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国制造:从中国优势到自主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6:10 新浪财经

  国都证券

  谭伟民

  1、“中国制造”的传统优势在于低成本低成本优势是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凭借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制造”承接了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产品以旋风式席卷整个世界市场。

  在汇率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成本提高、土地成本提高和“反倾销”“反补贴”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受到冲击,升级迫在眉睫。

  2、“中国制造”优势从低成本走向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品牌经营,“中国制造”将向产业链中附加价值更高的方向发展,从劳动力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走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OBM(自主品牌制造商),形成基于自主创新的“中国优势”。

  3、“中国制造”具备走向自主创新优势的基础条件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和研发人员人数世界第一、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相对齐全、政府和企业研发经投入不断加大,为“中国制造”走向自主创新优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中国制造”自主创新正面临绝好的机会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政策引导自主创新、消费升级和政府投资对“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需求、国际产业转移的升级为“中国制造”自主创新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5、“中国制造”主题投资策略建议重点关注自主创新优势明显的行业和公司。我们给与工程机械、机床、输变电和铁路装备行业短期—推荐、长期—A的投资评级。

  重点推荐公司:中联重科沈阳机床思源电气晋西车轴时代新材

  1.“中国制造”之内涵1.1“中国制造”之现状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正旋风式席卷着整个世界市场。一方面,标有“Made in China”的家电、IT产品、服装、日用品等正不断进入欧美的家庭,另一方面,中国生产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等加速融入世界产业链,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中的重要环节。

  谈到“中国制造”,一般人会联想到“廉价”“简单”“OEM”等印象。事实上也是如此,凭着低成本优势,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OEM方式承接了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在家电、IT、纺织服装等领域担任了“世界加工厂”的角色。

  不过中国产品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附加值低。

  与加工产品大量出口相对比,中国制造在高端领域却相对落后,许多重要领域依靠进口。以装备制造业为例,光纤光缆装备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等都依赖进口。

  1.2“中国制造”之升级随着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国制造”将走向从低成本优势到自主创新优势新一轮的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品牌经营,“中国制造”将向产业链中附加价值更高的方向发展,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走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OBM(自主品牌制造商),形成基于自主创新的“中国优势”。

  目前,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优势初现端倪,通讯产品中的中兴、华为,机床行业的沈阳机床、大连机床,汽车中的吉利、奇瑞,工程机械中的安徽合力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家电中的海尔、海信,电子产品中的生益科技长电科技等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经营,提升了自身的行业地位,在世界市场上影响越来越大。

  在未来的10至20年内,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的中国产品将越来越多,中国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中国制造”将从“低价简单”的形象转变成“优质耐用”的形象。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将成为欧美家庭的主流选。

  择,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也将进入跨国公司的核心供应链。类似于日本、韩国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了SONY、丰田、本田、三星、现代等一批民族品牌,中国制造业也出现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将深深地烙上“中国烙印”。

  在高端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上,国内企业将通过自主创新逐步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实现进口替代。目前,我国在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力设备、交运机械等方面的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中国坚实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是这一轮升级的基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政策引导自主创新、消费升级和政府投资对“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需求、国际产业转移的升级“中国制造”自主创新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2.“中国制造”之传统优势2.1“中国优势”之核心——低成本优势低成本优势是中国目前制造业的主要优势。低成本优势又包括劳动力成本优势、土地成本优势和环保成本优势。低成本优势使得中国产品广泛进入国际市场,取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

  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低成本优势的核心,我国出口产品中主要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国际上其他国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只有德国、美国、日本、墨西哥的1/30、1/25、1/25和1/3。

  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将使劳动力供给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劳动力价格将不会过快增长;再考虑到东西部工资水平的明显差距,一般制造业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因此,我国制造的劳动成本优势能够长期保持。

  2.2低成本优势正面临的问题2.2.1成本上升正削弱低成本优势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兑人民币已从8.27下跌到现在的7.92,人民币升值超过4%。今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攀升新高,顺差扩大导致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对于技术层次高的产品,汇率转嫁能力强,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对于很多技术成熟而劳动力成本占比高的领域如纺织服装、玩具、低端电子将是升值的受害者——技术成熟则难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无法化解升值风险。

  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升也将削弱“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剧上升,许多大宗商品纷纷进口。近两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了国际社会纷纷将其归咎于“中国需求”。

  环境成本、土地成本也在提高。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问题严重。05年我国开始重新探讨“绿色GDP”的概念,“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都表明中国政府将在控制环境污染上加大力度,中国企业的环保成本将会增加。随着中国地产的升值和国家对土地监管强度的加大,工业土地的使用成本将不断提高。

