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施光耀:中国第三次财富革命 资本大国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1:17 新浪财经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施光耀

  公元2007年。当代中国第三次财富革命全面爆发之年。

  中外史学家未来解码中国崛起的时候,将会不约而同地聚焦一组跨越式增长的数据:

  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沪深两市153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发生裂变式增长,达到32.7万亿元,其中A股市值32.44万亿元,成为新兴市场最大、全球第四的证券市场;

  2007年,中国经济的证券化率从一年前的42%连续跨过100%和150%两道大关,达到158%,比肩国际成熟市场水平;

  2007年,中国石油公司回归A股市场,上市第一天即以71200多亿元人民币的总市值,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值公司,超过第二名埃克森美孚的近一倍;

  2007年,靠卖电器起家的苏宁公司老板张近东,以近300亿元的个人市值,改写了中国个人财富纪录,成为中国市值财富第一人;

  ……

施光耀:中国第三次财富革命资本大国崛起

  面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裂变,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10月发出惊呼,“一个资本大国正在东方崛起”,“中国股市正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做大做强并从大国经济走向强国经济的主战场”。

  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裂变不仅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活力和一个崛起大国的火红生活,而且标志着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开启了一场新的财富革命。

  自从1978年启动渐进式改革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成功地完成了两次财富革命,第一次是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生产经营的主体化,第二次是横跨八十和九十两个年代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两次财富革命的共同特点是,革传统体制、传统观念、传统思维和传统价值标准的命,让财富得到空前释放,让国家富强,让百姓富裕。以资产的证券化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次财富革命,其创新力度更大,渗透力度更强,财富创造的选择途径更多,财富释放的效应更足,实现财富的人数更众,影响也更深远。

  在第三次财富革命的浪潮中,中国百姓大量实现了从万元级到十万元级、从十万元级到百万元级、或者从百万元级到千万元甚至亿元级的财富升级,世界的财富版图因此被重新绘制,中国成为世界财富的“四大支柱”之一;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从产品生产、商品经营、资本运营升华到了市值管理的全新境界,一批中国公司以其无可比拟的市值规模雄起于世界舞台;中国经济揭开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国家、企业和百姓最重要的财富管理平台之一。

  第一次财富革命:生产经营的主体化

  第一次财富革命始自1978年。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国民经济跌到了崩溃的边缘,温饱问题困绕着全国人民,百业待兴,百废待举,首要的任务是吃饱肚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伟人的巨手,扭转了中国巨轮的航向,中国人民开启了追求财富、创造财富的新征程。

  “八亿人口七亿农”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了“生死状”,暗中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也揭开了中国第一次财富革命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从而打破了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旧体制,填补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主体的大缺位,砸碎了长期捆住农民手脚的粗绳索,解开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紧箍咒”。“我的承包地我做主”,“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在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经营主体回归和确立的农村释放出无穷的活力,创造出空前的现实财富。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乡镇企业生意兴隆,集贸市场货源充沛……亿万农民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在吃饱肚子的同时,现金收入快速增长,农家新居推陈出新,“万元户”成为时代的定格。

  农村改革的成功使第一次财富革命迅速从乡村推广到城市,从第一产业推广到第二、三产业。于是,企业承包了,工厂改制了,商场拍卖了,“铁饭碗”打破了,“大锅饭”砸碎了……一切产权归国有、一切企业由国营的时代宣告结束,经营主体缺位或不到位现象得到解决,企业有了真正的经营主体,生产、销售、利润,有了真正的负责人,赢利能力骤然增强。

  以生产经营的主体化为特征的第一次财富革命,激活了整个中国经济的棋盘,极大地增强了人们改革的信心,也为新的财富革命创造了条件和基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瞄准了新的目标。

  第二次财富革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经济体制由此步入全面、系统的改革阶段,中国掀起了以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为实质的第二次财富革命。

  当时的中国,计划经济丝丝入扣,渗入到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胞,决定着各种生产要素的大小配置。无论是钢铁、水泥,还是木材、煤炭,一切生产资料均由国家统一计划、定价和配置;无论在工业企业,还是在研究单位,人员一概统一分配,工资全国一个标准;无论是大集团,还是小企业,融资只有银行一条渠道,利率统一由国家确定。生产要素的固化困死了创造财富的生命活力。

