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股票
大盘分析
个股点评
新闻公告
投资文化


>> 股票 / 大盘分析 / 内容



焦点透视:四项计提为何对利润冲击不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24日 11:59 上海证券报

  1999年财政部出台了一项新规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计提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 资减值准备。人们普遍预料,许多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受到极大的冲击。例如,首家年报刚刚公布,就有年报点评说:“在 今年实行四项计提的情况下,南通机床这个历经磨难的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尤为难能可贵”。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 们从已经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来寻找答案。

  对1999年度利润负面影响不大

  1999年报显示,南通机床的长期投资从年初的4450万元上升为6294万元,但没有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短期投资余额为零,故不存在跌价准备计提问题;应收款项目从年初的13353万元上升到年末的15351万元,存货 从年初的13748万元上升到年末的15762万元,企业计提了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并根据规定进行了追溯调整, 1998年以前,补提坏帐准备1369万元、存货跌价准备464万元,1998年,补提坏帐准备425万元,没有补提 存货跌价准备,1999年,冲回计提的坏帐准备348万元,补提存货跌价准备81万元。

  可见,在南通机床因四项准备计提而增加的损失1991万元中,由于追溯调整,1998年以前承担了1833万 元,1998年承担了425万元,1999年非但没有承担损失,反而增加了267万元利润。

  吴江丝绸1999年的应收款项从年初的15377万元减少到年末的9197万元,对于坏帐准备,1997年补 提了343万元,1998年补提了394万元,而1999年则冲回了314万元,实际增加1999年度利润314万元 ;对于存货跌价准备,1998年补提了501万,1999年度计提跌价准备299万元;1999年年末没有长短期投资 ,不存在准备计提问题。

  可见,在吴江丝绸因四项准备计提而增加的损失1223万元中,由于追溯调整,1998年以前承担了343万元 ,1998年承担了895万元,1999年则增加了15万元利润。

  吉林化纤1999年的应收款项从年初的23651万元,下降到10714万元,1999年冲回坏帐准备22万 元;1999年冲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3万元,补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没有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也就是说,执行新 的四项准备计提政策,吉林化纤1999年利润增加了50万元,而对以前年度追溯调整,1998年以前利润调减97万元 ,1998年利润调减116万元,即1999年年初股东权益共减少213万元。

  减少净资产成为定局

  四项准备计提形成的损失,主要体现在期初股东权益的调整上,没有反映在1999年的利润表中,这并不表示它们 不存在。相反,它们是切实存在的,而且数额较大。南通机床、吴江丝绸和吉林化纤期初股东权益的调减额分别为1991万 元、1238万元和213万元。这些准备的计提,不管在哪一个年度反映,都是公司的资产损失,都要由股东来承担。

  而且,从目前公布的年报来看,上市公司在计提四项准备时普遍抱乐观态度,确定的损失比例偏低,实际损失也完全 有可能高于预计额。

  因此,投资者千万不要将眼睛只盯着1999年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数字。利润是按照一定的会计 规则来得出的。不了解其中的规则,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利润数字后面的真实故事。就象现在这种情况,许多人一听到1999 年上市公司要计提四项准备,就认为利润要下降,而不晓得会计政策变更需要追溯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上市公司可以将损 失归属到以前年度。

  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政策变更要追溯调整,调低的利润额在1999年期初股东权益反映,不进入1999年 的利润表,这是一种会计规则。在这种规则下,四项准备的计提,当年的业绩所受影响不大。但是,假设会计规则修改一下, 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允许追溯调整,但调低的利润额不能调减期初的股东权益,而只能在当期利润中反映(美国会计准则就是 这样规定的),那么,上市公司1999年的利润就不会那么好看。例如,南通机床的净资产收益率就会从现在的32%下降 到20.5%,净利润从6219万元减少到4228万元。这从侧面印证了计提四项准备的重大影响。

  四项准备计提引发的话题

  第一、四项准备的计提,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

  财政部出台新的政策,规定企业要计提四项准备,并给予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权,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收益 。这一目的已经基本实现,但与此同时,新政策本身又带来了新问题。这就是上市公司有了从事盈余管理的新工具。

  一方面,准备计提比例的确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按照道理,企业的管理层在计提多少损失的问题上,应该最有发 言权,他们最了解情况,由他们确定的比例照理是最合适的,别人(包括注册会计师)难以有异议。然而,如果极少数的企业 ,出于各种目的,需要进行盈余管理,运用政策所赋予的职业判断权,就可能随意确定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其他人很难找到有 说服力的理由进行干涉。上市公司确定的损失计提比例各不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以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为例,南通机床根 据应收帐款的帐龄确定的坏帐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提5%,1-2年提10%,2-3年提30%,3-4年提50%,5 年以上提100%。吴江丝绸统一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5%计提坏帐准备。吉林化纤的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提千分之二, 1-2年提5%,2-3年提10%,3-4年提15%,4-5年提20%,5年以上提80%,并且在应收帐款中占较大 比重的关联方往来款项不计提坏帐准备。

  另一方面,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可以通过追溯调整来做文章。例如,假设企业1998年末应收帐款余额很大 ,1999年余额显著减少,通过提高坏帐的计提比例,就可以追溯调减以前年度的收益,从而达到抬高1999年净利润的 目的。或者通过大量计提1998年存货跌价准备,减少存货的账面成本,在1999年将这些存货销售出去时,就可以确认 较低的销售成本,从而增加1999年的帐面净利润。

  第二、坏帐准备的计提尚不彻底,计提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必要

  新政策规定,其他应收款也计提坏帐准备,相比以前只允许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尚不彻底。 因为应收项目不仅仅是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还有其他一些项目,如预付帐款。从目前公布的年报来看,预付货款,相比前 两个项目,比例也不低,而且不乏有帐龄在1年以上的。只要是债权,就有发生坏帐的可能。如果从稳健原则的角度出发,就 应该照样计提坏帐准备。而且,如果预付帐款不计提准备,上市公司就可以将一些本来属于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的项目,采 用各种方法,在形式上转成预付帐款,从而不计提准备,导致利润虚增。

  第三、证券监管部门是否认可追溯调整的结果,有待管理层表明态度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例如配股资格的审查,仍然以历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利润指标为依据。四项准备的计提 ,追溯调整后,往往会减少以前年度的利润。如果监管部门不认可追溯调整后的以前年度利润,上市公司在计算每年的净资产 收益率时,实际上就将同一部分利润在不同年度用了两次,一次在今年,一次在往年,因为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根据调整前 的利润计算的。这种情形明显不合理。如果监管部门认可追溯调整后的以前年度利润,则会增加许多麻烦。这一两难处境,在 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以单一的利润数据为评判标准的监管模式存在需要改进的必要。

  (复旦大学 陈朝晖 李若山)




>> 股票 / 大盘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