  2.2.2低价格优势正遭遇贸易摩擦“中国制造”的出口结构中,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价格低数量大,导致国际贸易磨擦数增加。在纺织品、服装、家电、家具等领域多次与美国和欧盟发生贸易摩擦,中国被迫限制相关出口。1995-2005年6月,WTO成员对我国提请的反倾销调查达434起,约占WTO全部反倾销调查的1/6,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国,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亿-400亿美元。

  因此,一方面,在汇率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成本和土地成本提高的影响下,“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受到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低端产品正遭遇全世界的“反倾销”“反补贴”,“中国制造”的升级迫在眉睫。

  3 .“中国优势”的下一个方向——自主创新1992年,台湾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用“微笑曲线”来描述制造业的价值链:

  在价值链的两端(研究开发、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物流管理、金融等服务)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高,而底端(加工、组装、制造等传统的制造业行业)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低。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传统的强项在低附加值、低盈利的加工组装方面,在附加值高的研发和营销建设相对落后,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比如,中国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影碟机等家电产品产量全球第一,但关键的核心技术全部为外国所掌握;手机等消费信息产品多为组装,集成电路核心芯片基本全部依赖从欧美日本等国进口。

  不过,“中国制造”位于“微笑”曲线底端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随着我国企业研发实力和品牌经营的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将越来越多的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自主创新优势将逐步取代低成本优势,成为新的“中国优势”。

  “中国制造”正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化、从代工经营到自主品牌经营转化,实现自身的一个升级。

  3.1技术创新在短期内“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政府、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消化吸收国外高端的先进技术,我国将不断缩小与国外的技术水平,技术领先将成为中国制造的优势。从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比例不断提高和高科技产品进出口由逆差转为顺差可以看出我国技术的进步。

  以数控机床为例,“十五”期间,在政府科研经费的支持下,我国成功研制了20种技术难度大、进口价格很高或国外对我国限制进口的高精尖大型数控设备,大大缩小了与国外数控机床的差距。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工业和国防工业急需的高速、高精度、复合型、多轴联动的数控机床,进口机床逐步被国产机床取代。

  3.2品牌经营技术进步后的下一个方向是品牌经营,实现“中国制造”真正地以高端的形式走向世界。品牌经营不存在大的障碍,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国际竞争中的较量、专业公司的咨询,都将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可以说,品牌经营是技术进步后的自然过渡。

  目前,中国的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大,家电中的海尔、格力、海信,TCL、美的等,服装中的杉杉、雅戈尔、李宁等,通讯中的中兴、华为,机械中的中集、振华、合力、三一、中联等都成为行业内品牌的佼佼者。随着“中国制造”逐步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中国制造”的ODI规模的扩大,“中国制造”将从OEM走向ODM再走向OBM,形成中国的“世界品牌”。

  4.“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自主创新最核心的要素是人,离开了人的创造性,创新无从说起;其次是一个好的平台,让人的创造性有空间发挥出来;再次是要有大的投入,提供物质保证。而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为“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1人力资源优势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是“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基础。从目前来说,我国的人口优势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结构中受过高等教育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人群比重将不断增加,我国的人口优势将体现为从工人、工程师、管理人员、高层技术、管理营销人员等的全面优势。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全世界最大的,目前有超过200万的人接受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且每年都在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增加将提供我国整体的人口素质,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2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中国坚实的工业基础和相对齐全的科技基础为“中国制造”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经过多年建设,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并逐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科技基础设施,已经拥有广泛运用和自主开发20世纪后期的各类技术。

  尽管在技术上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存在差距,但是由于完善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的存在,大部分领域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不存在鸿沟性的障碍。

  4.3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近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研发经费的投入,2005年我国研发投入已经达到2450亿元的水平,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六位。

  研发经费的投入近年保持了20%的增长水平,总投入将很快超过法国和德国。

  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也不断升高,从1999年的0.76%到2005年的1.34%。

  目前离美国、日本、德国2%—3%的水平还要一定差距,但在不断的缩小。

  5.“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机遇5.1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至今,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6%,但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源消耗的持续增长。从总体上说,这种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靠粗放型增长方式驱动的,而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加大、资源约束等深层次问题更加凸现。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全球产业转移、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就愈益凸十一五规划指出,“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本轮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中,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将是主要的动力,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产业和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将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形成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装备制造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将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竞争力强的企业。

  5.2政策引导自主创新中国历届政府都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从毛泽东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江泽民的“科教兴国”的战略,再到胡锦涛的“建设创新型国家”,都体现了高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近期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把自主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将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把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将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十一五规划还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列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家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我国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作了长远规划,其若干配套政策将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将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大力支持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为“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提供实质性的利好。

  5.3消费升级和政府投资对“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需求5.3.1消费升级对“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需求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达到1090美元,根据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社会的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汽车、消费电子、通讯等制造业将直接受惠,汽车零部件、机械、通讯设备将间接受益。

