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2005年股市可谨慎乐观 市场将继续筑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01:2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安明静 发自北京

  在管理层积极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的政策下,各种资金入市会在2005年有实质性的发展和增长

  明年资金的充裕将为国有商业银行这样的大盘蓝筹企业登陆A股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2005年证券市场的各种创新活动将是股市政策的一个亮点

  如果说2004年的股市政策从市场框架上定义了股市的性质,那么2005年政策的重点将在于对框架制度的细化以及落实过程。

  分类表决制度的实施降低了明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可能性。

  市场对于扩容不再一致反对,一些机构和分析师开始呼吁好股票上市。期望市场询价制度会起到择优劣汰的效果。

  基金的高速发展将遭遇来自证券市场产品单一、结构单一以及交易机制单一的制约。

  上证所积极推动的做空机制以及股指期货交易也或许会在明年有所进展。

  在管理层对券商的治理整顿以及鼓励创新的双重监管下,证券公司将加速两极分化。

  在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预期下,多数分析机构对2005年的大盘走势并未表现出太多的乐观。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过去,行业配置的策略将会被从下至上的个股选择所替代。

  股市政策:稳健中强调创新

  对于市场发展尤为关键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否能够在2005年得到解决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4年是证券市场政策出台最为集中的一年,但这些制度并不同于以往侧重调控市场点位的涨跌,而是以国务院的九条意见为代表,更多的从市场框架以及运行机制上重新定义股市。

  除了涉及市场发展整体战略的“国九条”外,2004年出台的证券市场的主要政策包括以下方面:推出中小企业板;推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类别表决机制以及信息披露规则的细化;对券商保证金制度的规范以及分类管理制度的出台;企业年金以及保险资金入市的启动;新股询价制度试行以及融资制度改革;发行鼓励机构投资者以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如果说2004年的政策从市场框架上定义了股市的性质,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框架制度下的细化以及落实过程。投资者对于股市政策的关注更多的落脚于对股权分置的解决、长期资金的入场、单边交易机制的完善、市场机构的多层化以及双向的对外开放。

  其中对于市场发展尤为关键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否能够在2005年得到解决成为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士意识到,股权分置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其它政策的推进以及实施效果。

  有媒体报道尚福林在9月中旬被邀请去国资委讲演提及证券市场五大缺陷时,曾着重论及股权分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不过他在出席12月9日深圳召开的基金年会中,虽表明证监会将继续落实国务院九条意见提出的任务目标和方针政策,着力调整和解决市场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但在阐述具体工作时,却并未对股权分置提及。几乎是相同时间,类别股东表决制度被推出,这一制度是基于股权分置现况作出的一种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的过渡性安排。因此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时间将向后推。

  尚福林提及的四点工作重点包括:一是要完善市场层次结构,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以满足不同的企业和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二是丰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逐步改变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股票为主,而债券发展不足的倒金字塔形产品结构;三是调整上市公司结构,积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发展前景好,与国民经济关联度高,业绩稳定、治理结构完善的蓝筹企业上市筹资;四要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建立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鼓励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稳定资金入市,加快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步伐,稳妥有序地积极推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使其成为市场发展稳定的支柱。

  尚福林基金年会的讲话降低了市场对于股权分置问题将在2005年得到解决的预期。但同时却透露了关于商业银行等大盘蓝筹股明年上市的明确信号。另外,可以预期债券市场也会在明年得到较大的发展。

  在管理层积极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的政策下,各种资金包括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入市投资会在2005年有实质性发展和增长。

  而与QFII相对应的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估计也会在2005年正式推出。虽然QDII作为平衡国际收支的有效手段,一直被认为是对内地股市的潜在利空,但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认为,获得境外投资资格的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在初期会以债券投资为主,而不会大规模涉足股票投资。因此,试水阶段的QDII并不会造成内地股票市场资金流失,投资者尚需理性看待。

  资金的充裕应该为大盘蓝筹企业明年登陆A股创造良好的条件。新股发行在经历了2004年的一段暂停后,越来越多的机构以及分析师认识到了绩优蓝筹股对于市场的意义。呼吁尽快发行好股票的声音不断见诸报端。

