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筹回归:横跨两地的资本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19:34  证券导刊

  联合证券 杨伟聪

  香港红筹公司经过16年的发展,率先获得了国际融资市场,在背靠国内强劲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占尽先机,已经发展出不少资产规模上千亿的大型企业;同时,国内资本市场投资需求依然旺盛,红筹股国内回归的破题,将是一场横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的一场盛宴。随着建设银行中海油服在中秋前后相继上市,显示这场资本盛宴从9月份开始正式开席。

  从“窗口公司”到国际资本市场长袖善舞

  红筹股和H股在早期的香港市场都属于“中资概念股”,严格意义上,红筹股,是指“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H股,则是指“注册地在中国内地、上市地在香港(Hong Kong)的外资股”。“中资概念股”之崛起于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英资公司由于中国计划1997收回香港而逐渐淡出香港资本市场,而以内地地方政府或企业集团等“红色中国”为背景的企业大量进入香港市场,1992年“红筹股”开始被市场沿用至今。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使盲目扩张而遭遇债务危机的“红筹股”跌入低谷,红筹股的规模迅速扩张与经营不稳定性,恰与香港的大蓝筹股的稳定形成鲜明对比,中资概念的“红筹股”的确是“一语双关,内含玄机”。

  红筹公司借道香港资本市场走向国际融资平台,有其历史的原因。进入九十年代,国内证券一级市场正遭遇“规模控制”的制肘,国内不能满足融资需求,“窗口公司”背景的红筹公司最终只能绕道香港市场,通过香港借壳上市、获得内地行政性资产注入后,轻易地就能得到国际融资,统计数据显示,1992-1999年,红筹公司通过首发及增资配股筹集海外资金超过了135亿美元。93-94年和96-97年是红筹公司两个黄金发展阶段,不少红筹公司最后发展成为内地企业最早的国际融资平台,如当时的“康力投资(0031.HK)”最后被收购后成为航天工业总公司的香港融资平台“航天科技(0031.HK)”、友联世界(0270.HK)被窗口公司粤海投资收购成为广东省的融资平台“粤海投资(0270.HK)”等。经过16年的国际资本历练,红筹公司在国际资本运作上早已长袖善舞。

  红筹股公司大多业务都在内地,在获得国际融资后,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使不少红筹公司获得了双重先机,并发展出不少资产规模上千亿港元的大型行业龙头公司,如总市值1.7万亿港元的中国移动、总市值接近4000亿的中国海洋石油、1700亿的中国联通等。

  红筹公司面临第3次黄金发展期

  内地中央企业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国资委在批核了各大央企的主业范围后,要求中央企业收缩副业,重点突出主业,并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收购、兼并,以求“做强、做大”。红筹公司的地方国姿委和各大企业集团“窗口”背景,控股股东利用红筹公司的国际资本优势,将在本次央企改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国内金融环境发生了本质变化,资本市场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完善和金融创新,市场稳定并走向双向扩容的良性阶段。深沪两市场自06年6月恢复融资功能以来,共发行新股516.496亿股、募集资金人民币3183.38亿元,而参与新股抽签的一级市场资金规模达到了最高的2万亿元。国内资本市场的变化,国内投资者投资需求的膨胀,为红筹股回归A股创造了必要条件;而红筹股中大蓝筹的回归,不仅能满足国内投资者需求,而且也将改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估值水平,对市场的稳定应起到一定作用。

  红筹回归破题,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红筹股,按照香港的理解是“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严格意义上就是中资控股、业务在国内的外资股,因此在回归中可能遇到几个问题:

  首先是公司属性法律问题。红筹股注册地境外,当属外资性质公司,而按照国内 。《公司法》的规定,我国的“公司”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称的“上市公司”则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国内上市公司要求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因此,我们认为《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出台可能不仅在红筹回归上破题,而且也有可能在外资国内发行A股上进行尝试性突破。

  发行方式问题。红筹回归A股市场一般可用的三个方式:存托凭证(CDR)模式、联通模式、直接发行模式。中国证监会也多次表态,红筹回归将采用直接发行A股的方式进行。在三种方式中,存托凭证(CDR)模式适合真正的境外已经上市公司,但因为涉及到外汇管制、以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可能会复杂化,因此直接发行成为管理层倾向的发行方式。在存量发行、“增量+存量”发行等方式上也存在不少分歧,存量发行是控股股东把所持有老股在国内A股市场上“转售”给新股东,并不增加红筹公司总股本,但转让资金归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并没达到融资目的。我们认为红筹回归发行方式在直接发行方式外,各红筹公司可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用存量或者“增量+存量”方式。

  上市后跨地监管协调问题。红筹公司回归后,不仅要在注册地接受当地监管,而且同时也需要接受国内监管,但我们认为在红筹之前的H股回归,已经在发行程序、会计协调、信息披露等方面提供红筹回归很好的借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