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市场研究 > 寻找中国的漂亮50 > 正文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 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6:33 《新财经》

  与工业的快速发展相矛盾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整体经济增长。2002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8%,只相当于日本1955年的水平,预计到2010年将首次出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局面,而根据国际经验,当工业化完成时,一国的城市化水平应达到60%~70%。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庞大基数,即使只达到50%的城市化水平,也还有2亿人口要从农村流向城市,在资源瓶颈的限制下,惟有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才能消化转移的劳动力。此外,中国当前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33%),不仅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50%)(高收入国家的平均为65%),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6%)(见图3)。未来,只有基础产业、消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平衡发展才能突破资源瓶颈及城市化的就业压力,并形成良性的自我循环体系:工业化挣的钱拉动了消费服务业的发展,而消费服务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工业、尤其是与消费升级有关的制造业的升级。基于此,中国已提出到2020年要将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当前的50%左右降低到30%~40%的水平,而将第三产业的比重从当前的33%提高到50%~60%水平。 综上,对比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中国正在迎来第二次消费升级的浪潮:2002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为45%——日本,在第二次消费升级中将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从48%提高到了60%——未来,消费升级带动的消费品制造业、消费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领跑者,撑起我们漂亮50的半边天。

  基础产业——结构调整中孕育明星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5

  如果说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领跑者,那么,基础产业就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从1980年至2003年中国的GDP增长及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图8)可以看出,在过去二十年间第三产业的GDP比重变化不大,主要是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从图(9)各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也可以看出,最近十年中国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维持在60%~70%水平,而服务业的贡献则保持在25%~35%水平;2003年中国GDP的构成中,有一半以上来自第二产业(52.3%),第一产业占14.6%,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33.2%)。 以上数据说明,尽管未来中国经济的领跑者将变成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尤其是消费服务业,但第二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无疑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受益者,而配套于消费制造业和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产业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支主力部队(作为基础产业,其增长速度不可能长期快于整体经济增长,但其增长的绝对数额是庞大的)。 另外,不同于70年代的日本,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制现象明显,地区间以及城乡间收入差距显著——70年代日本的吉尼系数(衡量城乡收入差异的指标,在0~1之间,以“0”表示绝对平等)已经下降到0.12以下,而2002年中国的吉尼系数仍高达0.454——这种二元制的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消费升级。 总之,未来基础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横向的产业整合、纵向的产业升级以及全球化扩张,将造就一批真正的明星企业。

  全球化——被侵蚀的与被延伸的成长空间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5

  除了发展阶段的差异外,发展环境也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因素。尽管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与30~40年代的美国、60~70年代的日本相近,但历史是不可复制的,“人类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里”,今天的世界经济环境与五十年前已大不相同了,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今天全球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过去任何一个时期——这就使得我们即使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但所走的道路可能也不尽相同。 对比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图11)显示: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经济体系下,在战后以钢铁、汽车为主导的工业化过程中,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产生了消费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为国内消费品制造商和服务商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孕育出了一批像强生、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的大型企业;到了7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国本土的一些低门槛制造业开始被其他国家所替代,同时美国那些在封闭状态下培育起来的大型消费类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开始向其他国家扩张,从而使其产业结构进一步向消费类和高科技领域倾斜。这也就是为什么70年代美国的漂亮50中基础产业的公司不到10%的原因了。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5

  但世界给予我们的发展环境是不同的,当全球化的风潮到来时,美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而中国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时就已经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了,这就使得我们的某些消费类产业失去了成长壮大的机会——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以中国的消费市场之大,本来是能够孕育出一些国际级的大型企业的,但当全球化的大门打开时,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强大的品牌优势或压倒性的技术优势,我们的居民消费可能直接升级到进口产品上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消费类产业的成长空间有相当一部分被外资企业所挤占(环顾我们周围“虎视眈眈”的跨国公司,不能不为本土的消费品制造业捏一把汗)。但开放带来的并不都是挑战,在本国消费和高科技领域被跨国企业所挤占的同时,我们也在凭借着成本优势抢占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空间。 最近十年中国的出口状况(图12)显示,中国的出口额在飞速上升,中国也因此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未来,在本国庞大的市场空间下培育起来的部分基础产业和消费制造业将陆续加入到全球化扩张的行列中。当然,在升值压力和城市化过程中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我们的出口之路可能不那么平坦了,但在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劳动力仍然是相对无限供给的,而且,从日本和亚洲其他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成本趋升的过程中,各国都能自动完成制造业的升级——70年代日本完成了从重化工向出口主导型的汽车和电子制造业的转化——优势产业的全球化扩张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5

  综上,工业化中期的阶段特点和全球化的发展环境,决定了今天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既不会像70年代的美国集中于消费和高科技领域,也不会像过去的二十年,主要依靠基础产业的投资,而是相对分散于各类产业中:未来的十年,消费服务业以及消费品制造业将充当中国经济的领跑者,而配套于消费品制造业和城市化的基础产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最后,在这两个产业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其成本优势将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据此,我们认为漂亮50中三大动力产业的配置比例大体为5∶3∶2。

[上一页]  [1]  [2]  [3]  [4]  [5]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