  摒弃计划经济体制和机制、革新计划经济意识和思维、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呼唤,也成了这一轮经济改革的主轴。随着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和技术市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政策原则的相继确立,一幅五彩缤纷的改革画卷在大江南北拉开:

  生产资料的流通结束了长期的计划制,钢铁、水泥、木材、煤炭纷纷步入“双轨制”,最终交给市场全面配置;科学技术走出高楼深院,步入车间地头,担当起经济增长中贡献率最高的角色,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打破了部门所有和地域限制,获得了寻找和选择机会和空间自由,人才、知识、创新成为最有价值的商品;资金从计划走向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利率改革深化,尤其是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开锣,打通了直接融资渠道;土地这一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生产要素,由沿袭多年的划拨制改为商品购买制……

  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基本建成,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带来了财富的充分涌流。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按十二大确立的“翻两番”目标提前实现第一个翻番;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2002年,中国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中国的老百姓实现了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并涌现出一大批时代的致富榜样。其中,卖“傻子”瓜子卖成百万资产的年广九、自养自销鹌鹑养成中国饲料王国的刘永行兄弟、温州街头修鞋修成亿万富翁的南存辉、“倒”国库劵倒成证券投资专家的“杨百万” 、 “练摊儿”卖电器练成“2004胡润百富榜”中国内地新首富的黄光裕等,是他们当中的典型代表。

  第三次财富革命:资产的证券化

  第三次财富革命全面爆发于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牛市。

  2005年5月拉开序幕的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统一了上市公司各类股东的利益取向,明确了人们对上市公司的核心预期,排除了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制度障碍,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因此而骤然增强,积聚多年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能量、企业赢利能力增强能量、人民币增值能量和国际竞争力增强能量等,在全球性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终于迎来了集中释放的机会。沪、深两市由此走出一轮气势非凡、也是前无古人的大牛市。如果说从股改开始到2005年年底是牛市的蓄势期,2006年是牛市的启动期,那么2007年则是牛市的发力期。在这一年里,上证指数迭创新高,从2100多点涨到3000点、4000点、5000点、6000多点,整个资本市场的溢价能力从20倍市盈率上升到30倍、40倍、甚至50多倍,融资效率空前提高,赚钱效应举世无双。

  在资本市场定价功能和融资效率的吸引下,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伟大工程,经过前几年的试水后,在2007年掀起了一个全新高潮。冲在最前列的是中国存量资产的最大拥有者国资管理部门。国务院国资委又是开会、又是发文,切实落实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在大踏步走进资本市场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中铁等一批“航空母舰”通过发行IPO新股,实现了资产证券化;中国船舶、西飞国际、东方电机等一批“中央军”通过整体上市,实现了资产证券化;中色股份、中海海盛、华电能源等一大批国家队公司通过注资等形式实现了资产证券化。

  投身于资产证券化大潮的不仅是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的表现也十分积极。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统计表明,2007年130家新上市公司中,有80家系民营控股企业,占61.5%。130家新上市公司代表的总资产规模达142735万元。

  在资产证券化大潮中大显身手的,有房地产企业、资源型企业、机械制造企业、金融证券企业,也有服务贸易企业;有资产数以千亿计的大企业,也有资产不足一亿元的小企业;有历史上百年的成熟企业,也有才成立几年时间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据统计,2007年沪、深两市有300家公司顺利完成IPO首发、增发或配股,融资总额愈7880亿,其数额之大超过了中国资本市场2000年以来的7年融资总和7624亿元,其中118家IPO首发公司融资超过4473亿元,在全球新兴资本市场里排名第一。

  在各类企业将优质资产证券化的同时,老百姓的资产也掀起一波证券化热浪。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百姓的钱袋子日渐鼓起来了。在大牛市的氛围里,在赚钱效应的感染下,他们投资理财意识空前觉醒,优化金融资产的结构,增持股票和基金,成为2007年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统计表明,2007年有2225.3万名居民以每个交易日近10万人的速度,加入到“基民”行列,其人数之众相当于1998年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启动试点至2006年底发展的“基民”总数的5.98倍;截止2007年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规模已经突破3.27万亿元,这个数字在一年前只有0.8万亿元,也就是说,一年的发展是过去9年总和的3倍。

