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股票
大盘分析
个股点评
新闻公告
投资文化


>> 股票 / 大盘分析 / 内容



世纪的祝愿——制度的阳光打在股市的脸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07日 15:58 和讯中金网

  

  股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买进健康的股票,股市能够在阳光下交易。 

  政策调控:走向终结

  “5·19”风生水起那会儿,利好还是挺让人兴奋的,《人民日报》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外带重弹了一曲降 息的老调儿(都快数不清是第几回了),不但让大家见识了什么叫“井喷”,也留下了若干“名言警句”,诸如“恢复性行情 ”、“良好的局面来之不易,市场各方都要加倍珍惜”,“把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带入二十一世纪”……

  但7月1日以后,利好渐渐就让人有了壮志难酬的感觉,无论是政府官员温暖的话语,还是实质性的增资举措, 像三类企业重出江湖、保险资金曲线入市、券商融资闸门大开等等,哪怕是国有股流通这等“世纪利空”也一度披了件利多的 外衣,可市场就是走不出冲高回落的怪圈。

  这么多实质性利好,总不能说政策骗人吧?于是就有了共识:政策起的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利好要与市场 力量相结合才能生效。这是种开脱,还是解脱?

  已经有人为政策市唱起挽歌了,不过政策调控走向终结恐怕还是个过程,毕竟闻道有先后。但入冬以后,利好毕 竟不再急火火地出个没完,这应该是个信号。

  二级市场:走向混沌

  牵了政策手的手,前程不一定好走,可就算放了手,股市也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它已被推到了这混沌之地。向上 走,是套牢盘沉重的压力,向下走,是老国企无助的目光。

  事后的反思总是容易的,可以怪大家太急躁,短短二十几个交易日,便把股指从1047点拔到了1756点的 高位;也可以怪炒家太莽撞,把涨停当作了网络、科技股的必修课,造成了个股大面积快速翻倍,但当下一波行情来时,大家 又担心行情会很快结束,于是就愈发迅疾地狂炒一把,于是行情也就愈发短暂了。1999年9月9日三类企业入市是如此, 10月27日保险资金入市也是如此。但急功近利也是事出有因,除了看得见的利好,谁也弄不清牛市的理由,自然也就只能 这么混沌着。

  有人说,混沌是对的,都看明白了,都赚钱了,还叫股市?朦胧也是一种美,不过得分是啥事儿,像国有股配售 价为什么要根据三年平均市盈率制定这种事儿,就该让大家明白明白。

  一级市场:走向末路

  也有都看得明白的———新股不败。但钱可不是谁都能挣。依着现在的发行方式,各路配售的“大款”先把干的 捞走,然后再来摇啊摇,汤肯定是大户们的,运气好的个别散户还能弄到点渣,剩下那“沉默的大多数”,就自认倒霉吧,比 起在二级市场坚守的散户兄弟,已经算幸运了。

  2600多亿冻结资金来路就不用查了,二级市场还有多少血可抽也不用想了,新股发行方式也不用改了——— 假如我们任凭一级市场走向末路。早晚有一天,二级市场的散户会血流殆尽,平均市盈率会向发行市盈率靠齐,拉着一级市场 一块儿“死”。

  不过,没规没矩地增发新股肯定要“先走一步”。去年提出增发的公司达到10家,计划募集资金已逾百亿元, 可增发公司标准、发行方式、发行总量、发行价格、发行对象全都没个说法。例如某上市公司拿走12亿巨款,老股东深陷其 中不能自拔。之后的增发,便如瘟疫一般,人见人怕。

  一级市场改革喊了两年,实在是刻不容缓。

  投资基金:走向异化

  单单为了让基金有“自理能力”,一级市场就该改革。

  作为新鲜事物,前年新基金刚落生时,还是挺招人喜欢的。“专家理财”、“散户代表”这类好听的词儿,没少 给它们。可到了去年,基金规模大了,能耐不见涨,反添了吃偏饭的“恶习”。

  以去年20家基金的445亿元规模来看,本应是稳定市场、引导热点的一路诸侯,可它们“5·19”空仓, 7月1日满仓这种表现,摆明了是给市场添堵,给自己丢脸。亏了钱也没什么,慢慢磨炼呗,多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偏偏 就有人动了“恻隐”之心,急急忙忙在年底搞出个新政策,把新股这类便宜货一古脑往基金的口袋里装。让它们以后不用进二 级市场,就可以“满仓”了,赔钱概率为零。就这样,证券投资基金异化成了“配售新股专业基金”。有人扶持多好,既不用 进股市“遭罪”,又关严了散户申购的小门缝———谁让他们老笑话咱基金低能。