  中信证券研发部总经理徐刚认为,在明年市场询价制度实施后,超大盘股的发行不仅不会是A股市场下跌的替罪羊,反而可能是A股市场摆脱单边下跌的救世主。

  银行内大盘股的上市,将使证券市场在支持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此,管理层在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力度上将不会弱于2004年。

  银河证券分析报告指出,2005年证券市场的各种创新活动将是股市政策的一个亮点。集合受托理财、债转股、权证产品、融资融券、基金组合产品、收购兼并创新、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均是创新的重点。无论证券投资基金还是证券公司,从制度创新到产品创新的空间都很大,盈利模式也在实现由“发现机会”到“创造机会”的转变。

  基金:竞争加剧凸现投资困境

  随着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基金规模不断膨胀与可投资大市值品种过少的矛盾日益尖锐

  2004年12月11日,对于合资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按照中国政府三年前的入世承诺,外资股东此后在合资基金中的股权可以从33%提高至49%。包括招商基金以及海富通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司合资基金公司,早在成立之时,已将外资股东的股权调整日期签在了协议中。

  相比证券公司而言,管理层对外资进入基金业的限制较小。在过去的一年,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引起了市场的普遍关注。目前市场已经有13家合资基金公司,占到国内基金管理公司总数的20%多。以招商基金以及湘财荷银为代表的合资基金所管理的基金业绩逐步脱颖而出。

  正如尚福林所言,合资公司的发展使长期经营理念得到市场更为广泛的认同,基金市场创新步伐加快,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增强,提升了我国基金业的整体质量。

  截至11月30日,我国基金总数有158只,基金总份额达到3244亿元。而2004年已经发行基金48只,募资金额1734.36亿元,超过了前5年基金募资规模的总额。同时,基金的管理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根据统计,全部基金今年已经累计分红6.1亿元。截至三季度,去年年底前开始运作的股票型基金整体净值增长率2.85%,基金表现高于上证指数约9个百分点,体现了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水准。

  基金产品的创新成为2004年的市场亮点。除主动型、被动型股票基金外,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品种———保本基金以及交易所上市开放式基金均已经成功运作。首只ETF基金也正在销售当中。到目前为止,国际上主流的基金品种均已经出现,对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另外,随着基金发行节奏的加快,今年证监会已经批准了30家机构基金代销资格,包括2家商业银行,21家证券公司和1家证券咨询公司。目前,基金代销机构已经达到73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基金销售网络。基金销售网络和服务对象不断拓宽,基金营销能力有了提高。

  而对于托管银行数量过少的瓶颈,管理层近期发布的通知大大降低了对托管银行的条件。

  与此同时,我国基金业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后,证监会制定了六个配套规章,并已经全部颁布实施。与证券投资基金法规为核心,各类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基金监管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从业机构与人员的资格准入、行为规范和主要业务环节规程等方面均有了明确的标准和制度,基金行业正走入法制化轨道。

  银河证券研发部杜书名博士认为,基金公司是目前中国金融界资产最优良的行业,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良资产几乎为零,监管的完善以及运行的透明性使基金公司的风险也远低于银行、券商以及信托公司。加之管理层近两年推行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系列政策,基金公司已成为证券市场最重要的投资力量。

  除外资对基金业保持高涨的热情外,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目前管理层以及批准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公司,而保险公司也会在不久被允许参与其中。2005年的基金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但是随着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基金规模不断膨胀与可投资大市值品种过少的矛盾日益尖锐。从2003年的“二八”现象到2004年的“一九”现象,基金投资组合的同质化和同构化的加剧,不仅削弱了市场效率,也累积了较大的投资风险。如果出现基金之间的相互博弈和多杀多的情形,有可能加剧市场的波动,有可能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

  另外,制约基金发展的另一因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缺乏做空机制的现实。没有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等避险工具,证券投资基金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这就限制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运作的空间;而且由于缺乏做空机制,基金经理在形成股指向下的预期后还可能出现所谓的多杀多的情形,从而加剧证券市场的波动;更重要的是,一些投资工具的缺乏减少了基金可直接用来规避风险的工具。在这样的证券市场上,证券投资基金只能冒险做多或者是减少投资比例,而坐失投资机会。

