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小非政策之回望张望展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3日 16:09  和讯网-红周刊

大小非政策之回望张望展望(2)


  “以时间换空间”能成功吗

  拟推出的“可交换公司债”,在国际上一直被当作大宗持有人减持股票的一种手段。国外的经验表明,这种方法比从二级市场直接减持对股价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它同时还具有增加流动性、减持成本小,便于市值管理等许多优点。

  中金公司认为,“可交换债券”增加了大小非的退出途径,又能解大小非用钱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其1~6年的存续时间将推迟发债股票的上市时间,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在确定“疏”的前题下,该策略是解决目前大小非问题的办法之一。

  但是,在A股这个特殊市场的特殊阶段,“可交换债券”真的管用吗?大盘以下跌应对,市场上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申银万国就指出该债券的推出会导致“减持公开化”和“大非小非化”这两个负面影响。即发债会直接暴露被减持的个股,这会给市场带来更大恐慌;发债降低了“大非”减持成本,等于鼓励“大非”减持。中投则认为,推出“可交换债”只对那些亟需资金而被动抛售的大小非有影响,而对于很多原始成本极低、一心只想套现的大小非不产生任何影响。看来“以时间换空间”也不是这么简单。

  同时,“可交换债规定”仍待商榷和细化,市场人士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比如,针对发债门槛挡住众多“小非”的问题,浙商证券就提出,可以参考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券的形式发行“集合”可交换债。还有建议称,可采用现金交割与混合交割等多种交割方式,在加大灵活性的同时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控股权转移。不过,整体看来,想通过“可交换债”这个单一手段来解决大小非的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

  跳出大小非思维

  其实,监管层已非常清楚,头痛的大小非不是个孤立的问题,解决它必须使用综合手段。近期出台的“沟通红利税”、鼓励大股东增持、发“可交换公司债”等,都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思路的具体实践。在“堵不如疏”思路已经确立的前提下,目前市场上对于大小非再次限制或是开征暴利税之类的争论似乎已经失去继续的必要。既然“痛”不可避免,不如想想如何“减痛”。除了继续讨论如何“以时间换空间”外,不要就事论事,而是主动跳出大小非的惯性思维,或许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远东证券首席分析师孙卫党就这一观点的拥护者,认为管理层应该从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他向《红周刊》提出了自己的两点想法:第一,加大市场的淘汰机制。“只见新股进入,不见旧股退出,绩差股也不便宜,只扩容不会“缩容”的市场自然缺钱”。第二,新股发行改革势在必行。“现在绝大多数新股发行价过高,不但容易造成“破发”,市场也日益感到“新大小非”的压力,或可考虑新股以存量甚至缩股的方式发行(目前新股上市时都会增加股本数量发行)”。股改问题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刘纪鹏教授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没有及时对所有人进行全流通教育,是监管部门的失职。现在应该补上这一课。”

  股改问题专家、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则“跳得更远”。他对《红周刊》表示,跌到这份上,光想着解决大小非是不行的,缺乏“赚钱”效应才是股市一直跌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不学习美国,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呢?这才是提振股市的最好方法”,他解释说,“有了成交量,有人赚了钱,资金就会流入二级市场,大小非问题才有好的解决基础”。他建议监管层尽快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或是实行“T+0”交易。他同时强调,必须扭转保险类长期资金在2000点附近抛售的情况,“否则市场没法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