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后股改时代的喜与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16:32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侯捷宁

  2007年,对中国股民来说将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既经历了股市大涨后的快乐,也经历了大跌后的痛苦。但就在这痛并快乐中,股市没有停下其前进步伐,股指不断创出新高,5000点一跃而过,甚至一度冲破6000点,两市股票总市值也超过30万亿元。“中国股市正尽情享受着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盛宴’。”业内人士这样评价2007年的中国股市。

  回眸中国资本市场,一切恍若隔世。两年半前,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最重大事件之一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当时,上证指数跌至不到1000点,总市值不到3万亿元。但是,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股市开始强劲复苏上扬。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内增速惊人。去年12月20日,沪深总市值首次突破8万亿元大关;今年1月份,沪深总市值连破9、10、11万亿;今年4月份连破13、14、15、16万亿;5月份,则连破17、18万亿;经过“5·30”以后的震荡整理,7月份两市总市值超过19万亿;8月份则连续闯过20万亿、21万亿、22万亿大关;10月,两市总市值首次超过28万亿元。随着近日建设银行、中国神华以及中国石油三大巨头回归A股市场,沪深股市总市值已超过30万亿元。两年半的时间内,沪深两市总市值累计增长了约10倍。

  与此同时, 2007年1至9月A股市场融资约4779亿元,日均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35只,申购规模超过了3千亿,申购户数超过了1300万户,相当于前六年新基金成立的总户数。347只基金总资产规模达到了1万8千亿,是2006年底的2.1倍。这些均为市场建立以来新高。制度转折带来市场转折,市场转折带来的新变化正逐步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场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功能不断健全,直接融资功能得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监管层这样定义了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的新变化。

  针对最近两年中国股市的卓越表现,英国《金融时报》也曾刊文评价“一个资本大国正在崛起”。可以看到, 发展迅速的中国股市,仅用两年时间就将证券化率提高到100%以上,其融资功能、价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统计显示,目前两市上市公司家数超过1500家,今年上半年,共有106家公司实现股市融资(包括45家公司IPO),总计筹资额达到1879.57亿元。同时,自2006年开始,各个行业龙头、大型央企相继在A股上市,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相应提高。同时,股市的财富效应也吸引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成交持续活跃,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日均成交2027.18亿元,比去年日均成交增长440%。

  在中国股市迅速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新机制也正在形成。随着各方面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视,以及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和专项治理的完成,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环境日渐向好。随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不断深化,证券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正在夯实。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步发展壮大,促进市场稳定发展的主导力量日益增强。随着新《证券法》和《公司法》的实施,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发展有了更完备的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正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而加速其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进程。

  尽管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特征明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建设还比较薄弱,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例如,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等方面都需要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完善。

  此外,在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些老问题,如关联交易问题、独立性问题、选择性信息披露问题、大股东行为不规范等等,也还会持续存在甚至表现会更突出,这给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市场的监管和法制建设都将因此而面临更困难、更棘手的市场新形势。因此,在后股改时代,市场各方都需要迎接和适应更高、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挑战。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未来若干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为潜在的巨大的本土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的基础。可以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在

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现。资本市场通过其资源配置机制的发挥,将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平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