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非权重股的艳阳天即将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1日 14:0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非权重股的艳阳天即将到来

■策划 《红周刊》编辑部 统筹 林鹰

编者按:当11月30日沪指定格于4871点的时候,也就决定了11月的月K线以几乎是一条光头光脚的大阴棒收盘的命运,上个月在第43期本栏中,《红周刊》副主编江涛表达的对6124.04这个数字的不祥预感,一语成谶。然而,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也必定会开启一扇窗。前两周,“二八”向“八二”的转换已初见端倪,而当中国石油带领大盘蓝筹“中央军”加速溃败之时,“八路军”能否揭竿而起? 单看如今指数压制下的各类题材股的蠢蠢欲动,答案或许是乐观的。

 

“二八”向“八二”转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本刊特约作者 司空见

上海股市从 2005 年 6 月 6 日的 998 点到今年 4 月, 期间没有出现过称得上中级性质的调整。 根据历史经验,当时我推测在 4 月或 5月会有一波级别较大的调整, 于是在 4 月 21 日出版的《证券市场红周刊》上撰写了《超过 16%的调整或将到来》一文。尽管后来的“5·30”暴跌调整幅度达到 21.49%,但我的预测与实际状况还是有所偏差, 因为在 4 月见阶段性顶部还是 5 月见阶段性顶部这两项选择中, 我当时倾向于第一种选择。

历史上, 上海股市 5 月见底或见顶的次数最多, 其中较为重要的顶部有 1992 年 5 月 26 日的 1429点、1997 年 5 月 12 日的 1510 点。尽管这两个顶部都是牛市征途中的休息站, 但见顶后的调整还是较为残酷。

那篇《超过 16%的调整或将到来》 之所以倾向于 4 月见阶段性顶部, 另一个原因是还带有良好的个人愿望, 希望见顶后的调整比那两次调整温和一些。一般来说,上涨时间越长,随后的调整幅度也会越大,4 月见顶后的调整当然会比 5 月见顶后的调整温和一些。但是,既然实际状况是 5 月 29 日见到阶段性高点 4335 点,那我们就要以此为基点来观察考虑问题。

1992 年 5 月 26 日的顶部,调整到当年 11 月 17 日的 386 点见底, 时间跨度为 6 个月;1997 年 5月 12 日的顶部, 调整到 1997 年 9月 23 日的 1025 点见底, 时间跨度为 4 个月;而“5·30”暴跌只用了 5个交易日就于 6 月 5 日见底 3404点。对此,可以解释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轮超级大牛市之中, 调整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幅度当然会小于前几次的牛市调整。 但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先来看看 1997 年的那次牛市调整。 1997 年 5 月 17 日一篇《300亿额度出台以后》 的文章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文章中提到:“深发展跌停! 深科技跌停! 四川长虹跌7.14%!5 月 16 日,中国股市这头倔牛, 终于低下高昂的头———引发它的直接原因是 300 亿新股额度的出台。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知道,在那次调整中,权重股没能幸免。从1997 年 5 月 12 日到 1997 年 9 月23 日,沪指下跌了 32.12%,深发展下跌了 42.03%, 四川长虹下跌了28.26%,由于权重股的跌幅与指数的跌幅差不多, 使得沪指的波动能够反映绝大多数股票的调整状况。

而今年 5 月的调整, 撇开这段时间停牌的深发展不谈, 工商银行从 5 月 29 日最高的 5.64 元到 6 月5 日 最 低 的 4.72 元 , 下 跌 了16.32%;中石化 5 月 29 日停牌,其股价从 5 月 28 日最高的 13.15 元到 6 月 5 日最低的 12.29 元, 下跌了 6.54%。正是由于权重股的抗跌,使得在沪指最大跌幅达 21.49%的情况下, 大部分股票的跌幅不仅超过了 21.49%, 而且超过 1997 年的那次牛市调整。所以那句“我们现在正处于一轮超级大牛市之中”的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当然, 我们还可以解释为,“5·30” 暴跌以下跌空间换取了调整时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指数再续升势的过程中,有一种无奈的调整。经常在“散户之家”栏目吐露心声的皮海洲先生,11 月 3 日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自‘5·30’之后,股市总体呈现为一种‘二八现象’,近期表现尤为明显。 ”“这种‘二八现象’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在过去一个月里只赚指数没赚钱,甚至是亏了钱。这也意味着目前的大牛市实际上只是一种 ‘蓝筹股牛市’,是与广大投资者的意愿相背离的。 ”

