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发证券机构投资客户周刊第11期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14:50   广发证券

  于小飞 广发证券

  一周要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京指出,《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发布实施,标志着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证监会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多方协作的期货市场集中统一监管体制。同时,以平稳推出金融期货为重点,逐步发展股指、利率、外汇等期货交易市场。全国人大财经委正在开展期货法立法工作。

  点评:报道指金融期货各规章已起草完毕并将陆续发布实施交易规则、合约设计基本完成,新系统正在检测,同时,期市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投资者保障基金等将全面实施,全国人大财经委正在开展期货法立法工作。这则信息表明,股指期货推出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后续股指期货交易推出的具体时间,将成为影响后续行情演变的重要因素。管理层一再强调要平稳推出金融期货,表明管理层对金融期货交易的风险以及对A股市场的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和考虑,不希望看到因为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而带来市场的剧烈波动,预期管理层在推出的时机选择上会有所考虑。因市场投机热情高涨,股指期货推出,势必会吸引分流大量资金,而潜在的交易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对市场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历史上万国证券的倒闭,就是死在国债期货的交易上。同时,市场要适应做空机制,也需要时间和实践准备,这也可能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带来市场的剧烈波动,需要密切关注。

  根据WIND资讯提供数据,截至2007年3月29日,沪深两市共有58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2006年年报的披露,即约有40%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中国银行中国国航中信证券盐湖钾肥、万科、西山煤电等一共30家大盘蓝筹公司和二线蓝筹公司,贡献了581家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4%。

  这意味着,30家蓝筹公司已囊括了目前披露出来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接近六成。蓝筹公司对整个股市和投资者的重要贡献获得了有力的证明。

  点评:尽管年报披露尚未过半,但年报数据显示不少公司增长态势喜人,这其中既有大盘蓝筹公司,也有航天电器苏泊尔等中小板公司。其中蓝筹公司的规模优势和稳定经营造就了其在上市公司群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特别青睐篮筹股在基金资产中的配置的重要原因。随着蓝筹股年报和一季度季报的陆续披露,预期蓝筹股很大可能重新夺回近期一度被题材股消息股主导的市场热点地位,继续发挥主流投资热点的作用。这对大盘保持稳定向好格局意义很大。

  由上海证券报和理柏中国共同推出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2月月报今天正式发布。最新的月报统计显示,QFII对于2月份开始的调整一致持乐观态度,“将近期的调整视为入市良机”,成为各家QFII基金在最新月报的一致表态。

  点评:其中摩根大通中国A股先锋基金在最新一期月报中认为,中国经济基本因素依然稳健,相信政府政策仍会维持促进增长的立场,而中国经济增长亦可望保持畅旺。该基金继续看好金融及部分零售行业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并将近期的调整视为入市良机,以吸纳盈利增长持续强劲的优质股。

  荷银中国A股基金表示,虽然中国股市在2月份表现反复,但游资强劲为大市带来支持。在组合调整方面,该基金减持估值过高的股票,以锁定回报。该基金仍看好A股市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加上中国相关投资渐受环球投资者青睐,将继续为大市提供稳健支持。股票选择方面,该基金仍看好经营环境利好和持续提升效率的机械股。此外,认为地产股基本增长强劲,该基金并将物色适当的入市时机,再度对地产股持偏高比重。QFII基金2月份积极看多中国股市并利用调整机会积极增仓,从3月份市场再度稳步走高尤其是金融、地产股重新启动看,QFII无疑又一次把握到了市场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

  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了今年2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106.7点,处于稳定区间。自2002年11月开始,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绝大部分月份略高于100点,总体处于稳定区间,个别月份趋热。统计显示,从2003年开始,经济连续四年保持10%或略高于10%的增长,并呈加速之势。

