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并购之花即将盛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15:0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见习记者 成之

  前日,纳斯达克交易所闪电收购了伦敦交易所14.99%的股权,成为伦交所第一大股东,伦交所股票当日大涨近15%。回顾A股市场,前期中石油、中国石化高价回购旗下上市公司的流通股;黄光裕收购中关村致使其连续4个涨停板;近日G武商因银泰系收购最高涨幅超过20%。国际、国内市场,并购重组题材都受到了资金的疯狂追捧。分析师认为,随着全流通时
代的到来,并购重组题材将如鲜花般盛开,相应的个股表现也将在日趋活跃的市场中日益精彩,并带来更多的积极投资机会。

  政策环境催生并购题材

  有分析师认为,调整产业结构、抑制过热行业的发展、组建更大更强的行业龙头,将会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宏观经济主题。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加速了并购重组的进程。如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就促使了央企加快市场整合的脚步;《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则明确要求:通过强强联合、进行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到2010年将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前期,相关部委联合下发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则为外资进入全流通的A股市场铺平了道路。此外,新的《证券法》、《公司法》也为更丰富的并购重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五大行业是高发区

  事实上,进入资本市场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并购或被并购重组的可能。而综合目前A股市场环境,钢铁、金融、资源、商业、家电等五大行业的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的概率较大。

  钢铁:外有阿塞洛、米塔尔等国际巨头的积极运作,内有鞍钢、宝钢、武钢等国内大型企业加快向区域优势企业扩张的收购步伐。在内外夹击下,钢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唯一出路。

  金融: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加快,上市的商业银行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对混业经营预期,也使银行希望通过并购重组进入新的领域。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伍永刚认为,告别股权分置后,上市银行将会进入新的并购时代,不排除一些股东会通过协议联盟和收购流通股的方式,彻底改变原有的股权格局。

  地产、建材:同样是人民币升值因素,使得资产、资源类行业日见走俏,如房地产、金属非金属与采矿行业等均是内外资本重点关注的行业。另外,由于不可再生资源日渐贫乏,该类公司的战略性价值突出,国家势必从反并购的角度加以考虑。

  商业、连锁:2007年1月1日起将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中间公允价值的应用等变革使得拥有较多商业房产的商业零售企业将快速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企业的价值重估,为资金的长期介入提供了基本面保障。而商业股历来就是重组热点板块之一。有分析师认为,进入全流通后,并购方式更多的表现为到二级市场举牌等更具市场冲击力的方式。并购重组将成为商业股经久不衰的热点主题,并推动二级市场股价的螺旋式上涨。

  家电:市场人士预计,2006年将掀起我国家电业的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种种迹象显示,此轮家电行业的重组范围、重组力度、重组成果将远胜从前,对证券市场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国企整合外资并购持续升温

  而从并购重组的主体归属角度看,全流通背景下的国企整合和外资并购将同样精彩纷呈。国企整合方面,国资委透露出来的信息和一系列动作表明,做强做大央企的进程在进一步加快,继石化、粮食等行业后,中铝系、中远系、

中国电子系、深圳中航系、中海系、航天系、
长城
系、百联系等也很可能步其后尘。

  外资并购方面,在人民币升值持续加速及外资投资领域限制的逐步放宽等因素支持下,国外投资机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重组步伐也在持续加快,如米塔尔、阿塞洛等国际钢铁巨头对华菱管线、

包钢股份、莱钢股份等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凯雷投资欲收购徐工集团、瑞士HolchinB.V.战略投资并控股G华新以及新桥投资参股广汇股份的LNG项目等。可以预见,外资并购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的一大投资主题。

  可关注的潜在被收购对象

  实证研究也表明,并购题材在二级市场股价上的体现,被并购公司往往能获得较大的涨幅。而从并购角度看,理想的收购对象应具备如下财务特征:一是拥有稳定的现金流获取能力以及收益增长率较高;二是拥有较低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三是较低的财务杠杆。并且,行业的周期性越强,越应将财务杠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