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率先走进全流通时代 站在新起点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10:08 证券时报 | |||||||||
方岩 11月21日,一个值得载入资本市场史册的日子。这一天,黔源电力股改顺利闯关,正式宣告中小板率先走进全流通时代。 6月19日,同样值得追记的日子。这一天,10家中小板企业现身第二批股改试点行列
从6月19日到11月21日,期间经历了156天。156天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然而,对于诞生才一年多的中小板来说,这是跨越历史的一瞬:从量变到质变,从股权分置到全流通时代,中小板率先翻越了“股权分置”这座大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回首这不平凡的156天“翻山”历程,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首先,中小板全面推进股改,是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显示,中小板股改启动之初,所有流通股股东的股票市值是135.6亿元,目前这一数值为180.5亿元,也就是说股改不仅没有给流通股股东造成损失,相反还带来44.9亿元的巨额收益。在此期间,上证指数的涨幅为3.16%,深综指上升3.53%,中小板跑赢大盘近30个百分点。公众投资者权益得到了有力保护。 当然,这种保护也是建立在稳定的对价基础之上的。统计数据表明,50家中小板公司平均对价为10送3.386股,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10送4股之上的公司就达到7家。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中小板公司都是在近一年多发行上市的,其中11家公司是今年实施询价制之后发行的,首发融资额普遍不高,而且都没有实施过再融资。因此,对流通股股东而言,中小板10送3.386股的对价含金量要更高些。 股改需要成本,而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中小板经过156天急行军,顺利完成了股改,大大节约了时间,也就节约了改革的成本。大体而言,中小板股改分三批推进,10家企业率先跻身第二批试点,另外40家公司分两批进行。改革如此整齐划一,关键是在实践上贯彻落实“统一组织、分散决策”这一指导思想。中小板虽然只有50家上市公司,但改革的复杂程度并不低,有13家国有、国有控股及集体控股企业,有几家是外资参股企业,而且还有广泛的覆盖域,50家公司分布在10多个省市。基于此,改革者特别重视加强组织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工作,通过调动多种积极因素,维护改革的平稳推进和市场的稳定发展。 哲人云:朝着既定的目标走,就不会迷失。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央对改革的决心已经下定,并明确表示三个“不变”,即方向不能变,信心不能变,基本政策不能变。我们还应看到,股权分置早解决,资本市场就能早些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广大投资者才能分享市场发展的成果,这是大局。因此股权分置改革不会停滞不前,更不会推倒重来,一定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板率先“登顶”,担当急先锋,无异于在改革洪流中树起一面红旗,鼓舞和引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向“山顶”发起冲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小板有望越来越“大”。“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体系,加强基础制度性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中小板率先完成股改,从根本上保证多层次市场建设在一个健康的基础上起步,为下一步改革探索、做大做强提供了制度保障。海外资本市场经验表明,仓促推出创业板,往往不可避免地要付出高昂“学费”。就国内资本市场而言,在条件成熟时,构建一个互为打通的中小板、创业板和三板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可以兴利除弊,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市场建设。诚如此,中小板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更能达到质的提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小板有望越来越 “活”。创新是中小板活的灵魂,监管制度、融资方式、交易制度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正积极酝酿;新修订的公司法也为高成长企业进入这个板块消除了制度瓶颈,手握重资的创投企业正跃跃欲试;而以基金、QFII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大举淘金,也加速了中小板价值发现进程。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一个生机勃勃、更具活力的中小板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新的起点,也是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中小板要实现越来越“大”、越来越 “活”,就必须通过全面股改这个连接点来完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只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投身股改,加入连接点,共谋发展,齐心协力,方能谱写出改革的辉煌篇章,推动资本市场早日实现重要转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