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又好又快 A股凸现八大特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16:37  证券日报

  □ 厦门鑫鼎盛 卢镇金

  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实施、市场制度逐步规范,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超预期增长;人民币加速升值又使得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在全面重估中整体升值,并加剧了货币的流动性过剩,给股市的资金面供给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外部条件。因此,尽管面对密集的宏观调控,大盘股的高速扩容等层层压力,沪深股市仍承接2006年的涨势继续大牛盘升,不断地刷新历史最高纪录。10月份,上证综指最高曾冲至6124.04点,深证成指最高曾冲至19600.03点,迄今为止年内最大涨幅分别达3440.57点和12952.89点。回顾本年度市场运行的状况,与以往对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

  承接力量空前强大

  2007年度A股市场一路盘升,屡屡上演强势逼空的好戏,即使遭遇阶段性回吐也均难以深调,每逢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等利空政策出台,几乎被场外资金视为逢低大举进场的好时刻,股指也往往低开高走甚至高开高走,并屡屡成为摆脱盘局向上突破创新高的契机,表明市场的承接力量空前的强大。

  受外汇储备增加过多过快,及贸易顺差额进一步扩大等因素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在央行的密集调控下仍然难以化解。同时,全球的流动性过剩也十分突出,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加速值等因素刺激下,致使大量国际过剩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客观上加剧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随着市场的持续上扬,大量闲置资金蜂拥入市,“五一”黄金周前后,连续多个交易日A股开户数都超过30万户,连创单日开户数新高,至今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目前,深沪两市A股账户总数已突破一亿大关。而证券投资基金也得到迅猛发展,其通过采取新发、分拆等途径,加快了募资节奏,销售极其火爆。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市场成交量大幅放大,截至10月底两市总成交额已超过40万亿。据有关资料,场外资金的入场速度在10月达到顶峰,最近4个月内,A股市场已经连续4度刷新月度存量资金的规模新高,其中10月份大幅增长了1900亿元,使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攀上1.66万亿元的历史最高位。

  宏调频出难阻牛步

  自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达到或超过10%。2007年增长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延续,但由于国民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尚未解决,又出现食品涨价带动的物价水平上升过快,经济增长可能由过快转为过热等新问题,故而国家频频使用各种调控手段,以期抑制过度投资,稳定市场价格,降低贸易顺差增幅,减少流动性过剩。

  本年度央行至今已5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之上升至13.5%,创下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并且大幅调高了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了银行储蓄利息税。同时,国家还取消了553项高能耗、高物耗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出台了扶持加强生猪生产,稳定价格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然而,除了调整印花税曾引发短暂的剧震,其它政策的密集推出不仅未对市场造成打击,像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重大利空,反而每每成为股指向上突破,展开新一轮创新高行情的重要契机,凸显A股市场超强的牛市特征。

  人民币升值造就两大龙头

  本轮始自2005年6月的大牛市,至今已运行了二年多,各个板块大多保持轮涨轮调的格局,唯有金融和地产两大群体未产生大级别的调整,且目前走势依然坚挺,并在调整市道中屡屡逆市创出新高,而从各个时段的业绩报表看,也始终都有大机构长期锁仓。从中国目前的金融格局看,广阔的非利息业务空间、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以及税制改革等因素,都将成为国内银行业未来高速发展的有利支撑。而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投资增速迅猛增加,城市化加快带来的巨大需求,还将为其未来发展创造巨大的上升空间。

  从今年的业绩来看,以工商银行保利地产为首的一些金融和地产公司,确实都实现了超预期增长,这固然是支持其长期保持强势的原因之一,但人民币加速升值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走强动力。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连走高,近期又出现一波阶段性飙升,一度逼近7.41元大关。海外市场经验证明,本币升值不仅仅带来充沛的资金,而且还会带来直接的做多动能。因此,以本币计价的银行、地产等人民币资产股,作为升值最大的受益品种,一直维持强劲走势也在情理之中。

  机构成为市场投资主体

  年初曾产生一轮短暂的炒作狂潮,但“5.30”之后就此销声匿迹,一部分品种还连连创出新低,许多题材股、绩差股股价目前已从前期高位下跌超过了50%,而机构聚集的蓝筹股群体却全面崛起,钢铁、煤炭、运输、有色金属相继展开强势逼空的行情,金融、地产也持续慢牛爬升,“二八”格局开始主导市场,A股市场进入“机构时代”的特征逐步显现。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队伍急剧壮大,据有关统计数据,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已增至19000亿份,与2002年末的1229亿份相比,短短5年内增长了14倍多。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也由当时的1319亿元,增加到30000多亿元;资产净值占深沪两市流通市值的比例则由五年前的12%,提升至35%以上。“基民”人数也爆炸性增长,基金投资账户已超过9000万,与今年初对比就翻了3.8倍。同时,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两年半时间,投资总量已蹿升至数千亿元;全国社保基金市值规模也超过4000亿元。目前,基金、券商、保险、社保、QFII等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的市值比重已几乎占据整个A股市值的半壁江山,说明以基金管理公司为首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机构成为主流投资者在周边成熟的市场已是很普遍的现象,而证券市场本就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其本源就是优质高价,劣质低价,特别在A股市场,价值型股票作为市场的稀缺资源必然得到大力的追捧,机构的行为将使得股市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机构时代”的来临,预示我国证券市场正在向成熟市场迈进。