施光耀:中国第三次财富革命资本大国崛起

  统计还表明,2007年,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达3721.29万户,平均每个交易日超过15万户;截止2007年底,我国开户股民人数为13870.21万户,开户“基民”2597.21万户。

  投资者的蜂涌入市,忙坏、也乐坏了证券公司。开户的需要排队,下单的触发堵单,此情此景,回首两年前门可罗雀的营业厅,恍如隔世。

  “痛并快乐着”的还有基金公司。投资者认购基金的热情之高,超乎想象,排着长队买基金的盛况此起彼伏,发行规模几百亿的基金首日即告售罄,单日申购记录一次次被刷新。

施光耀:中国第三次财富革命资本大国崛起

  新股认购之火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百姓投资理财时代到来的威力。9月,建设银行A股发行冻结资金高达2.26万亿,创A股发行冻结资金记录;很快,中国神华就以2.6万亿元改写申购记录;10月底,中国石油A股发行冻结3.3万亿元申购资金,再创历史新高;11月,中国中铁A股上市冻结3.383万亿元,打破此前的一切纪录。

  随着资产证券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百姓的金融资产结构中,储蓄的占比在持续下降,股票和基金等成为许多城镇家庭最主要的产品。统计表明,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首次出现负增长,从16万亿下降到15万亿元。波士顿咨询发布《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是亚洲(不包括日本)最大的理财市场,其家庭金融财富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

  第三次财富革命的五大特点

  比较前两次财富革命,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标志的第三次财富革命具有下述五大特点:

  特点一:财富规模达到世界级水平。中国的财富规模在2007年达到了一个令世界兴奋和惊奇的水平。仅以中国A股总市值为例,沪、深两市A股市值总额达到32.44万亿元。我国证券市场由此成为市值最大的新兴市场和全球第四大市值市场。

  规模排名 交易所 市值(亿美元) 市值增幅

  1纽约交易所 155253 2.60%

  2东京交易所 45235 -0.60%

  3纳斯达克交易所 43896 11.23%

  4欧洲交易所 42830 19.50%

  5伦敦交易所 39491 6.20%

  6上海交易所 36781 279.20%

  7香港联交所 27236 73.60%

  8法兰克福交易所 20850 32.90%

  9印度交易所 14831 96.30%

  10澳大利亚交易所 13549 26.60%

  11圣保罗交易所 13399 103%

  12瑞士交易所 13211 11.40%

  13北欧交易所 12847 25%

  14韩国交易所 11474 37.30%

  15深圳交易所 7671 233.10%

  16墨西哥交易所 4014 23.80%

  17全美交易所 2560 -11.20%

  18哥伦比亚交易所 1025 100%

  注:沪深两市为年底数据,其它交易所为11月底数据。

  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更是扬眉吐气,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11月5日,中石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当日A股市值达到7.12万亿元,加上H股市值,中国石油总市值接近10075亿美元,以几乎是第二名埃克森美孚近两倍的市值规模,一步跃升为“世界头号种子选手”,成为中国改变世界财富格局的标志性事件。

  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还创造了四个行业的世界市值之最:中国工商银行以2540亿美元的市值,超越花旗集团的251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银行;中国移动成为全球最大市值通讯公司;中国人寿成为全球最大市值寿险公司;万科A成为全球最大市值房产公司。

  截至2007年10月29日,在世界十大市值公司阵营中,中国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它们是中国石油高居榜首,中国移动位居第四,工商银行位居第五,中国石化排名第八,中国人寿排名第十。

  企业的身价大涨,个人也不例外。8月,新浪财经首次发布了“中国资本市场控制榜”上,泛海建设董事长卢志强以控制高达2609亿元的总市值成为国内“市值第一人”,他控制的民生银行和泛海建设的市值分别达到2184亿元和425亿元。

