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车暴跌 制度缺陷显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3日 15:3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智多盈投资 余 凯

  继8月18日中国南车登陆A股市场后,周四又正式驶入香港市场。然而其上市首日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开盘后略作冲高便掉头向下一路走低,最低2.61港元的价格与发行价仅有一分钱的距离,后市能否破发命悬一线。其疲弱的表现立即传导到A股市场,中国南车A股于周四放量跌停,周五再度大跌收盘时跌幅达8.6%,收盘报3.19元。显然,中国南车的突然暴跌加重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使股指出现了深幅回调,投资者的信心再度面临考验。应该说,中国南车的走势不禁让人联想到当时的中国石油,那么,中国南车会成为第二个中石油吗?

  PE、PB双高 估值无优势

  中国南车本次采取的是先A股后H股方式发行,H股发行价格定为2.6港元/股,A股确定为2.18元/股,A股折价19.27%,应该说,这样的发行价还是令市场对其上市后的表现有所期待的。但如果从中国南车的估值角度来分析,其目前的股价并无优势。首先,中国南车A股的发行价按2008年预测业绩及发行后总股本全面摊薄计算,市盈率为18.5倍左右,这仅是沪市的平均水平,低于沪深300的平均市盈率,可见其发行价格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吸引力。其次,对应其不足1元的每股净资产,目前超过3倍的市净率也毫无优势可言。即使其H股的收盘价格2.63港元,也并不能说十分低估,仅能说是比较合理,所以A股的股价显然偏高,对A股价格产生向下的引力是情理之中的,而在弱势当中,中国南车的挤出效应将更加明显。

  A股溢价明显 重心或将下移

  经过市场半年多的调整,目前已经有多家A+H公司股价出现与H股倒挂的现象。由于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存在着市场环境、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投资理念等诸多不同,所以我们不能认为所有的A股股价一定要和H股完全接轨,但股价趋同恐怕是无法回避的长期趋势,在悲观情绪占据市场主流的今天,溢价的A股令市场充满了担忧,这也是市场得知中国南车H股发行价高于A股后,产生了些许期待的原因。然而,南车H股的上市不仅没能起到提振A股市的作用,相反,高开低走、直接威胁发行价的走势还引发了其A股的跌停,实在令人遗憾。应该说,中国南车的估值虽然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但其前两天的表现也基本符合市场的普遍预期,但其H股的表现则让风声鹤唳的市场产生了恐慌。看来,如果南车H股股价不出现转好的走势,其A股也必将向下拓展空间,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中国南车港股出现破发,对A股市场的心理压力就会更大,从而对整个A股市场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有人担心中国南车成为第二个中国石油对市场形成巨大的拖累。

  机构抛售 制度缺陷显现

  除了估值偏高之外,中国南车上市后机构集中抛售、筹码稳定性不够也是造成出现目前走势的一个原因。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南车发行时网上冻结资金约19,100亿元,网下冻结资金3,500亿元,总金额约22,600亿元。可见,虽然市场持续低迷,但庞大的“打新”资金却依然对新股申购抱有浓厚的兴趣,对发行绝对价较低的中国南车更是不会轻易放过。应该说,中国南车A股的溢价幅度并不算大,如果考虑公司作为中国最大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乃至全球主流的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基本面,这样的溢价也并不过分,然而在A股上市当天,就遭到了中签者的大举抛售,周四更是巨量封死跌停,说明机构的卖出行为十分坚决。

  应该看到,目前的新股发行上市制度也是造成这种不稳定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体制下,行情火热的时候,新股上市后机构可以给出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拉高出货,像中工国际全聚德等,而行情低迷的时候,机构则是见好就收见利就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一方面中国南车的跌停走势拖累了市场,另一方面市场的低迷也抑制了中国南车的表现空间。所以在市场信心恢复之前,中国南车近阶段的走势仍将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者应谨防中国南车对市场的拖累。

  至于中国南车会否成为第二个中石油,我们认为,同样作为大盘蓝筹股,虽然中国石油A股上市后其股价一路下挫并最终跌破其发行价,但是中国南车的发行市盈率明显较中国石油低很多,因而中国南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跌破其2.18元发行价的概率很小。目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A、H股溢价幅度分别达到了接近60%和50%。而中国南车在经过大跌之后,周五的收盘价为3.19元,其H股的最新收盘价为2.63港元(折算成人民币为2.3元),溢价幅度接近40%。也就是说,短期内中国南车的调整空间依然存在,但是并不会太大。因此,投资者后市也不应过分放大中国南车对A股大盘的负面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