  比较有代表性的消费升级产品有汽车、空调、视听娱乐电子产品、个人电脑、移 动电话等。

  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对有品牌认同度提高,愿意为之付出溢价。因此,拥有品牌、掌握自主创新技术从而能够提供高品质商品且能快速跟上消费时尚的公司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拥有较好的盈利前景。近年来,以吉利、奇瑞为代表的国产轿车走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车工业道路得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3.2政府投资对“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需求“十一五”规划的政府投资将对“中国制造”形成巨大的需求。以装备制造业为例,电力工业的“十一五”要新增装机容量2.15-2.45万千瓦网,发电投资达1万亿元规划为电力设备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铁路行业“十一五”投资规模增速,总预算达1.25万亿元,这为铁路设备制造业厂商带来巨大商机;城镇建设和“十一五”提出的“新农村”发展战略为工程机械厂商提供的机遇。

  在政府加大投资的同时,也重视了对质的提高,将对污染大、能耗高、技术水平低的产品进行限制,将对“中国制造”的先进制造技术、节能、环保等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4国际产业转移的升级产业转移的总规律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制造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2004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当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的46.3%,表明引进外资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比重非常大。

  国际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也不再是简单的加工制造,一些行业的整个供应链包括研发、设计、物流和营销都开始向中国转移。一方面,通过将部分核心部门转移到中国,便于贴近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人才优势。

  比如,Intel在2000年建立中国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在中国设立基础科学研究院。

  随着国际制造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以及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部分转移,“中国制造”通过消化吸收,将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营销水平。

  6.“中国制造”重点行业投资机会分析6.1工程机械行业我国工程机械是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企业的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混凝土泵车、拖泵、旋挖钻机、路面机械等产品中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实现了进口替代。随着我国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如液压元器件、底盘等的国产化,我国工程机械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需求方面,我国的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将持续很长时间,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旺盛;“十一五”期间,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南水北调、奥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世博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将大力拉动工程机械的需求;国际市场方面,我国工程机械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出口和大量对外承包工程带来的配套出口将成为拉动需求的新动力。

  重点推荐公司:中联重科6.2机床行业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母机,是向传统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提供加工装备的机械。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

  我国数控机床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近5年保持了35%的增长速度。随着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数控机床尤其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仍将维持30%以上的高增长水平。

  由于我国数控机床的相对落后,数控机床70%依赖于进口,其中高端数控机床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仅为4%左右。随着我国机床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并购整合,我国机床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数控机床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将缩小,未来数控机床的进口替代趋势将非常明显。

  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支持政策利好为机床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预计,2007年《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将正式实施,一系列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政策利好将出台。重点推荐公司:沈阳机床6.3输配电行业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输配电行业的景气度开始明显提升,各细分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随着电网投资的进一步展开,输配电行业的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电网行业“十一五”规划,跨区域输电建和配电网建设是本次电网投资的两个重要主题。这两个重点领域将为输配电行业提供巨大的需求。其中,与“十五”期间相比,跨区域输电能力将提高三倍,而31个重点城市配网建设和改造项目的投资额将达到2200亿元。

  国家电网集中规模招标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在重大项目采购上对国内企业倾斜的政策在措施上得以落实,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优秀的电力设备制造商来说,进入各区域市场的壁垒将大为降低,市场份额开始向优秀企业集中。

  国家已将特高压电网确定为装备制造业技术提升和自主创新的依托工程,特高压设备要全面实现自主研发、国内生产。对于国内重点企业来说,通过特高压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有望突破关键的技术壁垒,掌握高端输配电设备的制造技术,从而打破低水平恶性竞争的怪圈,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推荐公司:思源电气宝胜股份6.4铁路装备铁路建设出现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扭转这个局面,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启动了新一轮的铁路大规模建设。

  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的总投资额将达到1.25万亿元,按此测算,年平均投资额在2500亿元左右,远高于“十五”期间的年投资额600亿元左右。

  在铁路投资的推动下,铁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铁路设备主要包括机车、动车组、车轴及弹性元件等,按铁路设备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30%左右测算,“十一五”期间,本轮对铁路的投资将带来3750亿元的铁路装备需求。

  货运重载、客运高速是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依靠技术引进以及本身的研发投入取得成果,铁路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也在向优势企业集中,掌握了高端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将成为本轮铁路大规模建设的主要受益者。

  2006年,铁路装备制造业已经开始进入景气上升通道,对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投资正当时,我们给予铁路装备制造业“短期-推荐、长期-A”的投资评级。

  具体来看,在铁路实施提速及重载的趋势下,机车配件和专用设备更新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随着铁路建设的逐步完成,整车需求也将启动;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国内相关的通讯及控制系统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