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中小板三年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000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4:4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邹愚 深圳报道 尽管努力保持不动声色,言语间还是不经意流露出长久等待后的焦虑。重开IPO的预期日益逼近后,中小板正在为自己的前途做一个大胆的规划。 上周,在深交所组织的一个内部研讨会上,深交所高层表示,在重开IPO后,中小板将
千家狂想 3年,1000家,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惊讶的数字。 对此,交易所方面更愿意将其解读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深交所有关人士表示:“所谓1000家更多是一种期望。” 要在3年之内,达到1000家上市公司的数量,相当于每天有一只股票挂牌上市。 “这种可能性不大。”一位圈内人士评价。 不过,深交所早已在为日后的扩张未雨绸缪。深交所一直在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板-创业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包括与联合科技部、国家开发银行携手发起“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相关各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资助、投资、担保、创业培训、改制上市等全方位支持;并且选择了10大科技园培育中小企业成长。 此外深交所还与各地政府部门、证监局共同启动和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 据了解,截至2005年5月,深交所已经调查了3800家中小企业,其中800家企业基本具备上市条件,400家企业符合上市条件。 与其说深交所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目标,不如说是日益迫切的焦虑感在推动其前进。 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0月,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1344家,市价总值30580亿元,流通市值9480亿元。其中上海A股上市公司总数814家,市价总值为22216亿元,流通市值6359亿元。而深交所有530家A股上市公司,市价总值8364亿元,流通市值3121亿元。 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市价总值及流通市值占两市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27%、32%。其市价总值和流通市值不到上交所的一半。 现实不尽如人意,而过去的辉煌总是容易唤起人们的勇气和荣誉感。10年前,两个交易所曾经有过十分白热化的竞争,深交所通过硬件创新及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各地新上市公司选择深交所作为上市地。1996年8月开始深交所成交额开始全面超过上交所,此外,据美国彭博资讯的统计,1996年深圳股市以174.92%的涨幅登上全球股市排行榜的冠军宝座。 “股改完成后,制度的瓶颈已经打破,中小板将迎来发展的大机遇,是各方的共识,”深交所人士表示。 当所有准备都已经完成,目标已经清晰可见。 创业板归来 五年前,创业板还是个令人心潮彭湃的词语,那时,互联网泡沫还未破灭,纳斯达克轻易冲破5000点,创业板风靡全球。中国资本市场也想借此进行完美的一跃,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 而这一跃的重任,落在深交所肩上。深交所的主板新股及上市业务暂停,一切为创业板让路。深圳市政府甚至推选了20余家公司,作为创业板备选上市资源。 就在创业板呼之欲出之际,形势变幻之快超出人们意料,随着2000年3月的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纳斯达克跌落声誉低谷,而同期中国证券市场的走低,也成为创业板难产的主要因素。 深交所开始漫长的等待,这一等,就是四年。 直到2004年6月,“新八股”在深交所上市,中小板粉墨登场。 2005年8月,当百度以每股122美元的高价在纳斯达克挂牌,互联网重新回潮,那些美好的图景一夜之间又重新回来了。 月初,国务院批复了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在这26条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在加强主板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板块制度创新,为适时推出创业板创造条件。 而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指出,“十一五”规划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明确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关键。要以中小企业板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创业板市场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使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 近日,科技部研究中心创业投资研究所所长房汉廷预计,创业板将在2010年推出。 未来的创业板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高成长,是中小板区别于主板的最主要特征,而日前公布的中小板第三季度报告,似乎在给这个理由增加说服力。 截至2005年10月31日,50家中小板企业披露了2005年第三季度报告。2005年1-9月,中小企业板公司的业绩继续保持了向上增长的良好势头,50家公司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3亿元,同比增长36.70%;平均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2.38%;平均实现净利润3292.08万元,同比增长15.21%;平均每股收益为0.31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11%。 香港前车之鉴 一水之隔的香港,时常被拿来作为深圳的样本,创业板也不例外。 成立于1999年11月的香港创业板,在2000年9月达到960亿港元后,就风光不再,2003年初已滑落至710亿港元,2004年底则再跌至675亿港元。 创业板指数的跌幅则更为惊人,2003年年初香港创业板一度回暖,曾升至3月5日1370点的年内最高位,但此后却一路低走,2004年底指数已跌至988.6点水平,全年跌幅达到17.7%。总体来看,该市场与香港大市相形见绌,市场的交投也日益疏落。 上市公司家数减少,筹资能力降低是香港创业板的致命伤。 统计数据显示,到香港创业板挂牌的企业数目由2001年高峰期的57家企业降至去年只有21家。截至今年10月中旬,只有8家企业在香港创业板IPO。据悉,2004年赴香港创业板进行IPO的21家企业共集资近27亿港元。而今年前10个月,仅有的8家在创业板IPO的公司融资金额也只有约5.5亿港元。同时,香港创业板交投额由2000年的800多亿港元,跌至去年的200多亿港元。 大市值企业的转板也使香港创业板元气大伤,2004年,包括TOM在内的十家创业板企业转板成功,而长江生命科技、凤凰卫视和香港网亦宣布有意转板。 深交所中小板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维佳认为,和香港相比,内地的上市资源更加丰富,资金供给也十分充足,中小板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将会避免边缘化的状况。 大者为美,这样一个定律同样适用资本市场,从这个角度看,不难理解深交所的雄心壮志,在短期内迅速做大,才会避免沦为与香港创业板同样的境地。 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何成颖认为,与香港相比,内地资本市场优势在于筹资能力更强,中小板现有50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113.9亿元,平均每家募资达2.27亿元。筹资能力已经超过香港创业板。但内地资本市场不足之处在于审批手续复杂,随着新《证券法》的出台,新股审核权下放交易所,上市的手续可能会进一步简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