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单边市走向双边市 股指期货正在敲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02:35 证券日报

  中国证券市场新跨越·2007年终专稿 (六)

  □ 本报记者 申林英

  岁月流转,天道酬勤。市场瞩目的股指期货上市准备工作在2007年取得重大进展,敲门声已经响起。

  “深入做好股指期货上市准备工作,推动股指期货安全上市和平稳运行。”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昨日在“2007中国金融论坛”上的讲话,让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平稳推出充满了期待。

  走向双边市 大势所趋

  中国股市自设立以来,投资者一直在缺乏对冲工具的市场中,经受着单边市的考验。

  其实,早在2002年,有关股指期货上市申请方案即已成型。然而,由于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百废待兴,股指期货上市步伐由此放缓。

  痛定思痛,除弊革新。2005年,管理层倾全国上下之力,背水一战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为一系列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扫除了障碍。股指期货上市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目前,全球前20大经济体中,唯有我国大陆地区没有推出金融期货。近年来,境外机构频频抢注中国金融期货,金融定价权旁落的担忧也屡屡刺激着国内金融衍生品起步太迟的敏感神经。随着日益强大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即将扬帆出海,为其提供对冲风险的出口,改变过去只有做多才能赚钱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有关专家指出,没有做空工具的金融市场,难以形成完善的生态链。因为谁拥有健全而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谁就掌握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动权,从而占领金融“制高点”,为市场参与者降低操作成本,促进业务创新,实现全天候的稳定经营。没有做空工具的金融市场,也无法将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市场风险剥离出来,难以为整个市场提供释放风险的出口,难以防止风险的累积,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没有做空工具的金融市场,难以发挥宏观调控信号的传递效率。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将有利于建立市场传导机制,成为市场参与者规避价格风险的指向标。

  制度先行 积极备战

  任何一项金融产品的创新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持。

  为优化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制度环境及市场运行机制,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07年4月15日颁布实施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奠定了法律基础。

  股权分置改革、券商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则为股指期货的推出铺垫了一个多层次的动力系统。

  此外,证监会与国资委取得高度一致,及时、有序地引导大盘蓝筹回归。其隐含的决策逻辑则是解决金融股权重过高的诟病问题,为股指期货平稳推出打下牢固的基石。

  “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中金所自成立之日起,便本着“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扎实工作,抓紧筹备。在风险管理上,引入了分级结算制度、结算担保金制度等国际先进的监管制度,构建了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的自动化风险预警系统,在产品、规则与技术系统等方面积极检验,并通过仿真交易,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检验和测试,确保股指期货产品上市的稳妥运行。

  尤其是今年8月份,跨市场监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成为稳定市场的一支强心剂。管理层要求对股指期货产品推出之初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设置控制预案,以做到未雨绸缪,临危有策。

  截至目前,除了特别结算会员尚未受理外,自10月22日发布第一批会员名单以来,中金所已发展4批会员,共计52家会员。

  另据了解,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自开展以来,保险、基金等近70家机构已进行了操练。

  为备战股指期货,金象保本基金目前已转型为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此外,目前与沪深300指数挂钩的基金还有嘉实和大成旗下的两只沪深300指数基金。

  可以说,眼下股指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基本完毕,只待发令枪响。

  把规则讲透 把风险讲够

  不过,有关专家指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上市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滚滚财源触手可及。

  虽然其特有财富快速再分配的交易机制,但它不像股票下跌可以“捂着”直到反弹。一旦发生极端行情,其特有的保证金交易、每日无负债结算、强行平仓等制度,将使投资者在发生爆仓时颗粒无收。尤其是它以保证金杠杆操作,收益和风险通常至少具有10倍以上的放大效应,没有高超技艺的投资者很难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把规则讲透,把风险讲够”。目前,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正如火如荼进行。

  据了解,有关基金、保险公司、QFII等机构投资者如何进场的相关指引文件已进入最后会签、择机发布阶段。指引规定,对于可投资股指期货的基金产品,应以套期保值对冲风险为主,监管部门严格禁止没有股票和现金资产保护、过多使用杠杆的投机行为。

  风正起,帆欲扬。业界专家预计,随着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平稳推出,融资融券等创新产品的亮相也指日可待。中金所后续还将推出迷你型指数期货、中证100指数等风格指数期货产品。而金融期货与商品期货的良性互动,必将推动中国期货市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