  点评: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出,1993年各月的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在140点上下,处于过热区间,当年政府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投资者记忆犹新;1999年前8个月的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在60点上下,处于过冷期间,这是1994年严厉宏观调控的效果的集中反映。而目前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而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保持在稳定区间,反映出目前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和稳定性很高,这是政府近几年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稳定信号,对股市是积极有利的信息,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盈利增长,将得到来自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持。此外,宏观调控政策的压力也有望一定程度的缓解。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7年第1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中,“基金”占比从上季度的10%跃升至16.7%,刷新历史记录。认为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提款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占比达30.3%,比上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点评:股市的财富效应激发了居民的投资热情,购买股票或基金的意愿创出历史新高,表明庞大的居民储蓄存款正在源源不断流入股市,带来强劲的投资需求,这是支持股市向好的重要基础。

  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将于4月2日召开第34次发审委工作会议,审核的发行人为中信银行股份公司。中信银行A+H启航,拟发A股23.02亿股。据统计,两地发行总规模有望超过72亿股,H股与A股的发行比例约为2:1。根据招股书,如果H股行使超额配售权,A股或将少发0.742575亿股。

  点评:这将是又一只大盘银行股在A股发行上市,就目前市场状况,预期将顺利发行,不会对市场产生多大资金扩容压力。

  上证报记者报道:谁接走了千亿筹码?从统计数据上看,周三大盘放出历史天量,既有获利筹码的兑现出局所致,但更主要的是机构投资者对大盘蓝筹股的增仓。资金流向统计显示,昨天沪市成交前十名的个股中,中国联通(50.79亿)、民生银行(39亿)、上港集团(35.38亿)、工商银行(34.7亿)、宝钢股份(27亿)、招商银行(26.9亿)、中国银行(23亿)、华夏银行(22亿)、包钢股份(20.79亿)、中国石化(成交19.5亿)、广深铁路(13.37亿)、申能股份(12亿)合计成交约325亿元,约占沪市总成交金额的21%。上述10只个股中,仅有1只个股是下跌的,表明机构的主动性买盘相当踊跃。深市的情况同样如此。可以明显看出的是,整个权重股板块放量相当突出。分析人士认为,这个现象说明,昨天两市大盘的剧烈震荡并非机构减仓,而是由于机构的增仓导致了市场的局部不平衡,因此才造成盘中的快速震荡。而机构之所以在这个位置大力增仓大盘蓝筹股,一则因为股指期货推出在即,二则因为在年报高峰期,有不少大盘蓝筹股由于凸现绩优高成长而重新受到机构资金的青睐。

  点评:近期受低价股借题材消息疯狂炒作的影响,蓝筹股一直处于低调整理状态,周三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大幅启动上涨,能否延续形成新的二八现象,最值得关注。大蓝筹品种与其它多数个股之间的“二八”轮动已经成为了近期市场的常态,这种此起彼伏的市场现象于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可能延续。从一些基金方面反馈的信息是,近期每次大盘快速下跌,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介入大盘蓝筹股的机会,昨天的情况也不例外。总体看,除少部分无基本面与实质性题材支持而又投机过度的垃圾股将走价值回归之路外,其余多数品种皆属上升中途正常整理,未来的市场盈利机会仍将存在于多个热点运作方向,现阶段蓝筹股的动向最值得关注。

  证监会日前召开2007年全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在会上指出,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质量不断提升,正是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魂之所在。规范上市公司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是一项持续性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同时,要适时调整监管思路、理念和方式,不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点评: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证监会致力于从公司治理、公司规范运营、公司监管等制度保障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于提升上市公司内在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意义深远。

  基金持续挖掘牛市“金矿”。已有22家基金公司89只基金披露了年报。天相统计显示,89只基金经营业绩总和高达734.30亿元,2006年的大牛市功不可没。在2006年基金年报中,基金经理们重点对此轮牛市性质作了总结。南方稳健成长王宏远等基金经理认为,本轮牛市级别至少是十年一遇的特大牛市,他们对市场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部分基金经理认为今年行情高点有望在四季度产生。

  多数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将保持高仓位运作,在具体行业选择上,坚定看好受益人民币升值、内需增长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金融证券、地产、食品饮料、零售、装备制造、旅游传媒等行业,他们认为这是未来行情的主线。

