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控政策松动苗头隐约可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07:3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调控政策松动苗头隐约可见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武幼辉

  虽然降息与减税能否起到使美国经济避免衰退的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数据进行评估,但短期对投资者信心起到了提振的作用,近期美股开始逐渐企稳。因此可以认为,短期内外部冲击对A股的负面影响将会弱化,国内宏观调控将是接下来最关键的因素。

  显然目前宏观调控遭遇到了极大的难题:一方面,南方的雪灾加剧了通胀上行的风险,我们最新的预测显示,1季度CPI可能会达到惊人的7%左右,发改委单纯的限价政策积极效果有限,反而蕴涵着一定的隐患;另一方面,外围经济的下滑导致外需放缓明显,而雪灾也对实体经济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国内偏紧的调控政策是否会加剧实体经济下滑的风险?

  我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订的从紧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不会改变,但从近期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已经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政策松动的部分苗头。基于此,我们有3点预判。

  其一,调控政策放松的时机可能在1季度末或者之后。一方面,美联储降息与减税计划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时间观察,美国经济前景仍然不明。另一方面,1月份通胀大幅上行带有偶然因素,2月是央行评判的关键月份;而1季度也往往是观察全年的信贷投放情况的关键季度,指标意义更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之后,管理层需要时间来重估政策变动及其影响。为了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性,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政策调整。

  其二,比起利率政策,投资与信贷放松的可能性更大。我们预期在多重因素下,未来通胀上行的压力将继续加大,全年CPI增幅可能会在5.5%左右,大大高于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2008年抑制通货膨胀是央行调控的首要任务,央行必须继续加息,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保持价格水平基本稳定。我们可以对比1991年至1993年期间的情况。1991年美国经济衰退,美联储持续降息,但央行并未下调基准利率,反而在通胀压力下大幅加息,并在今后3年里保持利率稳定,而当时经济正步入下滑通道。

  因此,很难认为央行会因经济放缓而不再加息。从货币政策来看,加息只是货币紧缩政策中的一种,如果为了避免经济下滑速度加快,央行完全可以通过放松信贷控制、刺激内需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这也能保证利率政策的独立性。对于“利率平价”因素,一方面“热钱”流入不是目前调控的难点,另一方面,从一年期央票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利差走势来看,央行实际上早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其制约。

  其三,投资的放松可能先于信贷。一方面,信贷数据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而新开工项目、企业税调整等更加灵活,且在雪灾之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运行显得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先放松投资后放松信贷,符合“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一调控基调。

  总体来说,宏观调控政策将是接下来影响股市的最关键因素,我们对其可能的适度松动保持谨慎乐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