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李荣融资本观析

  前言:作为掌管着11万亿元国有资产的国资委主任,号称“国资第一掌门人”的李荣融,在这个独特的角色定位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在证券市场,李荣融同样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国资委是证券市场最大的终极股权持有者,自成立伊始与证券市场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资委的一举一动,证券市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身为掌门人,李荣融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变化。他感慨地说:“国资委与过去的经贸委不一样,国资委现在对股市的影响太大了。坦率地讲,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好,还得埋头多做一点。”他要求秘书留心每天证券市场的情况:如果上涨或者波动不大,就不用汇报;反之,则要报告。

  国资委成立以来,经历过多次关于国有股减持传言的冲击。2003年7月,刚成立不久的国资委就遇到了一颗“重磅炸弹”:有媒体说国有股减持方案已经确定,股市闻声大跌。但实际情况是:方案只是国资委下面一个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打着国资委的旗号撰写了相关文章,相关业务部门压根不知情。这件事情对证券市场和国资委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李荣融深有感触地说:“目前经常有关于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股要全流通的假消息,这都是恶意炒作。大多数散户不懂,听到传言就抛,结果让炒作者钻了空子,不过目前情况正在好转。解决股权分置的条件已越来越成熟。这件事情宜慢慢解决,需要找到好的时机……[发表评论]