  点评:2006年基金优异的年报,充分体现了这轮牛市的赚钱效应和基金专业理财的优势。近期,市场对牛市还能持续多久存在着一定担心。基金经理在年报中的乐观态度有助于这种担心的缓解。2006年,基金通过对金融、地产、消费、装备行业蓝筹股的重仓持有,极大地分享了牛市成果。根据基金经理年报中透露出的思路,可以推定,金融、地产、消费、装备行业将继续成为基金挖掘的牛市金矿。基金经理的选股思路和策略重点,有较大借鉴意义。

  沪深证券交易所为规范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股票上市规则》》中的停牌制度等多处进行了修订,并于昨日起向上市公司公开征求意见。

  点评:新规则要求,针对股价出现异动和市场传闻,要求公司董事会函询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并披露董事会为核实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所函询的对象、方式和结果等内容,不得以存在不确定性和保密为理由不履行披露义务;规则还明确,公司遇股价持续异常,可向交易所申请通过公开方式主动与投资者和媒体进行沟通,沟通期间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应当停牌,公司应于次日披露沟通情况。

  新规则取消了原年度报告、业绩预告和资产重组等重大信息一小时例行停牌;取消原股东大会例行停牌,公司可因股东大会异常向交易所申请停牌。新规则还强化信息披露和股价异动的联动监管,规定当市场有传闻且公司股价异动,交易所可采取盘中停牌措施等。此外,不履行定期报告法定披露义务的,将被快速退市;上市公司存在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一定数量的、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以及违反上市协议逾期不缴上市费等情况的,都将被启动退市程序。存在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的将被特别处理。上市规则的修订和完善,尤其是退市规则的完善,势必将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参考价值。取消例行停牌,将大大提升市场的交易效率。股票上市规则的修订,是市场基础制度的有效完善,有助于股市的长治久安发展。

  西藏自治区政府26日宣布,经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讨论通过,在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间,中国将投资超过1000亿元,在西藏开展包括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在内的180个项目。

  点评:5年期间1000亿元的投资,势必对西藏地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西藏地区上市公司无疑将面对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值得重视。

  一周市场概述:

  本周市场在金融股等大蓝筹的带动下,创出3200点新高。周四周五两天下跌家数占据九成。说明市场主要上涨动力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蓝筹公司先期调整到位,另一方面低价股近期上涨过快,均反映出市场运行不健康的一面。我们认为,后市市场分化趋势将逐渐明朗,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的股票才是规避市场风险的选择。

  本周已有22家基金公司89只基金披露了年报。89只基金经营业绩总和高达734.30亿元,2006年的大牛市功不可没。在2006年基金年报中,基金经理们重点对此轮牛市性质作了总结。基金经理认为,本轮牛市级别至少是十年一遇的特大牛市,他们对市场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部分基金经理认为今年行情高点有望在四季度产生。多数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将保持高仓位运作,在具体行业选择上,坚定看好受益人民币升值、内需增长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金融证券、地产、食品饮料、零售、装备制造、旅游传媒等行业,他们认为这是未来行情的主线。

  近期,市场对牛市还能持续多久存在着一定担心,基金经理们的表现略有不同2006年,基金通过对金融、地产、消费、装备行业蓝筹股的重仓持有,极大地分享了牛市成果。根据基金经理年报中透露出的思路,可以推定,金融、地产、消费、装备行业将继续成为基金挖掘的牛市金矿。基金经理的选股思路和策略重点,有较大借鉴意义。

  基金视点广发基金朱平:似是而非的规律说到基金业绩,有一个特征正变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大多数基金很难战胜指数。中国基金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专门为机构投资人服务的理柏基金评级,最长时间只有3年期。到2009年,我们才可能有5年期的基金评选。

  什么样的基金是好基金呢?国内基金运作时间太短,留待未来评价可能更有说服力,美国的一些机构做过许多这方面的统计和研究,他们发现,在美国最优秀的基金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一是换手率低,一般在25%左右。不过这个特征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彼得·林奇的交易就非常活跃;第二个特征是持股集中度高,比如传奇的基金经理比尔·米勒曾说,如果法规许可的话,他只买3只股票,我们知道比尔·米勒拥有连续15年战胜比较基准的传奇记录;还有一个特点,获奖的基金管理人大都不在纽约或波士顿,据说原因是在纽约或波士顿办公的基金管理人对CNBC这类财经资讯反应太敏感。

