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市场研究 > 寻找中国的漂亮50 > 正文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 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6:33 《新财经》

  中国“漂亮”产业 消费升级领跑的“三架马车”

  如果说美国7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核心就是消费升级和高科技,那么,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可以分解为三部分:基础产业投资、消费升级需求拉动和成本优势的全球化扩张——以消费升级领跑的“三驾马车”将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ΔGDP=基础产业投资+消费升级需求拉动+成本优势的全球化扩张

  消费升级成就两国漂亮50

  2003年中国官方公布的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GDP总量138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七;如果考虑汇率管制等因素,经购买力调整后的人均GDP在3000~4000美元水平,由此计算的GDP总量在4万亿至5万亿美元之间,排名世界第二或第三位(日本4.3万亿)。 这样的GDP水平意味着什么? 根据国际经验和收入理论,当一国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时,该国处于“贫困陷阱”之中,既没有储蓄再投资的能力,也没有消费需求,人口增长成为国家负担;但当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后,该国就进入了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化;而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水平时,该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在GDP中的比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人们开始摆脱贫困陷阱,不仅有了储蓄再投资的能力,而且在工业化过程中所挣得的收益又拉动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启动了本国的消费服务产业,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开始上升,而农业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力等)被二、三产业大量挤占,农业比重迅速下降;当人均GDP达到5000~10000美元时,该国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土地、空气、水等资源价格开始上升,作为高耗能产业的工业(尤其是基础性重工业)增长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结构进一步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重)从50%以上下降到30%以下,零售、汽车、房地产、旅游连带航空等行业被触发——领跑经济的接力棒由工业化交到了服务性产业和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制造业手中,与之相对应,这一时期,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而第二产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则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GDP中的比重也保持相对稳定(第二产业内部,消费品制造业的增速略快于整体第二产业的增长);当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后,一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过程,开始向信息化和服务化过渡,第二产业整体在总体经济中的比重开始下降。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4

  上述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逾越或逆转的,日本战后一直到50年代前半期,完成了工业化的准备阶段;从1955年到1970年,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钢铁和重化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领跑者,十五年间,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同期服务业增加了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则下降了13个百分点(见图4),在收入增长的带动下,日本迎来了第一次消费热潮,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日用家电开始普及;但进入70年代以后,重化工业在经济中的领跑地位开始逐渐被服务业和汽车、电子等消费制造业所取代——6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到50%以下,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被改变,工人实际工资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增长(此前为3%左右),土地和其他资源价格也在飞速攀升,再加上日元的大幅升值,工业增长遭遇严重的供给限制——从7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第二产业的增速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相对稳定在35%~40%水平,与此同时,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第二次消费热潮,即以私人轿车为代表的消费升级到来,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从48%上升到60%;进入90年代后半期,日本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到上世纪末,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下降到28%左右,而同期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上升到70%水平——实际上,从图(5)中也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最主要产业已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全球化产业和立足本国的服务性行业。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4

  中国,2003年人均收入水平3000美元,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52%(其中重工业占GDP的23.6%),甚至高于20世纪美国、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所达到的历史最高水平(70年代日本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是历史最高水平)——在全球化环境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确实面临着更大的工业生产需求空间;但以中国之大,如果没有一个与其收入水平相匹配的产业结构,必然会遭遇供给方面的资源限制——实际上,2003年和2004年两年国内和国际资源价格的全面上升已经反映了这种瓶颈作用,国际研究也表明大国通常在更低的人均收入水平实现工业化;不仅如此,中国还面临着日益加大的升值压力——日本将其汇率优势一直保持到1985年的广场协议,那时日本的人均GDP已达到2万美元,而世界对中国似乎不再那么宽容了,升值后资产价格的上升也将提高重工业化的成本。

漂亮50之上篇:产业分布解构ΔGDP4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是工业化领跑中国的二十年——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GDP的增长速度,那么,未来十年将是服务业及消费制造业领跑中国的十年。工业整体(尤其是基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保持相对稳定,这也就意味着工业增长速度将与GDP基本同步——经历了9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增长后,90年代后半期以来第二产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正逐步靠近GDP的增长速度(我们认为2003年属于一个异动点,在宏观调控下异动趋势将被纠正,图6)。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