  而中小企业板则诞生了更多的“新贵”。截至2007年9月9日,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总市值高达848亿元,较2006年底的361亿元增长约135%。其中,持股市值超过一亿元的自然人股东多达129人。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更以281亿元高居个人市值财富榜首。

  特点二:财富以裂变式速度增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早就受到世界瞩目,如今中国居民财富的裂变式增长速度,又被视为仿佛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中国A股总市值从2005年底的3万亿到2006年底的不到8.7万亿,再到2007 年底32.44万亿,一年一个大台阶,两年增长达10倍。2007年是中小板创设第三个年头。在这3年里,中小板总市值先后从 481.55亿元增长到2015.29亿元,再增长到10646.68亿元,3年增幅达21.1倍。

  如果以2005年5月启动股改的时间为基点,中国资本市场两年半来A股总市值增幅达到984.44%,其中,沪市市值增幅1134.45%,深市市值增长585.57%,中小企业板市值增幅最大,达到1983.36%。

  股改以来,万亿级市值上市公司从无到有,从1生2、2生3、3生4,,增加到6家,千亿级市值上市公司从1家增加到31家,百亿级上市公司从37家增加到320家。绝对规模增量最大的中国石化,市值增长了11488.18亿元之多;市值增幅最大的海通证券,市值增加了10027.33%。

  这些数据足以令不断创造奇迹、见多不怪的华尔街的巨头们刮目相看了。

  特点三:市值成为衡量财富的新标杆。如果说前两次财富革命的标杆主要是现金和资产的话,在第三次财富革命中,衡量财富的标杆又引入了市值概念,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值的份量更重,作用更大。上市公司的估值标准如此,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估值标准和个人财富的计算标准亦如此。

  “胡润百富榜”历年榜单的结构变化充分说明了财富标杆的这一变迁。“胡润百富榜”1999年、2000年两届的中国首富均为“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荣毅仁,2001年首富地位被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兄弟取代,次年荣毅仁之子荣智健接过首富接力棒。无论是荣氏父子,还是刘氏兄弟,都是靠实业起家和发家的。

  从2003年开始,实业创富被资本神话甩到了后面。一个长着娃娃脸的IT小子丁磊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带领网易美国上市、用76亿元的身价摘得了首富的桂冠,演绎了中国版比尔•盖茨的神话。此后,中国首富与资本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上的佼佼者未必能进入首富的候选之列,但是中国首富必定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角。2004年和2005年,黄光裕以105亿元和140亿元的财富规模蝉联两届中国首富;2006年,张茵赶超黄光裕,以270亿元的市值身价,将后者推入历史的河流中;2007年,张茵的后任、碧桂园的大股东杨惠妍以1300亿元的财富规模,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资本的无穷魅力。

  在第三次财富革命中,通过将企业推上资本市场,实现权益资产证券化,演绎资本神话的富豪越来越多。2007年胡润百富榜中前100位富翁,有74位拥有上市公司,而其他富豪也在筹划上市的事宜;2007年,深圳中小板一批中小板上市公司创始人和流通股东的“身家”随着股市涨升而水涨船高,权益股份市值超亿元的大股东已达130多位,与2006年底相比翻了一番;2007年7月19日,宁波银行上市首日,即让包括宁波银行董事长在内的7位高管一举跻身亿万富豪的行列。

  特点四:财富理念崇尚股东至上。市值是上市公司价值和实力的具体体现,是上市公司管理团队业绩的衡量指标,也是上市公司股东价值的集中反映。市值这个财富新标杆的确立,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1).理念变化――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上市公司的经营正在从为消费者服务转向对投资人负责,经营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市值最大化。浦发银行等上市公司已经确立了市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宝钢、鹏博士等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已率先引进了股权激励制度,将其市值纳入公司高管层业绩考核的内容。

  2007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与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召开“首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吸引了近两百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和代表的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对市值和市值管理的浓厚兴趣、对“市值管理百佳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市值管理实践的积极探索,充分证明股东价值在上市公司经营中的地位正在悄然提升。