说得更确切一些, 蓝筹股牛市应该称之为权重股牛市。 因为权重股牛市与股指期货密切相连。 3 月17 日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之后,市场上就有权重股溢价的说法。为了在期货交易中游刃有余,各个机构都会配置权重股,大机构多买一点,小机构少买一点,僧多粥少, 权重股的股价就会比同类股票的股价要高一些。 与市场舆论相呼应的, 是机构开始了对权重股的加仓。那时权重股没有涨起来,是因为个人投资者正从权重股中抽离资金杀向绩差股,一进一出形成平衡。此时的平衡为后来权重股的拉升奠定了基础,此时个人投资者从权重股中抽离资金越多, 以后权重股拉升时遭遇个人投资者获利盘的压力就越轻。 权重股牛市就是在备战股指期货这样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今年“5·30”之后的市场状况,与历史上的 5 月见顶后的调整, 一定会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既然我们承认自“5·30”之后股市总体呈现为一种 “二八现象”,那么也可以理解为从“5·30”到现在,许多股票始终处于调整阶段,并且以 A 浪下跌,B 浪反弹,C 浪继续下跌的形式展开。 由于是指数牛市中的调整,所以在 C 浪下跌中,一些股票创下“5·30”以来的新低,一些股票未创新低。对应历史上那两次 5月见顶的牛市调整, 大多数股票的调整幅度超过了1997 年那一次,调整时间等长于1992年那一次。 可以想象,在经过充分调整之后,这些股票会有一次良好的表现,或者再续升势,或者有一波力度较大的反弹。

面对大多数股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经过充分调整的现实, 许多投资者反而忧心忡忡。 因为这一阶段他们只看到权重股的下跌, 而没有找到权重股下跌的原因。 有人原先把权重股的下跌归结于

证监会对基金发行的限闸措施,所以他们先是担心基金发行如果重新开闸后 “二八现象”是否会更加突出,等到基金发行真的重新开闸后权重股继续下跌, 特别是股指跌破被称为牛熊分界线的半年线后, 更是担心熊市是否已经来临。

其实从对称性的角度看问题,就很容易找到权重股下跌的原因,今年年初的绩差股行情, 可以分为相对合理阶段和非理性阶段。3 月17 日之后还有个人投资者从权重股中抽离资金杀向绩差股, 就从一个侧面说明绩差股行情进入了非理性阶段。从3 月 17 日到 5 月底是两个多月, 权重股溢价也可以分为相对合理阶段和非理性阶段,8 月 8日工商银行上拉涨停板, 标志着权重股溢价已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也就是完成了从相对合理阶段到非理性阶段的转化, 从 8 月 8 日到 10 月 16 日沪指见到 6124 点,时间跨度也是两个多月。 从这种对称性继续引申下去, 对应绩差股题材炒作后的暴跌, 我们可以说权重股下跌是对非理性炒作部分的修正,也可以说是为非权重股行情作铺垫,只要挤去权重股题材炒作带来的指数泡沫, 非权重股的表现就会更加精彩。

请想一想, 大量调整充分的非权重股要表现一番, 是在沪指 6000点上表现好呢,还是在沪指 5000 点上表现好,或者是在沪指 4000 点上表现好?回答自然是最好在沪指4000点上表现。 尽管在各个点位上的表现动作是一样的,但外界的舆论压力却是不一样的。 说得更透彻一些,目前股指的下跌是为了让非权重股有更好的表演舞台。所以我们现在用不着过多地去关心半年线的得失甚至年线的得失。不管“权重股牛市”还要不要继续挤去指数泡沫,都不可能改变风水轮流转的规律,“二八”向“八二”转化的时机已经成熟,非权重股的艳阳天即将到来。

 

  

   订《证券市场周刊》分享高端投资智慧 邮局订阅:8折 即392元 发行部订阅:7折 即343元
     联系电话:85650313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