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喜股份夹缝中求生 踉跄现身中小板欲豪赌未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 16:36 IT时代周刊 | ||||||||
邱晨 欧阳明明
中国10大品牌PC制造商之一的七喜电脑最终上市成功,但这并没有解决其根本问题——发展之路,就连七喜电脑也不知道未来迎接自己的是资本市场的坦途,还是新的生存夹缝。进入2004年后,中国PC行业身陷多事之秋,中小品牌制造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偏居广州的七喜电脑有限责任公司虽然谈不上愁云惨淡,但上市对波澜不起的七喜电脑不失为一种“冲喜”。 七喜电脑以中国首家民营PC企业的身份进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交易首日的表现就让人看淡其未来发展前景:2004年8月4日,当天正式上市的七喜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交易代码:002027)以14.50元开盘,最后报收于14.63元。作业新股,七喜股份交易首日的收盘价仅略微超过开盘价。对此,有股评人士建议“原始股东兑现离场,场外投资者观望”。 股市的担忧反映了资本层面对七喜电脑的信心不足,而其浓重的家族企业色彩、关联交易支撑的业务数据、落后的管理体制和遭人质疑的市场战略,无一不体现出要看好七喜电脑实在不容易。同时,业务发展如日中天之时的七喜电脑尚叩不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反却在整个产业初显日薄西山之时一举成功,七喜电脑的做法和动机值得考究。 夹缝里生存 七喜电脑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1990年代中期,国内PC市场上掀起第二波渠道商转型高潮,以赊销5000元电子元件起家的七喜电脑也在此时开始“弄潮”。此前几年,易良峰、刘生和李迅3人联合出资200多万元组建了广州七喜电脑有限公司。在随后4次的增资和股权转让中,原广州天河通用数据设备有限公司经理易贤忠成为最大股东入主七喜电脑,出任董事长至今。 和其他二、三线品牌PC的发家史一样,七喜电脑当时的主要业务是销售电脑配件。在经历了开拓渠道、积累资本两个环节后,七喜电脑选择了发展自有品牌,并于1997年11月推出“HEDY”电脑。1997年是中国PC市场的一个转折点,正是这一年,中国PC市场开始出现“增量不增收”的怪圈。 早期的七喜电脑是典型的“四不象”,它集配件供应商、代理商、销售商和品牌机制造商于一身。在这个时期,它是走“方向优于速度”路线的市场观望者,亦步亦趋地紧跟市场主流动向;而在区域战略上则尽可能“蚕食”华南市场,以华南校园和网吧市场为切入点。从代理索尼周边设备和三星硬盘,以及自产“大水牛”机箱、电源和光驱等PC外设中压低了品牌机配件的采购成本,无法及时售出的品牌机又迅速分拆成配件销售。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前七喜电脑高管人士与《IT时代周刊》记者谈及此事时,笑称“HEDY”是“是配件和品牌机的自由组合”。 1998年的PC市场风起云涌。七喜电脑在华南地区悄然扎根。凭着低廉的价格、良好的人脉及渠道关系,七喜电脑办成了至关重要的两件大事:撬开华南地区的校园市场;成为索尼电脑周边设备全国总代。 七喜电脑避开了抢夺激烈的零售市场,从教育系统、机关政府和初期不为品牌机厂商重视的网吧着手,从侧翼攻入市场。该高管人士回忆说:“1998年,在联想、方正等大型PC厂商无暇南顾的时候,我们当年销售的万余台电脑几乎全部进入华南高校。” 1997年至2000年是七喜电脑迅速崛起的4年。继投资5亿元在广州黄埔开发区兴建占地12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和科研大楼后,2000年第3季度,七喜电脑全面进军西北、华北市场。到年底,其PC销量位列全国前8名。 “我们的成长是顺利的。”易贤忠对《IT时代周刊》记者说。也就在这种不受人注意的夹缝中,七喜电脑迅速成长起来。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