  关注股东价值的一个重要主体是国资管理部门。随着上市公司经营理念的变化,从财务考核向战略考核进而向价值考核转变,国资委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考核手段也在变化中。12月8日,国资委分配局有关人士表示,随着中央企业整体上市步伐的加快,可以考虑在现有的考核指标上增加市值考核。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则明确提出,重庆上市公司市值增长的目标是:“到2012年,重庆市上市公司市值要达到1万亿”。

  (2)对手变化――寻找国际标杆。遇强则强,遇弱则弱。企业竞争好似赛跑,找一个跑得更快的竞争对手,自己也会跑得更快。随着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和实力的增强,一大批在行业中居于翘楚地位的上市公司,已经主动将寻找竞争对手的视线从国内调整到国际。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这是它们现实的需要,也是长远发展的需要。国航盯上了汉莎航空,工商银行盯上了花旗集团,中信证券正在努力追赶世界一流投资银行。。。。。。

  (3)平台变化――走向世界舞台。在竞争视野国际化的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平台也在日益国际化。2007年秋,中信证券与华尔街的著名投行贝尔斯登“联姻”,中信证券出资10亿美元以认购可转换信托证券方式,入股贝尔斯登8%的股份,未来将会增持贝尔斯登股权最高至9.9%。贝尔斯登出资75亿元,以中信证券股票市值定价,获得中信证券2%的股权,之后可再增持至5%。两家公司实现交叉持股。

  当工商银行的市值超过花旗银行、称冠全球市值最大银行时,客观上已经被推上了国际舞台。上市后的工商银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圈地,大踏步地向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的行列靠拢。2007年10月25日,刚获取澳门诚兴银行控股权的工行对外宣布,与南非标准银行达成协议,以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特点五:财富视野从中国拓向国际。2007年,财富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了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你炒股了吗”成为人们彼此问候、谈话的开场白,资本市场的动态也进入了国家领导人的视野,成为他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坦言,每天都关心着股市的行情;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公平公正地享有经济增长的好处。

  当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论财富和财富增长的话题时,财富管理的视野也就更加开阔了,它不再局限在国内的投资渠道,也打通了投向全球的路径。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向中国内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使其投资更加多样化。截至10月底,QDII对海外证券市场的投资总额约为267.8亿美元。近期,中国外管局表示,已提高了QDII的投资限额。中国资本也可以像发达国家一样享受全球化红利。资本流动是双向的。与此同时,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总限额也由原来的100亿美元提升至300亿美元。

  第三次财富革命的五大动力

  分析催生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动力,主要有五:

  首先,股权分置改革成功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催化剂。当经济学家和投资界在分析和总结中国资本市场近两年来发生巨变的原因时,列在第一位的当属股权分置改革。如果没有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和顺利完成,中国的第三次财富革命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正是这一自下而上引发的深刻的制度变革,还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真正成了中国居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由于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恢复,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使中国资本市场步入了良性循环,为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建立了基础性平台。

  其次,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发动机。资本市场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这一功能得以真正体现。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近两年来的爆炸式增长,也是对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集中反映。中国经济几年来年增长速度持续达到11%,据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预测,2007年GDP增速将超过11.5%。经济学家们则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抱有乐观的预期,他们相信未来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但中国经济在未来1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再次,人民币持续升值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助推器。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为牛市建立了一个健康的平台,那么牛市持续的主要因素之一则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了境外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采掘、金融保险、地产等以人民币标价的资产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2007年,采掘业的市值增量达81611亿元,金融保险业增量达53629亿元。

  第四、居民财富增长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源动力。经历了前两次财富革命的积累,居民财富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去5年,中国财富总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4%,远远高于同期全球8.6%的平均增长水平,仅2006年一年中国财富总量就实现了31.6%的惊人增长。

  据统计,从1978年到今天这短短的30年时间里,中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从210亿元增加到15万亿元,增长了714倍;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1538元,增长了526.9倍。

  第五,全球流动性过剩是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大背景。近年来,国际上流动性过剩十分突出。新技术的发展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加速了资金和财富的集中;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持续创新在方便资本跨国流动的同时,还使它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实体经济的约束,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实施低利率政策,银根宽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加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极大地吸引了国际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的国际资本与国内多年积累的巨量储蓄资金汇合,客观上加剧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充裕的资金供应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机遇。

