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邹民生:本轮行情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何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 02:1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如何看待本轮行情的社会意义

  与以往的历史相比,包括与改革开放以来重新设立的沪深股市历次的大起大落相比,本轮行情波及民众之多、资金规模之大、上下振幅之宽,是十分少见的。对于它的社会影响,不能不加以观察。尤其在中国社会现已进入新的历史转折阶段,国民财富结构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匹配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的时候,更需要关注市场异常波动的社会影响。

  概而言之,本轮行情在深刻反映中国社会的复杂财富变异关系时,至少折射出三大社会问题,一是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还很淡薄,二是经济民主与法制基础还不健全,三是公民社会的权益意识和权益主张还很薄弱。

  中国股市并非今天才有。早在1872年中国本土就发行了第一只本土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股票。1882年上海就初步形成了华洋杂处的证券市场;中国股市出现波动也非异常。1921年中国证券市场曾发生过第一次暴跌,抗战期间出现过第二次风潮,1946年出现过第三次暴跌。这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社会反响。而本轮行情暴露出来的三大问题,对当代中国来说,则有特别意义。

  第一,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也许是本轮行情折射出来的最明显、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它不仅体现在上市企业、机构投资者,社会公众投资人,以及其它市场直接利益相关方的入市理念和行为上,也与市场的组织和整个外围环境有直接关系。

  首先,出于短线牟利和投机需要,市场普遍缺乏对价值的尊重,价值投资和社会责任并未成为市场各利益相关方的自觉选择。比如,上市企业很少考虑其融资行为对社会公众股东是否公平、合理,很少关心并维护本公司的股价,对社会公众股东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而机构投资者则一边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一边做短线投机,成为趋势投机而不是价值投资的主力,没有表现出独立的价值判断,更缺少对价值投资的长期坚持。反倒是4000多万社会公众投资人,至今还在那里被迫持仓、苦苦坚守。

  其次,对基本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淡漠,还表现在精神层面,表现在整个市场的外在氛围和舆论信息上。这种舆论氛围和社会认知不仅是市场巨幅波动的心理土壤,也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信念产生了潜在的腐蚀作用。比如,市场上有一种说法,“既不做多头,也不做空头,只做滑头”,也就是投机分子。这在某些个人,或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机构投资者,以及4000多万社会公众持仓者都是如此,那将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而所谓波段操作的投机信息在媒体上到处泛滥,更增强了整个社会的投机气氛。

  第二,经济民主与法制基础不健全,不仅有违公平、公开、公正“三公”原则,也是造成一系列市场弊端与问题的根源,是让金融冒险家和投机家浑水摸鱼,引发市场巨幅振荡的重要条件。

  首先,现行的所谓一、二级市场的制度框架,造成不同入市者在利益格局上存在明显差异,话语权也有所不同,与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明显背离,也谈不上完全公平的经济民主。沪深股市自开设之初就把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放在第一位,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股市成了企业融资的场所,而非社会公众投资人参与公平交易的投资平台。整个市场的设立依据与制度基础就有探讨之处。

  其次,不同利益主体在入市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市场明显呈现出相互博傻、以强凌弱的不公平、不公正状态。比如,上市企业原有大股东与社会公众股股东之间,无论是在成本上还是在利益诉求上都有很大差别,很少考虑对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的维护。而机构投资者也非常遗憾地没有成为制衡上市企业的一方,反而把它当作筹码,用短线炒作的手法,把弱势的社会公众投资人视为侵蚀的对象。市场的不公正性集中体现在不同参与主体的不同处境上。

  第三,公民社会的权益意识和权益主张薄弱,则是一个既被忽视,又很隐蔽,但对经济民主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既与市场的主体性缺失有关,也与整个社会长期以来在浓郁的投机气氛浸润下社会公众投资人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和行动有关。

  2006年1月,中国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它意味着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部来自非农业部门,标志着中国经济的主体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成功转型,标志着生产要素关系的彻底改变。当工业文明中的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关系完全分离并进入市场之后,一个现代公民社会十分重要的权益关系问题,就变得十分突出了。

  作为讲公平交易原则和法制秩序的资本市场,本来在权益问题上应该是十分清晰的。但在沪深市场上,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缺陷,这个问题却成了被人忽视的隐蔽问题。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公共性模糊、主体性缺失,失去了以正当的方式赢利,反而把社会公众投资人作为蚕食对象;另一方面,在浓郁的投机氛围下,社会公众投资人除了在二级市场博取差价外,很少有人能够有效行使除了交易权之外的许多更重要的股东权利,能够有效主张自己的权益。在扭曲的市场制度框架下,市场经济的经济民主性被无形消解了。

  如今,当成千上万个社会公众投资人面对这大起大落的市场时,除了一脸的愁容之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波行情对经济社会的复杂影响,尤其对刚刚露出苗头的经济民主的影响,对公民社会的影响。

  而据中登公司数据,在截至今年5月的4763万个A股持仓账户中,除了机构外,有31%是30-40岁的自然人,25%是40-50岁的自然人,16%是50-60岁的自然人。以三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这4700多万个持仓账户,影响人口接近1.4亿人,占总人口数超过10%。也就是说,在本轮行情中,到今天还在持有股票与基金的这一批社会中坚力量和受影响人口,遭遇的不仅仅是财产上的挫折,更有心理与精神上的挫折。

  改革开放30年来,当我们这个社会已经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两个建设”发展到现阶段提倡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四个建设”时,经济民主的幼芽弥足珍贵。它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微观土壤。

  由此观察,本轮行情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也许要远远超过目前的估计。因此,对其后续发展,社会各方决不能掉以轻心。

  附记:

  去年5·30之后,笔者撰写了《中国股市三种趋势及其综合效应预估》一文,探讨了中国股市三种发展趋势及其后果的问题。又另纸行文,对“4000万股民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遗憾的是,市场选择了最让人不愿看到的方式,一路振荡走来。

  今年这几个月,笔者又以“中国股市十问”栏目,署名“亚夫”,对这一波大起大落行情背后的矛盾与问题,逐一进行了评析。在此期间市场仍然以其巨大的惯性在宽幅振荡中一路下挫,不见企稳。

  本轮行情不仅套牢了成千上万个社会公众投资人,其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一时还难以估量,而行情中所反映的问题则更需要反省。由此想到距今1655年前,东晋名士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不能喻之于怀。”而“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本轮行情还在继续,后人会怎样看待这波行情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呢?后人还会遭遇如此荒谬的行情吗?但愿不会。而本文既是对此前一系列文章的小结,也是对本轮行情的思考,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波行情背后的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