的增速比较低,货币供应增速开始大于名义GDP的增速,经济体系内再次出现货币剩余,从而形成熊市的拐点,股市开始上涨。

  货币供应增速、名义GDP增速与股市这种关系在我国市场得以验证。

  自2003年二季度开始,通胀率不断向上攀升导致名义GDP增速不断上行,而M2的增速在2003年保持相对稳定,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之间的敞口不断缩小,并且在2004年初名义GDP增速超过了M2增速,由于通胀率上升,国家在2003年三季度开始实施宏观调控,结果导致M2的增速在2004年不断下降,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股市也自2004年二季度初开始不断下行。2005年通胀率不断下行并于二季度回落至底部,与此同时国家自2005年二季度开始放松信贷,M2的增速不断上行并再次超过名义GDP的增速,资本市场开始上涨。

  再来看2005年至2008年这段时间,2005年前半年,通货膨胀与GDP增速都出现回落,名义GDP增速逐渐走低,与此同时,M2的同比增速却逐渐上升,在二季度M2同比增速超过名义GDP的增速时,股市开始企稳并形成史无前例的牛市行情。

  自2006年四季度初,由于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压力都上升,名义GDP的增速开始上升,并在2007年初超过M2的增速,而同时M2的增速则保持相对稳定,由于经济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自2007年通货膨胀压力开始明显上升,政府为了控制通胀,开始不断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名义GDP的增速超过M2增速的拐点与牛市的拐点并不完全吻合,但自2007年初政府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不断产生积聚效应,并在2008年初M2的增速开始下滑,股市也经历了2008年史无前例的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下半年,由于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M2的增速在12月份大幅上升,同比增速由11月的14.8%上升到12月的17.82%,并超过了名义GDP的增速。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仍将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由于未来几个月内经济增速与通胀压力都处在底部区域,M2的增速超过名义GDP的增速有望持续,所以我们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股市看好,过剩的流动性将支持股市上涨。

  (作者系东航金融证券研究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