  可靠扶持是扶不出量子基金的,靠喂养是养不出巴菲特、索罗斯的,扶持出来的只能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上市公司:走向罪恶

  基金或许也有委屈,但一些投资失误,实在没有道理。它们有的是钱下去调研,不像中小散户,总让上市公司骗 。

  说所有上市公司都在走向罪恶,显然是过了,但若说1999年是众多上市公司罪恶昭彰的一年,则怎么说都不 为过。

  那些“花样”就让人叹为观止:有伪造资料骗取上市资格的,像东方锅炉、大庆联谊、蓝田等;有大股东注资不 实,买“壳”作质押贷款的,像成都联谊、西藏圣地等;有借内幕交易非法获利的,像北大车行、宁波华联等;有财务报告作 虚假陈述的,像中国高科、ST金帝等……露了马脚的100多家想必是学艺不精,那么多业绩随股价大幅波动的股票(如湖 北兴化、郑州百文等)不是都安然过关吗?要不就是觉得无所谓————除去东方锅炉、大庆联谊涉案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以 外,其余的均以警告或罚个几万元的“巨款”了结(快赶上非法获利的零头了)。至于自个儿说话以后还有没有人相信,还得 掂量掂量,整个市场的公信力危机,就没人关心了。

  “乱世须用重典”,乱市呢?

  证券公司:走向扩张

  上市公司坑蒙拐骗,证券公司(券商)难辞其咎。出事儿的多数是1996年以后上市的新股,隐患全是上市时 留下的,而为其作“包装”的,就是这些券商。

  不过券商也会找辙————人穷志短。1998年底,最大的申银万国注册资本才13·2亿元,绝大多数才几 千万元,不恶性竞争行吗?那就只好拉关系、找项目、昧着良心包装新股;也只好变相透支,挪用客户保证金。

  1999年,《证券法》来了,堵死了这些渠道,“不增资毋宁死”的口号便响起来了。自5月24日湘财证券 开始,已有11家券商完成增资扩股,资本金合计增加逾百亿元,其他一些券商(如海通证券)亦在“蓄势”阶段;扩股的同 时是合并,8月18日创立的规模最大的国泰君安,便是这么来的;比这些更进一步的是筹备上市,像广发证券。

  走向扩张的券商能不能走向新生?也许。不过陈年旧债还得偿,比如刚刚为东锅案受罚的申银万国。近期,传言 某大券商又有高层人事变动,但愿只是空穴来风,否则又会像当年的万国风波、君安震荡。

  中小散户:走向深渊

  散户可能是1999年真正的输家。政策调控的效力虽然减弱了,但毕竟为200多家公司募集到上千亿巨款( 通过新股、增发、配股),另外还有300多亿印花税入账;投资基金虽屡遭诟病,但并不妨碍其经理人拿着行业内最高的薪 水;上市公司东窗事发后,多也蒙混过关;券商不仅扩充了资本金,更抽走300多亿交易费用;一些大户虽说流年不利,却 可以用新股中签补亏。惟独散户一无所获,只能任由满手的套牢筹码愈陷愈深。

  或许市场各方都有满腹苦衷,或许他们也在蒙受种种不公,但最终这一切都转嫁给了占投资者总数95%的散户 。鲁迅若在,定会称他们为股市的脊梁,而非现在的“弱势群体”。

  有一个故事似乎是说给市场的:从前有一只九头鸟,其中八个头总能抢到美果吃,剩下一个总是吃不到,长此以 往,吃不到美果的那个头干脆就去找毒果吃,结果九头俱亡,这只鸟也就一命呜呼了。

  制度建设:走向何处

  出了这么多问题,这市场当然须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明确的————市场必须走好,但改革的动力来自何处?

  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1999年我们说得最多的是政策,最不理解的也是政策,但无论怎样,政策终究是管理 者最基本的利益操作平台。

  为什么去年的调控会失灵?因为调控仅仅作用于供求关系,市场的规模却已迥异于前。想让一个3万亿市值的市 场走好,只能依靠广泛的社会资金的参与。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利好所造成的短期趋利效应显然不够。“价值吸引投资 ,投资推动大势”,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才是牛市的理由,才是市场走出混沌的关键。

  WTO、债转股确乎是可以改善上市公司质量的,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公信力的缺失。公信力的危机是日积月累形 成的,恢复和重树公信力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几次“重大利好”能够根本扭转的。市场经济最要讲法制,法制才是公 信力最基础的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了,制度建设也就算落到了实处。与此同时,如何维护“三公”原则,确保其不被肆 意践踏,更是制度建设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岁末年初,总该讲几句吉利话: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够在阳光下交易,买进健康的股票……

    张越




>> 股票 / 大盘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