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公司市值管理 全流通时代的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16:47 《资本市场》

  文/孙孝立

  "假设时光倒流到证券诞生的那一刻:除了发明证券的人和公司本身,没有人知道证券到底是什么。"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流行的证券投资理念大致有五种:基本分析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学术分析流派、心理分析流派和玄学分析流派,可谓理念纷呈,莫衷一是。但万变不离其宗,究其理论渊源,可归纳为二大假设和一大关系。二大假设是指:有效资本市场假设和混沌资本市场假设。一大关系是指:证券价格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二大假设又是以对一大关系的评判为分野。其中,有效资本市场假设认为公司价值决定其证券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而混沌市场假设认为资本市场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证券价格与公司价值之间简单的线性反映关系。

  上述投资理念谱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投资理念,不论是著名的“巴菲特悖论”还是“

索罗斯反射理论”都难逃此窠臼。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对此谱系的任何归纳和演绎都将是拾人牙慧,有意义的是我们能不能跳出“庐山”看清其真面目?如果,我们不纠缠于证券本身,而是审视交易的双方: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公司。我们会发现上述投资理念谱系隐含着一个事实——在证券交易中,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处于选择的地位,而公司却处于被选择的地位。

  对此,有人可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假设时光倒流到证券诞生的那一刻:除了发明证券的人和公司本身,没有人知道证券到底是什么。很显然,第一宗交易一定是公司引导投资者。这一幕似乎在证券发行时重复上演,问题是公司为什么不一直把“引导者”的角色扮演下去呢?持续扮演“引导者”的意义何在?具体如何操作?靠什么机制维系下去?

  要回答上述问题,还是让我们回到其逻辑起点。

  抛开严格的理论和概念不谈,公司的有价证券可看作是公司的一种“资本”产品,这种产品也存在供、研、产、销的问题,我们可以机械地作如下解释,“供”其实是公司本身努力具备发行有价证券的质地,也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这决定了证券产品的质量;“研”就是金融工具创新,比如,

股票、权证等;“产”可以看作是证券发行;而“销”则是公司证券在资本市场的营销。

  既然是公司自己的“资本”产品,当然是卖得越多,价格越高越好,这是小孩子都懂得道理。说得科班一些,公司“资本”产品卖得好,对公司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是提高了公司的资本生成效率和资本吞吐能力;二是拓宽了公司的战略选择空间。一个上千亿市值的公司自然比一个只有几十亿市值的公司覆盖的商业机会要多;三是降低了并购重组的成本,因为,公司有价证券是公司并购行为的重要支付手段;四是对公司的市场地位、信用评级、消费者心理、管理者信誉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有些身居上市公司高位的人却茫然不知。其后果自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公司的股价任人宰割,随波逐流。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前,A股市场恰似计划经济时代的商品市场一样,由于价格机制存在缺陷,公司的努力很难有效反应到公司市值上,这种现象还是有情可原的。但,到了全流通时代,公司做好自己的“资本”产品经营已是公司经营的题中之义,和产品经营一起构成公司发展的双轮驱动。而公司“资本”产品经营的核心和体现形式就是市值管理。

  美的电器董事长何享健的一句话可为此作一注脚:“我们要从做产品到做企业,从做企业到做资本。下一步,我们的企业不光要讲效益、讲现金流,更重要的是看企业的市值,进行市值管理。现在的世界靠的是科技和资本,只要有钱、有科技,就什么都能做到。”“思路决定出路”,这也是为什么同为白色家电企业,美的电器的股价能在一年多涨了七倍,市值达到近五百亿,成为国内家电上市公司遥遥领先的市值老大,其市盈率高出国际家电平均市盈率近50%。可以断言,如果有一家家电企业能够整合中国家电产业的话,非美的电器莫属。道理很简单:其估值溢价水平足以吸引国际金融巨头,而没有国际金融巨头的支持,搞产业整合简真就是痴人说梦。

  何享健的市值管理其实很简单,只有五步棋:股改前利用关联交易加强控制上市公司→股改后增持并注入资产→推出管理层股权激励→引进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改善投资者关系。前三步是练内功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未来预期;引进高盛是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改善投资者关系实质是资本市场营销。而这足以引导投资者一步步跟随,逐次把股价拉升,在“5.30”之后三周内,在整个大盘风声鹤唳的境况下,一路狂飙50%,一枝独秀,堪称奇迹。毫不夸张的说,在美的股价走势中,何享健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在佩服何的大手笔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美的电器还会出什么招?这个问题本质上是问:美的电器的市值管理是见机而作还是一种常态机制?勿庸置疑,常态机制更有利于各方对美的的预期,但事实不得而知。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真正规范的市值管理应该是建立一种常态机制,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规范和流程等,以维护和保持公司的股价长期内正常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本质上是上市公司应有的管理职能。只有做到这一点,上市公司才算真正完成了一场“公司革命”,成为投资和被投资博弈的赢家,彻底改变“被投资者选择”的命运和格局,才能掌控“市值”这把现代化产业竞争的利器,在未来产业变迁中做到“变化由心,行藏于手”。

  而作为一名投资者,请记住“股神”巴菲特说过的一句话:在股市中,聪明人在开始做的事情,傻子在结束时做。市值管理本质上是由政策驱动上市公司发动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颠覆资本市场中公司与投资者之间被选择和选择的关系,进而深刻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势力均衡和传统的投资理念。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就必须对市值管理引发的可能的变化保持足够的重视和敏锐的反应。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