  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四大特性

  与前两次财富革命相比,第三次财富革命具有四大特性:

  特性一,必然性。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前两次财富革命的逻辑延续。如果没有以农民生产经营自主化为核心的第一次财富革命,没有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农业这个第一产业的崛起,没有第一次财富革命的经验,就很难说有第二次财富革命;如果没有以要素市场化为主特征的第二次财富革命的成功,没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成,没有第二次财富革命解放的生产力和释放的财富,今天也不可能发生第三次财富革命。

  特性二,多赢性。第三次财富革命创造了多方主体共赢的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是第一个赢者。它的赢首先体现在队伍的壮大上。2005年年中至今,A股上市公司家数从1326家增加到了1530家;它的赢也体现在融资效率的提高上。据统计,2007年,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集到的资金达到7880亿元,其数额之大,大于此前七年的总和;它的赢还体现在它们的价值提升上。2007年,可比的1368家上市公司市值较2006年底增加了141.66%,从8.7万亿增加到21.2亿元,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是赢者。他们、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通过资本市场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获得了十分丰厚的投资回报。除了沪深股市市值大幅上涨,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等收益水涨船高以外,上市公司一改过去“吝啬”的风格,开始大手笔的分红派现。3月9日,驰宏锌锗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创造了A股历史上的"超级红包"。

  收到红包的还有证券从业人员。2007年是他们最开心的一年。证券行业全行业盈利估计可达数千亿元,大量的证券公司全年利润数以十亿计。证券从业人员的红包是最为丰厚的。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其他中介机构也因市场的红火而生意兴隆。

  国家更是这场财富革命的赢家。国有股权市值从2006年的近6万亿元剧增至2007年的16万亿元,一大批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改制,焕发了活力。当中国上市公司在世界舞台上一展雄风,投资者喜笑颜开之时,国家的综合实力自然上了一个新台阶。

  特性三,开放性。与前两次财富革命不同的是,第三次财富革命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度逐渐增强。QFII额度从100亿美元扩大到300亿美元,境外投资者规模不断增加,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关注日益增强,其投资理念以及成熟的运作模式的影响作用不断扩大。同时,QDII的出航也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单向开放的格局。随着QDII额度的增加,内地投资者将有更多参与境外投资的机会。

  特性四,挑战性。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它比实体经济更具放大性、敏感性和风险性。因此,基于资本市场这一平台的第三次财富革命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

  首先,是对市场监管水平挑战。资本市场既是百姓追求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理财平台,也是违法违规案件的多发之地,国内外资本市场概莫能外。2007年发生的“杭萧钢构事件” 和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的“老鼠仓”事件从反面已经向人们敲响警钟:在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层次不断增多、参与主体不断多元、产品不断丰富、大小非减持逐渐进入高峰期的背景下,旧有的违规行为不可能销声匿迹,新生的违规行为和方式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此,监管的任务更加繁重、监管的难度更加提高、监管的课题更加突出。

  其次,是对政府驾驭虚拟经济能力的挑战。在第三次财富革命中,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虚拟经济的地位大大增强,它对实体经济的牵动作用也大为扩大。与我们熟悉的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看不见摸不着,但其波动的辐射范围更宽阔、传导机制更快捷,影响其波动的因素也更复杂、更多元,因而具有敏感度更高、风险性更强的特点。如何顺应经济的规律,有效地驾驭虚拟经济,让其更好地反映实体经济景气,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更好地致富百姓,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5。30”暴跌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不少启示。

  第三,是对顺应国际化潮流能力的挑战。中国资本市场的壮大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货币战争”的一个主角,必须遵守世界“货币战争”的游戏规则。金钱没有国界,它不懂什么是高尚,它的唯一目的就是逐利。用托马斯•杰斐逊的话说,“我坚信银行机构对我们自由的威胁比敌人的军队更严重”。在这个对世界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一个国家可以依靠财富的增长而和平崛起,也可能在一体化的金融体系中瞬间陨落。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的警醒是鲜活而残酷的。即将全面对外开放的中国金融业,是否清醒地认识到了这场“货币战争”的残酷性?是否具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来防范金融和资本手段的远程打击?如何在世界货币绞杀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防止索罗斯这样的国际金融黑客来袭?如何防止中国人民迅速创造和积累的财富在“货币战争”中不被掠夺和血洗……

