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冷对降息利好折射股市博弈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07:3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上证指数

  百日内央行五次降息,但市场一概反应冷淡冷对降息利好折射股市博弈困局

  证券时报记者元一

  中国人民银行于12月22日宣布,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这是自今年9月15日第一次宣布降息以来的连续第5次降息。

  在一般投资者看来,这至少显示了国家最高管理当局对抗经济下行的决心和力度,将为A股特别是地产股提供至少是阶段性的机会。但市场却不给面子。昨日,沪深股市打破多日来的震荡盘升走势,出现破位大跌,其中上证指数下跌4.55%、深成指缩水4.69%,收盘分别跌破了1900点和7000点整数关口。降息不仅没有体现利好,相反成为了大利空,其中的市场解读值得玩味。

  解读降息的逻辑

  其实,考察今年来5次降息之后的市场表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市场解读降息的逻辑,而这种逻辑本身并不是没有偏颇的。今年9月15日央行第一次宣布降息27个基点,随后于10月8日、10月30日、11月26日及12月22日宣布降低基准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5次合计降低利率2.16个百分点、降低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而考察5次降息后的市场表现可知,市场气氛并没有因降息而有所提振;相反,降息引发或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心理,以致股市大跌不休。9月16日,上证指数大跌4.47%,且连跌3天;10月9、10日连跌2天;10月30日宣布降息后,31日上证指数跌1.97%,其后市场萎靡不振持续多日;11月27日,市场对大幅降息有所反应,指数大幅高开,但抛压沉重,最后升幅收窄,第二天上证指数跌2.44%。

  对于这几次降息,业内的解读大同小异,基本的看法有三:其一,降息原因在于国内通胀大幅回落快于预期,经济加速下滑,且全球各央行都在纷纷降息。其二,降息作用不宜高估,尽管对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来说,降息可以减轻成本压力,但是难以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其三,降息难以改变市场对上市公司悲观的盈利预期,难以改变市场运行趋势。因此,降息标志着经济陷入困境。而新一轮降息之后,市场预期还会有更大幅度的降息。而降息次数更多,幅度更大,则表明经济愈困难。于是,愈降息股市愈低迷。由此,业界预计“未来A股走势将是实体经济恶化和经济刺激政策不断出台之间的激烈博弈。”但“就中长期而言,投资者必将在恶化的实体经济数据以及国家超凡力度的刺激政策间做出抉择。”在这种逻辑下,股市表现如斯,也就不足为奇了。

  利好效应终将显现

  不过,稍微调整一下观察的角度,我们便可以看出上述思维的片面。经济陷入困境是一清二楚的事实,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下流动性急剧萎缩及投资、消费的萎缩。因此,摆脱困境的方法就是增加流动性,扩大投资与消费。扩大财政投资与降息,就是要打破经济下滑的循环。完全被经济窘境压迫,而对改善努力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并不是理性的表现,也不会与经济实际吻合。

  5次降息,市场5次反应冷淡,除却投资者被经济的暗淡前景所主宰之外,也有其他原因冲淡了降息的利好作用。比如与这5次降息相伴而来的诸如外围市场的动荡、国内监管政策的调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降息的利好预期。

  但降息的实质作用不会因此而消失。5次降息,共下调贷款利率2.16个百分点,三次降低准备金率,使准备金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这将大幅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进而打破证券市场原有的均衡。因此,一旦市场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降息之类的利好效应会慢慢显露出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