  其实,所谓的规律可能只是个似是而非的结论。比如有许多表现落后的基金,集中度也非常高。

  这一点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是很容易理解的,集中度高意味着风险大,上文说的比尔·米勒在连续15年战胜基准后,第16年不仅晚节不保,而且大大落后比较基准;同样也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住在纽约或波士顿,这些大城市就像中国的上海、北京或深圳,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至少在人才的招聘上就是这样。

  每年都会面试毕业生,因公司地处非中心城市,那些毕业生至少会以7种方式拒绝:第一种是刚见面,听说工作地点就表示搞错了,以为公司在中心城市;第二种是在听说要到公司总部实习一周左右的时间后,说学习太忙抽不出时间;第三种是到公司后,第二天不见了,打电话才发现人已经不辞而别;第四种是在完成实习回校后便了无音讯;第五种是回校后表示需要考虑考虑,然后在下一次联系时告诉我们已经被某中心城市的公司录取了;第六种是在签三方协议的最后一刻遗憾地说,父母或女朋友坚决不同意;最后一种则是在拿走了协议之后再也不见踪影,连手机都换了。

  上述情况肯定增加了公司培养人才的难度,但也未必就没有好处,至少留下来的人是热爱投资这个行业的,并且也愿意为从事这个行业而做出牺牲,流动性当然也降低了。这就像我们投资企业,我们一般很少投资大城市的消费类企业,因为大城市的市场太大,所以这些企业不愿意向外扩张,而当像伊利或蒙牛这样的企业成长成全国性企业时,竞争的天平已完全倾斜。据说当年国美在北京卖电器卖不过大钟,不得已只能向全国扩张,10年过去了,赚了不少钱的大钟现在只给人们留下一个到底会被谁收购的悬念,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

  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之谜待解王建自2006年年初以来,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当前,过剩的流动性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预防和消除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流动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来,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谜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谜题。

  谜题之一:货币乘数之谜从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源头看,可能是货币乘数的上升,即每单位基础货币所派生形成的广义货币倍数上升了,因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始终是央行消减货币流动性的重要工具。为了抑制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增长,近几年央行除了不断扩大对冲操作业务,也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2003年到今年年初,法定存款准备率率已经从6%提升到10%,已连续提高了8次,但是根据央行的报表计算,中国的货币乘数却从2003年年末的4.23上升到了2006年年末的5.3。为什么在央行大幅度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货币乘数会不降反升呢?

  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不仅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关,也与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有关,而且这两者也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样,和货币乘数成反比关系。所以,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而超额准备金率或现金比率下降,就会抵消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作用,甚至导致货币乘数上升。从2003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的确有下降的情况。

  实际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6年末与2003年末相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抵消掉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现金比率的下降后,仍然实际提升了1.1个百分点,这样,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计算,本应使货币乘数下降6.1%。但实际结果却是到2006年末,货币乘数反而上升了25.3%,这当然会导致货币过剩流动性的急剧增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货币乘数不降反升呢?或者说,在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以外,有什么因素在影响货币乘数的变化,从而导致传统的货币乘数公式显著失效呢?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央行依据传统货币理论所进行的消除货币过剩流动性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

  谜题之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货币过剩增加在货币供给量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提升,也会使货币流通量多于经济运行的正常需要量,因而产生货币流动性剩余。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下降趋势,表2是根据GDP与M2的比率所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从表2可见,自2003年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显著增强以来,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在不断下降的,按理说这种变化趋势,本应是会导致货币流动性的减少。具体地说,如果按照2002年的货币流通速度,到2006年末货币的流动性本应是减少2万亿元,但结果却是流动性过剩更加显著。因此,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不仅不能解释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迷雾。