  这些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影响:资本大国的崛起

  中国从第二次财富革命走向第三次财富革命之时,也从商品时代进入一个令人激奋的伟大时代——资本时代。从过度依赖银行储蓄转向资本市场,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中华民族的投资意识、风险意识、利率意识和信用意识空前觉醒。中国进入资本时代,全民投资、全民创业、全民创富成为时代的主流。

  中国经济体中的几乎所有参与者,似乎都在四处寻觅资本的增值。企业积极争取上市融资,争相搭乘资本的快车,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机构投资者千方百计博取最佳的投资收益;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基金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理财产品中流连。

  在资本时代,直接融资必将取代间接融资而成为资金分配的主渠道,资本市场也将取代商业银行而成为资源配置的主阵地。而资本市场的大发展,必将促进企业完成从产品竞争到市场竞争再到资本竞争的蜕变过程,加速社会资本运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度,推动中国向现代市场经济的目标加速前进,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金融时报》10月5日刊登题为《股市续写新高、一个资本大国已然崛起》的文章指出,无论是与西方成熟国家相比,还是与周边新兴市场比较,仅从证券化率,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一个资本大国正在崛起。中国股市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做大做强的主战场。

  纵观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资本市场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以美国为例,正是借助于日益强大的资本市场,美国经济才得以一日千里向前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纽约股票交易所率先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易所,纽约因此而很快取代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在资本市场的带动下,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美国资本市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高科技浪潮,帮助美国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在具有战略地位的科技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引导者。资本市场为美国超越欧洲诸国,并成为迄今为止无可匹敌的“超级大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球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决定一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本市场是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在过去的十多年,欧洲、日本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深刻地认识到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中的战略作用。

  虽然中国的上市公司有三分之二的股票还处于限售阶段,虽然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虽然单一的证券化率指标还不能充分说明中国资本大国的地位,但是,由于整个中国经济崛起的力量,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2007年5月30日,上证指数暴跌6.5%,引起亚欧股市集体下挫,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开始拥有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大幕刚刚拉开,中国人富裕的时代才刚刚开启。展望未来,在第三次财富革命的大潮中:

  中国将出现更多的世界级企业。资本市场将成为企业发展最主要的营养供给站。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参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上市公司的实力将不断增强,世界级企业的队伍中将出现更多中国企业的影子。

  中国资本市场将加速与高科技粘合。在创新型经济的时代,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技术与资本的结合将更为密切。改革开放以来,低附加值的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动力,但在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与资本的粘合度将大幅提高。可以预期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将涌现更多的高科技新贵。

  中国将产生自己的巴菲特。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带领中国进入财富增长新时代。随着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将从繁荣走向成熟,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资本市场将成为居民投资性收入增长最主要的渠道,居民金融资产中,证券化资产的占比仍将不断上升。由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投资者价值意识的深化,中国版巴菲特的诞生已经可期。

  中国股票的价格将远高于中国制造的价格。资本市场作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将加速居民财富增长的速度。“中国价格”不再针对中国的制造业用低廉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出口商品,而是指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抢购中国上市公司股票而支付的价格。

  中国的中产阶级将成为社会的中坚。随着第三次财富革命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居民从财富积累进入财富增长的新阶段,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中国国富民强的重要象征。

  中国将成为全球金融博弈的主战场。中国将成为世界资本趋之若鹜的地方,境内外资本将在中国展开一场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随着全面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将日益加剧,外资金融机构参股控股的风险、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监管风险、证券市场波动风险、外汇储备贬值风险、资本账户开放风险、人民币升值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风险等都会随着资本大国的崛起而不断加大,中国将成为全球金融博弈的主战场。

  中国这艘巨型资本航母已经启航,正由经济大国的此岸驶向经济强国、资本强国的彼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