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安证券:7月波动区间3600—4300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08:12  证券日报

  □ 平安证券 李先明

  短期市场信心有所不足

  如果要为6月份市场的下跌寻找合理的解释,可以找到许多,如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担忧、QDII制度放宽、研究推出A股与H股的套利机制等给A股市场带来的估值压力、预期1.55万亿的特别国债发行带来的资金面紧张等等。

  但我们认为,近期市场的下跌,更多的是投资者信心动摇的一种体现,比如6月份市场出现的“周末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对央行再度“出手”的忧虑。其实从年初至今,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都没有对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构成太多冲击,而近期,即使“央行可能再度加息”还仅仅是投资者的一种担忧并没有付诸行动,却引起了市场短期的恐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市场的信心已经较前期脆弱了许多,连续利空消息打击下,市场终于被所谓的潜在重大利空政策出台的预期——这根“稻草”所压垮。

  另外,我们认为,“5·30”的调整,主要是受到政策影响而出现的被动式下跌,对于大部分投资者和个股而言,调整均难以幸免。但6月下旬当股指重新回升至历史高点附近,部分投资者开始主动离场,显示6月下旬市场的回落,更多属于一种“主动式”的调整,反映出投资者之间的分歧已经较前期明显加大。投资者之间分歧和市场悲观气氛的加重,使得A股市场未来一段时期所面临的波动风险,将依然明显。

  政策不明朗影响短期市场

  市场信心的动摇,使得任何负面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作用,都有可能被放大。并且近期一些政策所存在的不明朗因素,使得即使政策本身对市场的实质性影响相对有限,但对市场信心以及短期表现的冲击,依然明显。

  比如大家所广泛关注的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发行。目前市场普遍的解读是特别国债的发行,将从市场(银行体系)抽走1.55万亿元的资金,大幅收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特别国债发行导致长期国债供应量大幅增加,带来国债利率的明显上升,从而导致市场资金成本的上升,引发市场估值的回落。

  另外,对于目前市场所普遍关注的QDII制度放宽、A+H股套利等措施可能对估值相对过高的A股市场带来压力的问题,我们认为,由于两地市场的上市标准、信息披露、监管体制以及交易制度(目前A股市场还不能做空)等均存在很大差异,并且两个市场的资金流动依然存在较严格管制,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A股市场的实质性影响还较为有限,更多地可能是反映在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以及投资理念的引导等方面。和特别国债发行对市场的影响类似,由于相关政策细节的不明朗,使得投资者还难以对其真正的影响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相关政策预期的不确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市场短期走势的冲击。

  短期供求关系面临压力

  随着市场在高位波动的加剧,我们看到,短期市场的获利回吐压力开始增加,增量资金的入场意愿则持续减弱。根据我们的测算,在5月底以前,增量资金持续流向A股市场的现象较为明显。但从5月底开始,A股市场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资金净流出”现象。反映随着政策面不明朗以及市场波动风险的增加,部分投资者在近期已经开始主动离场。

  近期资金有较为明显的流出倾向

  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两市已解冻的股改限售股市值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同时,今年以来,全部解冻限售股(包括新股发行的战略投资者所持股份解冻等)市值规模则超过了7600亿元。虽然从前阶段市场的表现来看,大、小非的减持并没有对市场以及相关个股的表现构成太大压力,但在市场持续涨升阶段的较少减持行为,显然不具备充足的说服力。我们预计,伴随市场步入震荡乃至调整期,已累计获利异常丰厚的这部分可流通股权,减持行为扩大的概率,很可能将显著超越前一阶段。

  我们始终认为,解冻限售股的减持,对市场而言,将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并且随着限售股解冻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波动的加剧,未来市场将面临来自解冻限售股的减持压力,并且可能将愈发沉重——虽然我们难以对其具体的影响程度做出精确的估计。

  最后,未来一段时期,H股和红筹股回归A股,也将逐步趋于频繁。虽然对A股市场而言,盈利表现相对理想的H股和红筹股回归,将有望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的可投资基础,并有效降低A股市场的估值风险,但短期而言,建行、中石油、神华、中电信、中移动、网通等大盘H股或红筹股接连回归A股市场,对A股市场短期的资金供求关系,难免会构成较大压力。

  良好的中报业绩和相对合理的动态估值

  虽然我们认为在政策面不明朗的影响下,7月份A股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波动风险,但在良好中报业绩以及A股公司动态估值相对合理的有力支持下,我们同样认为市场在7月份的调整空间并不会很大。

  其一,7月份A股公司逐步进入中报披露时期,良好的中报业绩将是7月份A股市场表现的重要支撑。

  首先,一季度A股公司净利润同比高达177.24%的增长幅度,很大程度上已经为A股公司的中期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从预增公司占业绩预告公司比重的变化来看,我们也大致可以得出结论,A股公司2007年中期业绩的高增长格局基本可确定。

  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两市合计有506家公司对中期业绩进行了预告,其中预测2007年中期业绩同比增长超过50%的公司有195家,占比达38.54%,所占比重比2006年、2006年中期时的37.50%、33.73%都要高。以此同时,预减公司所占比重,则从2006年中期的11.37%,持续下降到目前的5.73%,反映出A股公司的中期业绩表现仍然相当出)。

  另外,我们通过对WIND系统中有3家以上机构做出对2007年业绩预测的705家公司的业绩预期进行了统计分析,也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机构对2007年A股公司整体的业绩表现仍然相当乐观。良好的业绩表现,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投资者继续坚定看好A股市场中长期表现的重要基石。

  其二,A股动态估值并没有过分高估,很大程度上也“封锁”了短期市场的合理下行空间。如果以2007年预测业绩计算,目前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大约只有32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高估,但幅度并不明显。

  另外,作为市场蓝筹股的代表,上证50、沪深300等成分股的预测市盈率则只有28倍左右,要比市场平均水平低20%,反映出A股市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的高估。对于大部分非主流品种,其未来所面临的估值回归压力,将依然沉重,但对于大部分的优势蓝筹股而言,我们预计其股价进一步回落的风险和空间都将较为有限。

  整体判断:宽幅振荡 高抛低吸

  政策面所面临的不确定,以及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使得7月份A股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波动风险。但上市公司良好的中报业绩表现,以及相对的动态估值水平,使得即使市场出现调整,其合理空间也相对有限。而且不少投资者对A股市场中长期表现依然相当乐观,也使得在市场的调整过程中,将有望面临较为有力的买盘支撑。

  综合来看,我们预计7月份上证指数将很有可能在3600~4300点之间宽幅波动,以期待政策面的进一步明朗。

  我们认为,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高抛低吸”将是应对市场宽幅波动的有效策略之一。具体而言,如果7月份上证指数跌至3600点下方,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可能将意味着短期一个较为理想的加仓机会来临。但在政策面依然不明朗的影响下,我们预期,上证指数7月份有效突破历史高点同样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7月份上证指数有望重新回升至4300点上方,我们建议投资者不妨暂时将仓位压缩至40%以下,以等待市场环境和指数运行趋势的进一步明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