  大蓝筹时代来临

  本轮牛市以前,A股市场因股权分置等因素投机风气较盛,许多大盘蓝筹时常处于估值折价状态,相反一些基本面极差的小盘股却长期获得较高的估值。反观国外成熟的市场,中大盘股由于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的增长绩效而受到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并因此获得估值溢价。特别是香港地区,几乎70%-80%的市值和70%-80%的交易量都是集中在恒生指数33只成份股上,不少个股交易量之小甚至长期无人问津。

  从国外市场的历史来看,真正的主流中坚力量,历来是大市值的业绩成长公司在主导,真实性的牛市,大盘蓝筹的表演必不可少。事实上,A股市场上的蓝筹公司的盈利能力极为突出,2007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代表蓝筹成长股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主营业务收入占沪深两市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达到70.68%;净利润占两市公司净利润总量的77.75%;300家公司中共有108家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率超过50%,其中58家公司增长率在100%以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市值公司在进入A股市场,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盈利将越来越集中于市值较大的蓝筹公司,蓝筹股的市场低位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此外,股指期货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已到了随时可能推出的阶段,届时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基金机构、券商以及私募基金,都将加入期货市场的博弈中。从国外市场看,市场的结构分化十分明显,绝大部分市值和绝大部分交易量在指数期货相关的成份股上。由于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之间具有联动性,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权重大、基本面较好、流动性高的大盘蓝筹股将受到更多的关注,A股市场“大蓝筹时代”已经来临。

  百元股频频闪现

  随着年初贵州茅台突破100元大关,成为A股市场阔别7年后第一家百元股,小商品城驰宏锌锗也纷纷冲上百元高位,此后百元俱乐部不断扩充,曾有10余家个股站上百元。其中,中国船舶一度冲上300元,成为中国第一家300元股,如今,百元股似乎已变为常态。

  中国股市自股票拆分后,凭借当年全球网络泡沫背景爆发的“5·19”行情曾诞生过三只百元股,但都是基于概念炒作的结果。亿安科技属于强庄的凶悍超作,用友软件是新股发行不健全造成高价的产物,清华紫光则是因盲目投资、盲目扩张而元气大伤。而目前百元股的再现却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优秀的基本面对其构成强劲的支撑,如贵州茅台因拥有行业垄断优势、自主定价能力强而上涨,中国船舶因收购集团公司的优质资产,变身造船制造龙头企业而腾飞;山东黄金因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即黄金价格大幅上扬,而成为A股市场第二家200元股等等。

  另一方面,现今大牛市的氛围,也为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且快速成长的龙头企业赋予了上涨的动力。回顾1980-1995年间,道琼斯指数从3000多点涨至5000点,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批蓝筹股价格突破了百美元,第一批美国高价股诞生;之后,道琼斯指数涨至13000点,一批以软件业、生物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股票加入了高价股之列。因此,这可能就是中国股市真正百元股新时代的开启。

  央企整合成为主线

  2007年央企整合概念异军突起,与人民币升值概念一道成为本轮牛市的主线之一。继中国船舶持续走牛后,中国远洋公布收购集团资产形成新的盈利点后,复牌连续涨停;吸收合并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的中国铝业上市后一路飙升;上电股份因将被集团公司吸收合并上演强力逼空;东方航空引进战略股东也大幅上扬并带动具有行业整合预期的航空股整体走强。目前,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成为高价股的主体,如中国船舶、贵州茅台、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等均超过了百元。

  从国资委的目标来看,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要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在过去三年,中央企业共有73家企业参与了38次重组,企业户数从196家减少至目前159家,按每年10家左右的速度整合。而目前,至少还有59家需要在4年内整合完成,平均每年要整合15家左右,整合的速度将明显加快。按照国资委整合的整体思路,扶优助强将是主要模式,而基本手段应该是依托资本市场,把好的资源通过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方式来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持续经营能力。

  央企作为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力量,拥有庞大的资产,且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相关上市公司未来资产注入的空间是十分巨大的,一旦实施其基本面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故而,央企并购整合概念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是市场的投资主题之一,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题材。

  大盘蓝筹IPO加速

  大盘蓝筹股的加速发行是本年度A股市场的亮点之一,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中国远洋、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海外大型的大盘蓝筹股相继回归,并屡屡刷新A股公司IPO募集资金总额、冻结申购资金量等各项历史新高。其中,被称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国石油回归前后最吸引市场的眼球,本次IPO募集资金量达到668亿元,总冻结资金竟然高达3.37万亿元,同时银行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在其申购前一度飙升至15%,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大盘股的快速扩容使市场改变了原有的运行格局,由于其权重较大、基本面优秀,对市场将起到稳定的作用,也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创造了条件。随着中石油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总市值第一的公司;工商银行成为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股;中国人寿成为世界市值最大的保险股之一,A股市场正在向世界大型资本市场挺进。近期中国中铁中煤能源等大盘股仍在陆续发行,其后还有中移动、中海油、中国电信等重量级公司排队等待,看来大盘蓝筹加速登陆A股市场的热潮仍在持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