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市场研究 > 正文
 

大盘蓝筹股股试点提高股市价值中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7:40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基金受益于重仓股试点

  机 构: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

  该试点名单代表性强。根据名单,在第二批42家试点企业中,上证所有28家,深交所有14家,其中中小企业板有10家,占中小板企业的1/5。与首批试点企业相比,第二批42家企
业涵盖了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企业等不同类型和层面的企业,特别是引入了投资者关心的长江电力、宝钢股份这样的大盘蓝筹股参与试点,使得试点公司更具代表性。此外,第二批试点企业在试点方案上也将较首批试点企业更加多样化,在创新上有新的突破,根据最近的政策我们可能看出,送股、现金、权证、回购、转增等都是可能的选择。

  第二批试点企业对市场的影响预期正面。我们这样说的理由是,在流通股股东分类表决的机制下,较差的方案是通不过的,这从清华同方的实际例子可以得到证明。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二批试点公司的方案不会太差,这也可以从第一批试点的另外3家公司中可以得到证明。这些公司的股价应当有正面表现,股价上升因方案不同而不同,一些公司的股价已经提前有所反映。特别是这些代表性强的公司参与试点,极大地增加了投资者对绩优公司参与改革的预期,将大大改变第一批试点中公司代表性不强对市场的不利影响。随着改革的大规模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正面效应将越来越显露出来。

  对基金影响非常正面。第一批试点公司出来以后,基金重仓股出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认为好公司不会参与试点,因而选择卖出基金股票,造成股价下降,从而造成基金净值大幅下降。而第二批试点公司出来以后,特别是基金重仓持有的大盘蓝筹股的试点将彻底改变投资者对基金重仓股的担心,基金重仓股将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门品种。这些股票本来基本面很好,估值合理,市场风险小,如果再有较好的补偿方案,对投资者来说是锦上添花,大大增加这些股票的吸引力。

  政策做多对抗市场看淡预期

  机 构:中关村证券研发中心

  分析师:吴浩

  第二批试点公司具有范围广、数量多、对几只行业龙头的优质国企大盘股“开刀”、股改方案的待确定等特点。这进一步展示了管理层对此次改革的坚定信心和强力态度,试点公司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也被大大消除。

  一旦形成几百家的股改公司群体股,对于即便没有推出股改的公司股票,也会因存在推出方案的预期而股价不下跌,这使得原先市场担心的寻宝游戏的内涵有所削弱,即由寻找谁会做股改转为谁的对价让利相对多一点。寻宝行为的意义将逐渐淡化!

  一点隐忧:由于首批试点公司基本采取的是10送3的对价方案,市场对第二批公司的方案普遍预期较高,若第二批公司的多数方案低于这个对价比例,市场会不会由此引发投资者失落的抛盘?

  第二批股改试点公司的推出,再次表明管理层的决心巨大,在如此强力政策推动下的巨大制度变革,将战胜前期大家对后市相对悲观的看法,修正了非证券市场领域的不利因素,转移了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减速下诸多上市公司业绩回落趋势的担忧。并由此支持股指在后市走出一波有一定高度的上涨行情!

  建议将前期防御型的操作策略转为相对积极的操作策略。重点可关注试点概念股、破净股的投资机会。

  短线看,目前除了可能是平准基金的影子以及游资外,真正场外增量资金介入的迹象并不明显,入市资金的速度似乎与管理层的巨大决心相脱节,因此后市的上升行情不会就此一路轻松攀升,其中定还会有犹豫、反复。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让利对流通股股东而言属一次性收益,在博取它们的短期对价收益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做到快进快出。

  平均“10送5”补偿较合理

  机 构:华夏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王凯

  对于试点方案是否合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观点并不统一。从表面看,试点中各个方案的对价各不相同,但其背后都隐含了非流通股股东对其不流通部分在市场中流通后究竟应该有多少溢价的判断。为了能够客观的评价试点方案中的“对价”,我们通过“公司价格”模型来对各方案中非流通部分所对应的净资产所隐含的溢价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对目前的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能够对股权分置试点方案进行客观评判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公司价格”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公司价格”不会因为股权分置方案的推出而发生改变。同时,对价也不会增加流通股股东的流通市值。由于市场套利机制一定会使股票价格在总股本没有变化的时候实现“自然除权”,在全流通情况下,短期的均衡价格就是市场的“自然除权”价。因此,在此基础上,也就可以对净资产溢价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在证监会公布了“统一规则,分散决策”的试点原则下,各家公司的具体方案可能千差万别,但都可以还原为不同比例的送股方案。对净资产的实际溢价水平进行分析发现,第一批4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的净资产都出现了溢价现象。按照“公司价格”模型分析,如果按照非流通股股东净资产不受损害的底线来看,市场平均的送股比例应该是10送5股左右。

  A 股市场上1300 余家公司,各自经营状况不同,估值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将可能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进程,在全流通过程中的难点和焦点也有所不同,通过公司价格模型的推广分析,我们认为,从静态来看投资者不仅要回避绩差股和高市盈率个股,在股权分置试点环境下也要规避高市净率和部分高价股;在区别对待低市净率公司的前提下,对因产业周期性因素而被市场低估的公司的投资价值应给予关注和重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