  谜题之三:生产过剩和贸易顺差与货币流动性过剩并存目前中国存在着巨大的生产过剩与贸易顺差,这是一个既成事实。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当一国在国内存在商品供给过剩的时候,在货币市场必然存在着货币供给不足,因为IS曲线与LM曲线是呈“X”型的反向交叉图形,所以在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中,某一方出现供给过剩,另一方必然是供给不足。现代国际经济学也说明,一国的贸易收支不平衡,必然与该国的货币市场不均衡并存,或者说,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国内货币市场存量不均衡的反映,当国内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贸易顺差,反之则会出现贸易逆差。所以,当一个国家有贸易顺差的时候,该国的货币市场必然会存在着货币流动性不足,而不是过剩。

  这种理论分析也好理解。货币供给代表着国内需求,如果货币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国内需求不足,从而导致国内的商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进而形成贸易顺差。所以贸易顺差不是国内货币供给不足的原因,而是货币供给不足的结果。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供给过剩,就会导致国内需求过旺,从而引起进口大于出口,形成贸易逆差。但这都是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不适用了。中国经济的现实是,在贸易顺差不断放大的同时,却出现了巨大的货币流动性过剩。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货币乘数之谜和货币流通速度之谜是谜题,那么中国的生产过剩和贸易顺差与货币流动性过剩之谜,就是更大的谜题了,因为这个谜题说明目前中国的经济运行机理已经与传统的经济运行机理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了。如果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框架,还沿用基于传统理论而产生的宏观经济调节工具,就不会有显著效果,甚至可能是在进行逆调节。

  在中国是贸易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并存,那么在贸易逆差最大的美国,是否会与中国相反,是贸易逆差与流动性不足并存呢?情况好像并非如此。因为如果在美国经济中存在流动性不足,就不会在美国出现世界最大的股市与房地产泡沫。此外,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约为3%,而广义货币的年均增长率约为7%,货币增长率大约是经济增长率的2.3倍。在此期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在10%左右,货币增长率在17%左右,货币增长率大约是经济增长率的1.7倍,由此可知美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应该比中国还严重,也说明在美国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仍然与传统理论相符。再看与中国类似的俄罗斯和印度,也都存在着在出现大幅度贸易顺差的同时,股市和地产都异常繁荣,反映出在这些国家也都存在着贸易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并存的事实。这说明在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关系中,与传统理论相悖的情况,主要是发生在受新全球化浪潮影响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然而,如果有巨大贸易顺差的新兴市场国家,和有巨大贸易逆差的发达国家都存在巨大的流动性过剩,这是否就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根源呢?

  谜题之四:中国为何会形成如此之大的货币存量到2006年末,中国的广义货币M2已达34.56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相当于4.3万亿美元,当年中国GDP总值为20.9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6万亿美元,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1.65倍。根据世界银行和美联储的数字,2006年美国GDP总值为12.9万亿美元,12月末的M2为7.1万亿美元,美国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55%。

  中国的货币存量已相当于美国的60.6%,GDP总值却仅相当于美国的20.2%,如果换算成同等经济规模,中国的货币存量就是美国的3倍,或比美国整大出2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存款的年均增长率为23.5%,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义货币的年均增长率为21.5%,大幅度高出美国与欧盟同期年均6%~7%的增长率。以前年份中国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被解释为市场化的推进与商品货币关系的深化,但是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具备了市场经济形态,广义货币仍以年均17%的速度递增,并且货币存量相对于经济总产出,已经是发达市场经济体的3倍,就令人感到迷惑不解了。

  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经济产生了远大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需求呢?如果其他受新全球化浪潮影响深刻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如同中国一样,呈现出货币对经济总产出的高比率,也还可以用全球化的影响来解释,但情况并非如此。

  实际情况情况可看出,货币规模显著大于经济规模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在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只有中国一个国家,这说明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发生机制具有特殊性。到了货币流动性已经严重过剩的今天,我们已经应该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度,重新认识与探讨中国货币供给合理增长率的边界了,否则仍以目前的速度增长,每6年中国的货币存量就会比美国大出1倍,过剩货币对经济运行的压力就会不断攀升到新高度。