  从监管的层面而言,证监会基金部主任孙杰表示,基金行业2005年的发展将会出现以下的突破:一是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制订分类基金产品的审核标准。进一步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咨询委员会制度。稳步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二是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推动基金持续销售活动的开展。鼓励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系统参与基金代销,鼓励设立专业基金销售公司,鼓励基金管理公司探索和研究拓展自身销售渠道。三是完善开放式基金融资实施规则,以防范基金大规模赎回等突发性事件对市场的冲击。四是研究推出基金管理公司受托资产管理业务规则。

  但是,一个存生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基金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基金业本身的发展可以解决。资本市场的基础产品单一,结构不完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迟缓,都对基金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基金市场的发展最终要依托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制度改革。

  券商:整顿创新引发行业洗牌

  在管理层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一些自身抵御风险不强的证券公司则会感到生存的艰辛。因此券商破产重组的现象在明年也将并不少见

  2004年成为券商危机集中爆发的一年。包括南方证券在内的多家证券公司因种种违规行为,导致巨额保证金被挪用。在对问题券商进行托管之后,为了稳定投资者情绪,以免引发金融风险,管理层被迫出手相救。

  1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证监会自9月份对全国券商进行大范围彻查,要求券商将自营结算备付金账户和客户结算备付金账户分开。年底阶段对券商的清理检查进入实质阶段,如果券商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仍存在缺口,财政部将拿出600亿元来补余下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

  另外,中国证监会要求各券商必须最迟在2005年年底实现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完成有关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五项内控要求,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非法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使结算资金安全、透明、完整、可控、可查。目前,相关的法规已经完善,清理工作也接近尾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逐步减弱。

  在严查客户保证金的同时,为缓解券商的资金需求压力,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了《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证监会修订了《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在管理层的支持与推动下,完成了保证金账户落实工作的证券公司将会在2005年轻装上阵。证监会以及证券业协会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是证券公司创新试点的审批。目前已经有八家券商被确定为创新试点,有的已经完成了指定信息披露。获得试点资格的券商在提高透明度的同时,将会开展包括资产证券化、资产委托管理、产业基金等领域的创新产品,从而为股市带来勃勃生机。

  而在管理层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一些自身抵御风险不强的证券公司则会感到生存的艰辛。因此券商破产重组的现象在明年也将并不少见。

  可以预期,2005年的证券公司将迎来大洗牌的局面。

  市场:难逃箱体筑堤之势

  明年的市场将不会重复过去资金推动甚至是政策拉动下的上涨模式。能够对大盘起到支撑作用的动力将来自证券市场结构性的改革

  证券市场2005年的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在对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预期下,多数分析机构对2005年的大盘走势并未表现出太多的乐观。银河证券、西南证券的研究报告均认为,明年市场仍将呈现筑底特征。

  造成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原因:“重型消费”排浪式的购买需求难以维持;石油价格与大宗原材料价格的高位运行将侵蚀企业的利润空间;利率与汇率的可能调整;以及信贷收缩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后续效果将在2005年将更加充分显现。

  虽然2005年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在趋势性因素的影响下,自发扩张惯性仍然可使经济在接近潜在增长率水平的区间运行,整个经济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中信证券徐刚认为,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过去,通过景气周期配置行业资产的策略在2005年将难以实施。

  华夏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董晨表示,明年的市场将不会重复过去资金推动甚至是政策拉动下的上涨模式。能够对大盘起到支撑作用的动力将来自证券市场结构性的改革。包括股权分置、新股发行市场询价制度的实施等因素。

  但股权分置是否能够在明年得到解决?这一疑问也造成了投资者对明年行情走势难以判断的不确定因素。

  另外,明年来自利率以及汇率的变数也使股票的估值增加难度。但董晨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利率、汇率以及股权分置等影响市场走势的不明确因素将会在明年后半年逐步清晰。而落实“国九条”带来的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入市及券商融资等利好政策的效应也将在后半年进一步体现,因此,明年市场将走出前低后高的行情。

  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坚持防御性投资以及策略性持股以及自下而上的投资思路。通过投资成长性上市公司而不是行业配置来对冲业绩风险。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