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内容





机构投资者时代需要新投资理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4月21日 09:5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一、新千年、新市场、新理念--走进机构投资者时代

  进入新千年,我们需要以全新的思维来理解市场,而今年行情演绎至今的若干新变化,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地自主洗脑, 除旧迎新,才能适应市场、战胜市场。进入新千年,新市场至少出现了以下新变化:

  1、百元股不是神话,市场不再畏高。亿安科技在新千年成为首只百元股,强者更强、弱者趋弱,以及高价股和低价 股差价的逐步拉大,表明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汰劣扶强的结构调整功能开始逐步发挥作用,投资者也更多地看重公司的 成长性,而价高不再成为障碍。

  2、市场不再“喜小畏大”,大盘股也有表现机会。曾几何时,市场崇尚小即是美,小盘股二级市场表现活跃。然而, 进入新千年,随着机构投资者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前一直不为市场看好的大盘股开始粉墨登场,从年初的上海梅林,到前期的 深宝安、深深房,乃至近期的马钢股份,盘子都不小,这反映我们的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3、“于无声处听惊雷”,大批个股被激活。如果说节前的网络科技股以连续冲高的方式充当了市场的急先锋的话, 那么节后从次新股、旅游股到西部股、深圳本地股以及国企大盘股的此起彼伏的中低价股行情,才真正是本轮行情的主力军。 最主要的是,一批积弱良久、跌无可跌、长期横盘的个股,如上海梅林、泰山旅游、马钢股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大批 个股股性激活,在以往的冷门股中不断爆出一飞冲天的黑马,表明今年不仅是大盘创新高的一年,更是个股异彩纷呈的一年, 资金面的确与以前大不相同。

  这一系列变化,除了说明中国证券市场正步入新一轮高速发展外,似乎也在昭示着市场的一种质变,这种质变就是我 们正在逐步走向机构投资者时代。

  曾几何时,“机构投资者”这个名词开始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证券媒体中,对机构投资者时代的期盼,也始终是证券市 场参与各方的一种愿望。去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从“硬件”上,从微观基础上看,已经初显机构投资时代的雏形。10大基 金管理公司的横空出世,十几家券商的增资扩股,“三类企业”获准入市,保险基金获准间接入市,进一步壮大了机构投资者 力量。

  然而,只有在“软件”上,只有证券市场投资理念确实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机构投资者时代。

  而步入新千年的上述一系列在投资理念和市场热点上的新变化,表明我们的证券市场正逐步走向机构投资者时代。首 先,强者恒强、长庄股不断涌现的市场格局,表明主力意在长远,短视行为逐步减少,战略投资行为逐步成为新时尚;其次, 市场不再畏惧大盘股,大资金的不断进出除了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正在成几何级数上升外,也显示了一批市场主力正在 不断锻造中国的蓝筹股;最后,市场热点的不断扩散则表明,确实有一批市场主力认定中国证券市场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转折 时期,资金面的宽松将使股市的底部不断抬升。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市场各方在不断探讨既符合机构投资者时代要求又结合中国股市实际的新投资理念。作为证券市场灵魂的主流投资理 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二、机构投资者时代需要股市的“脊梁”

  有热点才能有行情,这是证券市场中的重要法则。从96年以来的大牛市行情中,几乎每年市场都会围绕一两个主流 热点而展开,而这一系列热点演变的背后,是投资理念在主导市场。应该说,市场每年都没有简单重复过去的行情,但似乎又 存在某种轮回现象。具体而言,自96年以来,市场实际上主要围绕两大主流热点在展开:

  一类是“成长类热点”,主要是指业绩高速增长、属于新兴产业的,一般来说这类股票价位均较高,且这类热点一般 配合大盘整体走好、成交放大、突破箱体而产生,而且一般在上半年较多。如1996-1997年“成长类热点”主要表现 为绩优股行情,1997-1998年主要表现为电脑高科技行情,1998-1999年主要表现为通讯、生物制药等高科 技行情,1999-2000年主要表现为网络股行情。

  另一类是“突变类热点”,这类热点主要是指公司发生资产重组、企业整体发生改变、业绩发生质的飞跃,一般来说 这类股票启动之初价位不高,一般在大盘整体走势一般、在箱体内运动而发生,且主要是在下半年较多。如1997-199 8年的资产重组行情,1998-1999年的ST板块行情,1999-2000年的后重组和庄股行情等。

  然而,作为股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国企大盘股,特别是新国企板块,却一直鲜有表现。1997年上海汽车、虹桥机场 等新国企大盘股上市之时,投资者对其寄予了厚望,甚至称它们是中国的蓝筹股,但其市场表现差强人意;1998年新基金 走上历史舞台,人们一致认为,它们是主导市场的新投资理念的新生力量,新国企板块一定会成为新基金的重仓股,然而掀开 新基金的投资组合,却并不是这么回事;1999年全球500强在上海召开财富论坛会议,新国企板块又被赋予了进军世界 500强的新含义,然而,市场恶炒的是网络股。可以说,新国企板块一直是投资者热望的板块,然而却总是有太多的失落。

  正是由于这个板块没有为市场所认同,才使我们的股市的演绎似乎没有一根主心骨。高科技板块和资产重组板块的确 很吸引人,但它托不起中国股市的整个大盘,唯有真正的新国企板块、真正的蓝筹股获得了市场认同,中国股市才有中坚和脊 梁。纵观近几年股市的特点,大盘和板块热点的背离越来越严重,换言之,个股和板块会走出独立的大行情,且大黑马越来越 疯狂,不断突破市场的想象力,而大盘始终表现一般,要冲破2000点未必容易,主要就是由于真正的蓝筹股价值严重低估, 拖累了大盘前进的步伐。

  国企大盘股,特别是新国企板块整体没有表现,说明在投资理念上,市场不认同。这说明我们的市场远远没有成熟, 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一个机构投资者时代,至少从投资理念上是这样。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不会回到齐 涨共跌的时代,加上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不同,投资市场的投资理念出现多元化也很正常,但是像新国企板块整体价值 严重低估,应该说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在海外成熟市场上,真正的大蓝筹股都是高价股。

  显然,机构投资者在这个方面应有所作为,因为新国企板块的大盘特性决定了该板块非个人投资者所能为。但新基金 等机构投资者为什么没有对新国企大盘股情有独钟,这里关键还是要解决投资理念的问题。(闽发证券(上海)研发中心黄列 )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焦点透视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