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全流通下国有股套现开始 新政影响难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7:57 证券导刊

  西南证券 张刚

  继2006年9月份伟星股份爆出首例“大非”减持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再无上市公司“大非”减持的案例。而恰恰在1月份“大非”减持的现象开始集中出现。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华发股份益佰制药双鹭药业宁波华翔中兴通讯吉林森工。其中,双鹭药业、中兴通讯、吉林森工的第一大股东还是国有股股东。而在此之前,由于相关法规尚未明确,国有股股东的限售股解冻一直被市场认为无需担忧的,而目前国有控股股东也开始减持,似乎暗示现阶段市场所处的风险。

  国有股套现的潜台词

  在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是需要向国资委申请的。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部分国有股作为对价,也是要经过国资委的批准,只是后来审批权下放至地方国资委。换而言之,涉及到上市公司国有股的事项,国资委是全权垄断管理的。因此,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在限售期过后,在没有出台相关法规的情况下,市场一直以为作为国有法人股东应该是继续持股的。然而,1月份突然出现了几家国有股股东套现的案例。而当时主要媒体主要引用了一篇报道,即“国资委官员曾表示,在全流通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买卖在三种情况下仍需通过国资委审批:一是出售上市公司股份导致上市公司控股权变化的,二是出售上市公司股份导致国家股低于最低持股比例的,三是买卖国有股5%以上的大宗交易”。由此可见,关于国有股解冻后的套现操作和套现后资金归属及使用尚无正规的明文规定。而报道中涉及的“最低持股比例”更是国资委酝酿很久而迟迟没有定案的重大政策。

  从历史上看,国有机构在相关法规出台之前,为把握市场先机,率先行动,早有案例。如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尚未公布的时候,全国社保基金率先参与中国石化的发行认购,不过当时由于跌破了发行价形成了账面浮亏。还有,社保基金在涉及直接投资的相关法规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在上市公司2005年半年报中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则暴露了身影,主要投资对象为沪深成份指数内的

股票,也包括上证50ETF这样的指数化产品,而主要媒体当时报道“该项投资此前获得了国务院特批”。现在看来,当时大多数股票的价格是地板价。无论怎样,在法规出台之前抢先行动,目的是把握机会。倘若如此,此次抢先卖出解冻后的国有股,也应该是率先回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考虑。

  国企分红是积极还是消极

  尽管国有股股东已经开始套现,但涉及国有股套现后的资金归属问题,预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有定论。而国有上市公司将分红上缴国资委已成必然趋势。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央企可能于2007年开始支付红利。相关文件已经准备到位,有望在明年初获得批准。所说的文件就是由

财政部和国资委共同起草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草案),其中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及分红的范围进行了划定。这些文件如果2007年第一季度得到国务院批准,国资委就开始实施这一计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2006年11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建立新的国有企业预算制度。因此《意见》(草案)如期获得批准基本没有悬念。

  国有企业向国资委上缴红利,打破了自1994年以来税后利润全部留存在国企的惯例。至于红利用途,李荣融称,在制度实施前两年,这些红利应该用于完成企业的改革重组,其次,将投资于企业的弱势领域,比如研发领域。

  曾有媒体报道,国资委的强制分红要求,还将改变股市分红派息原有的消极局面,使占总数三分之二的国有上市公司在这方面不得不更加积极大方,从而助长整个股市的分红潮流。不过,红利上缴是否鼓励国企实施分红尚待观察。国有企业只缴税而不纳红利已逾十年,在不少国企领导人的意识里“税”就是“利”,通过缴税已经实现了对政府的义务,自然对今后再上缴一块税后利润有抵触情绪。甚至,有的国企已经盘算着今后有必要在账面上将净利润额做低,这样就可以少缴红利。倘若如此,部分国企就会出现做低净利润、少分配的现象,或者送红股替代派发现金,并伴随着费用上升。

  新政一旦公布实施,对于国企分红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这是个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