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0月后新股票运行规律:2.3天见顶 16.2天见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23:29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钟原 江勋/文

  你设想过这样的场景吗?

  时下广东是我国GDP总量最大的省,一年两万亿元出头,而就在11月21日,大约1.6个广东省的GDP,也就是全国银行储蓄余额的约10%,如滔天洪水一般碾过一只叫做中国中铁的新股。而截至目前四季度23只新股冻结的资金量累计已经达到21.9万亿元。

  如此巨量的资金碾过的打新阵地上,留下了巨量的机会与绝望,也留下了清晰可辨的轨迹。

  新股增加23只

  天女散花般横扫三季度的新股发行,以中国神华的形式进入四季度。节奏稍微舒缓,但并没有放松。最密集的时候,10个交易日上市了9只股票。

  从今年10月至12月7日的45个交易日内,上市的新股共有23只,平均两个交易日就有一个新股上市。在第四季度上市的23只新股中,中小板个股占了20只,而沪市为数不多的3只却都是“中”字头的巨无霸。截至12月7日,中小板个股从今年初的112只扩至现在的194只,A股也在相同区间内也增加了113只新成员。

  21.9万亿资金被冻结

  四季度是注定打破记录的季节。首先中国神华以2.6万亿直破建设银行的2.26万亿纪录;随后,制造业的中航光电,冻结资金竟高达1.09万亿元,创深交所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而万众瞩目的中国石油以冻结3.3万亿震惊世人时,中国中铁悄然以3.38万亿更上柳梢头。

  统计显示,单四季度打新股冻结金额,已达到21.9万亿,这相当10个广东省的年度GDP,以及央行提高64.4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才能收回的资金量。

  93.75%跌破开盘价

  出于可比性考虑,我们统计了四季度前16只新股走势,至12月4日,平均首日涨幅相对于发行价为180%,但相对于开盘价则仅为14.3%;其中15只,也就是93.75%的新股12月4日的收盘价已经跌破了当日的开盘价。而如果拉通2007年全年,则109只新股之中,多达42只超越开盘价,跌破比例只有61%。多达三十多个百分点的落差,更多的说明了四季度新股的狂热追捧下,新股开盘价的虚高。

  10月以来上市21只新股,截至12月4日,除了怡亚通、利达光电涨幅分别为34.46%和10.05%高于首日的收盘价之外,其他17只股票,平均跌幅近20%,跌幅最大的广陆数测跌幅达到47.6%,上市首日的开盘价至此已腰斩。其中,中国石油上市22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37.37%,套牢千亿资金。

  股以稀为贵

  这是一个简单但是容易被忽视的逻辑:新股发行密集度和打新表现负相关。

  12月1日至12月5日,不到一周的时间内,A股市场上迅速增加了5名“新生儿”,但其收盘涨幅较之前显得大为逊色。12月5日上市的路翔股份和劲嘉股份,当日收盘价涨幅只有10.9%和6.5%,12月3日上市的中国中铁、利达光电和成飞集成,除了利达光电首日收盘涨幅勉强超过100%之外,成飞集成和中国中铁首日收盘涨幅分别为86.87%和68.54%,创下近段时期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新低。同时上市的新股,小盘股、成长股更容易得到大资金“提拔”。

  相反,自10月中下旬始,A股市场上并没有新生命诞生,这使得11月1日上市的3只股票涨幅惊人。中航光电、延华智能、御银股份首日的收盘价涨幅分别为181%、232%和370%,创下了第四季度新股首日涨幅的新高。然而,3只股票此后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截至12月5日,中航光电和延华智能分别下挫27.88%和25%,御银股份则一度回落后以下跌0.52%报收。

  2.3天见顶 16.2天见底

  逐一清点10月以来所有新股走势。在可辨析的走势图中,共有10只股票在上市首日即遭滑铁卢,也就是说见顶大幅跳水。除怡亚通外,最长的见顶时间只有4天。加权平均值为2.3天。

  而另外一个重要数据是,开盘后平均16.2天走势即探底。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国神华在14天后有一次稍微像样的反弹外,几乎没有任何股票在泄洪大跌中有过反抽。也就是说这些新股都是一次性到位:见顶——见底。

  而三季度统计结果则截然不同:平均4.2天才见顶,7.8天处有一波像样的回抽,而筑底则要经过长达37.6天。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与此相关的是,如果将所有新股走势大体分为三类,则会有三种类型:低开高走型,怡亚通为代表;震荡型,如广百股份;高开低走型,广陆数测、中国神华。从盘面看,一半以上的新股都属于第三种类型。

  新股走势的循环周期

  要解释上述几个现象,需要深入了解新股走势的规律。一般说来,新股发行呈现出有趣的轮回:低开低走→低开高走→高开高走→高开低走→低开低走。掩藏在背后的实质是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牛熊更替规律。其对应的大盘格局分别是调整中期→调整末期→股指攀升→市场过热(具体请见B10-11版市场专业人士论述)。

  这和A股行情十分契合。从年初到2月的新股开盘溢价基本控制在100%以内,而5日涨幅基本相当。当时大盘正好出现调整,市场偏弱,人气不稳,新股无论发行还是走势都非常谨慎。而2月到3月间,低调上市的新股为清醒的主力创造了良机,5日涨幅开始走出翻倍行情。阶段新股的暴利效应带来4到5月对新股动辄翻倍的首日溢价,见新必炒,十分抢手。这并非长久之计,5月末6月初,过热状态最终不被认同,高开低走一再出现。

  而6月底以来至今的新股行情几乎是上一轮行情的复制,只是在股指高悬时期,炒新幅度和敏感度愈加鲜明。三季度,打新股成为规避风险的有效形式,17只新股首日开盘溢价超过300%,作为矫正,四季度新股普遍高开低走。

  这种周期鲶鱼效应,实际上在局部形态上也保存完好。当我们把近期上市的大盘股建设银行、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中铁排在一起,就相当明了。

  建设银行仅以明显低价,带来了长达20余天的安全涨势,散户完全麻痹。紧接着在中国神华身上,主力首尝快攻。在明显高估的市盈率上打出凌厉手法,给了散户4天时间后全面下套。聪明的投资者已经从此处悟到中石油可能埋藏着的灾难性布局,事实正是一刀见血的高开低走,让无数人逃无可逃。而近日上市的中国中铁已经非常明显的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们敬而待之,走出一波相对低开上行轨迹。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