  以上四个问题都从不同的方面与流动性过剩问题相关联,但有一点是应该强调的,即只分析货币流动性的现象和影响,不深入分析过剩流动性产生的源头,对宏观调控来说是绝对不行的。我的初步认识是,这是一个新全球化浪潮的结果。比如,大量外资流入就是一个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因为国外资金流入中国的银行体系,立即会参与到中国的货币创造过程,会产生中国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同样效果,而贸易顺差的放大,只要不沿用央行用基础货币收购贸易顺差所形成的外汇收入,就仍然不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长,因为出口商品在国内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央行已经为此投放了等量的货币,可能体现为商业银行向出口生产企业的贷款,出口企业在获得出口收入后,又归还了这笔贷款,货币流动性就不会因为贸易顺差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则不同它,会增加中国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总额,所以是货币流动性增长的直接原因。

  2003~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新增额为7798.9亿美元,而同期的贸易顺差额为3369.5亿美元,仅占43.2%,同期的非贸易顺差外汇流入则占到了56.8%,为4429.4亿美元,央行为此需要投入超过3.6万亿元的基础货币,按5倍的货币乘数计算,形成了18.2万亿元的广义货币,比同期广义货币16.1万亿元的增长还大出2万亿元,可见非贸易顺差的外资流入,是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当然,过剩流动性产生的原因可能还远不止这些,还需要做更多的深入研究。

  一周投资行业跟踪报告:软件开发与咨询行业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研究员惠毓伦2006年软件收入增幅出现明显下降2006年软件总收入4800亿元,同比增长22.9%,与2005年62.23%的增幅相比,出现明显下降,同时也低于2004年的31.25%的增幅。其中系统集成与软件服务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超过25%,增幅高于软件产品的增长幅度。

  管理软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7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0%。2006年上半年管理软件市场中,ERP软件占有44.24%的份额,成为市场需求主体。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专业管理的软件如EAM、HRM、CRM、PM等需求开始逐步上升。

  网络安全市场成为关注焦点,软件出口增速有所减缓2006年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由于用户经常遭遇间谍软件、垃圾邮件等问题,在用户安全意识逐渐提高的同时,政府也对网络安全市场进行了引导,因此网络安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06年1-7月,中国软件出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32.2%。与第一季度相比,增幅有所减缓。

  行业投资评级和配置软件行业投资评级:持有软件行业投资配置:用友软件东软股份

  行业持续较快增长带来公司业绩普遍提升食品饮料整个行业去年经过了快速增长的过程,食品制造业收入增速为25.46%,饮料制造业增速为27.61%,利润增长双双超过收入增长。各子行业增速虽然略有差异,但整体增长依然健康。

  在行业增长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公司业绩增长较快,龙头公司大都增速超过行业平均,不少亏损企业开始扭亏为盈。

  业绩驱动股价上涨,估值困惑下龙头公司短期调整从基本面角度看,龙头公司业绩增长驱动股价的上涨,而经历了去年乃至今年年初的大幅上涨后,食品饮料板块的估值中枢大幅上移,处于全球同类板块估值区间的上端。高股价带来市场对龙头公司(特别是酒类)估值水平的困惑,并以此为起因开始进入调整。到目前为止,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认为长期投资吸引力开始重新显现。

  投资策略明确的业绩增长下,估值困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目前来看,行业内优质公司的较快增长仍可预期。因此,我们建议对这些公司长期战略性持有,而近期的调整过后正是新基金建仓的良好时机。同时,行业内有一些低价股和题材股在一季度涨幅巨大,风险开始显现,为此,我们将整个行业评级定为持有,依然坚定看好成长性好的子行业龙头公司。

  主要推荐品种为基本面可能由于资产重组而改变并带来业绩超预期的五粮液第一食品,业绩稳定增长的贵州茅台双汇发展、张裕、泸州老窖以及目前估值最低的山西汾酒,同时对于奥运可能给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带来的机会给予高度关注。一些业绩扭亏为盈或者出现反转的公司由于一季度大幅补涨,估值已经颇高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建议暂时观望。二季度中1季报的发布可能会带来业绩优秀公司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具有明显旺季特征的酒类龙头公司,因此建议持有这类股票的投资者坚定持有,以分享公司良好的业绩成果。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