 
令箭如纸薄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样一纸令箭之外,实际上证监会手中并无太多的好牌可出。那么国资委的态度又有没有变化呢?2001年,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的本意是将国有股按市价减持。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清泰说过:“要让国有股卖个好价钱。”2004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多次讲:“国有股现在不想卖。”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年要探索国有资本金运算,要形成一个支撑体系。针对这一新探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不久前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国有资本金运算,收入有几个方向,一是国有独资公司需要集中一部分利润;另一个是多元化企业分红;再一个就是卖一部分国有资产。由此可见,变卖国有资产、减持国有股被国资委寄予厚望,当然越卖高价越好,轻易不会让步……[发表评论]
· 聚焦股权分置鸿沟 最佳解决时机已逝何时能破题 · 中国新时代:国资委扩权 强势李荣融的角色分析
一家人好说话
  一个是掌管11万亿元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一个是规模1700亿元、旨在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国家战略基金,十六大提出的“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将两个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双方已经就国有股海外“减持”改“转持”的主张取得一致,但在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基金的方式上,社保基金与国资委的互动、协调刚刚开始。项氏主张,持之有故。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还有几十亿元的欠账没有交到社保基金的账户上。减持收入欠缴问题,一度让社保基金会非常头疼,也多次和国资委开会讨论。减持改转持后,欠缴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收益也是社保理事会看重“减持”改“转持”的一大原因。如果按照原规定实施减持的话,“企业海外上市成长的收益我们拿不到。”项怀诚说。他举了一个例子,中国人寿海外上市后,按融资额的10%减持了国有股权,按照当时国家规定的汇价换成人民币,交到社保理事会的账户上,但随着上市后股价的飙升,社保理事会两天内坐失6亿5千万美元的可能收益。改转持后,社保基金会自然与海外投资者同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发表评论]
· 社保划拨国有资产方案初定 转持建议已报国务院 · 社保基金划拨国有资产是划拨钱还是划拨股权
减持=自愚自乐?
  如果说对什么是重大利空,什么是重大利好的理解因人而异,是一种主观意识的话,那么,此后不久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讲话对这种所谓的“共识”就构成了客观的讽刺。在那个著名的新闻发布会上,李荣融关于国有股减持的讲话不同凡响。不同凡响之一是李荣融明确表示国有股转让审批权限在国资委,而国资委认为“现在还没有找到能为大家接受的国有股减持方法”。不同凡响之二是李荣融明确表示国资委现在当务之急是搞好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有一个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国有股并不急于减持。不同凡响之三是李荣融明确国有股减持和流通的原则,基本出发点就是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给予保护。李荣融代表的是国资委,国有股大股东,全流通中的卖方,卖方根本无意卖,买方的所谓“共识”岂不是自说自话,自愚自乐?可惜,这种自欺欺人的“共识”至今仍在误导投资者……[发表评论]
· 中国股市全流通的时间表究竟在何处 · 全流通预计6月破题
取决于谁 谁都明白
  在2005年第九届中国资本论坛的演讲台上,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呼吁“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来积极推动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这个难题。“我一向以为,尽快解决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根本的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推不动。一年前也是在这个场合,我说过同样的话,这些看法现在我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改! ”无论李青原这样的改革家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无论6000万中国股民“用脚投票”让上证综合指数“飞流直下”击穿1200点,目前国资委借助手中由庞大国有产权形成的“游戏筹码”,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游戏规则和游戏对手。事实上,以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问题为例,国资委占据的主动权甚至是不可动摇的。早在2004年2月“国九条”出台时,花旗环球金融一位董事总经理在私下就告诉《商务周刊》,“未来中国市场走向,取决于李荣融,而不是尚福林”,尤其是国资委早已对国有股减持问题有了清晰思路的时候……[发表评论]
· 商务周刊:巨人国资委(2) · 国资委证监会两大部门博弈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
· 商务周刊:巨人国资委(4)    
丢西瓜捡芝麻?
  在国资委对减持问题慎之又慎的时候,MBO(管理层收购)却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开展了好长时间。在经历了“郎顾”之辩后,作为国企改革的监管者,国资委严查国企改制的姿态才越来越明显起来。李荣融说,中央最近已经明确,大型国企不搞管理层收购,中小型国企的管理层收购,要区别情况,原则上也要在建立国资委或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明确出资人之后进行。目前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出台规范中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管理层收购的有关具体办法,这个办法是对已颁布的96号文和3号令的补充和细化,最快将在今年春节前后出台。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管理办法》,李荣融表示,目前已与有关部门做过多次交流,内容已基本成型。他说,制定这个办法,目的就是要实现规范,只有规范,市场才能发展,否则就会让投资者遭受损失……[发表评论]
· MBO规范细则临产 操作者称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 “郎顾”之争暂时告一段落:国企改革的制度纠偏
· 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管理办法成型 · 上市公司管理层抢跑MBO?
海外上市 谁是主宰?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国有大企业目前上市的首选地是海外市场。李荣融表示,大国企上市之所以首选海外市场,目的是要通过成熟资本市场的约束,让上市国有企业抓紧规范,然后再回到内地市场。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表现得越好,内地的投资者对公司就越有信心。毫无疑问,海外股市将日益成为内地大型国企上市的主渠道,但这会否进一步引发内地股市的日趋"边缘化"?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没有本国高素质企业的支撑,内地股市的长远发展必然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推动国企和内地股市持续健康地发展,将是管理层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表评论]
· 大国企上市是否应首选海外 · 海外上市愈演愈烈 2005
· 海外上市“舍近求远”凸显制度缺陷 · 谁管海外上市国企股
一视同仁VS合法权益
  一个显著的现实是——中国股市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所处的地位向来就是劣势。同2001年相比,目前的市场格局更加复杂。公众投资者和大股东的利益难以协调,证监会和国资委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的立场也不尽相同。证监会要对市场负责,对投资者负责,因此更倾向于对投资者和市场的保护。而国资委出于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很难对公众投资者做出让步。国资委此前对全流通的态度是“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这一表述甚至有别于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中的提法与国资委所说的“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显然有本质区别……
· 2005资本市场八大猜想 投资基金大机构时代来临 · 环境与投资人:资本市场制度巨变
欲引C股入室?
  “国九条”早有规定,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国有股的转让要进入公开市场。”将非流通股转让纳入证交所管理体系,引入市场竞价原则,从长远来看,是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法人股市场的有力措施,无疑有利于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已有A股、B股、H股乃至N股等不同流通股票的分割,如果再形成C股市场,将形成新的C股和A股“双轨制”定价方式,A股的定价体系可能受到重大冲击。进一步说,非流通股“统一”进入证交所交易,使得市值为数万亿计的国有股法人股减持有了新通道。如果非流通股市场交易活跃,将分流股市资金。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来新的股市扩容压力。而且,这种不会给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扩容,给本来就恐惧超级大盘股发行的A股市场增添了“新愁”……
· 弱市培养利空敏感度 · 中国C股市场即将诞生 国有股减持有望随之开闸
· 下跌恐是C股市场惹的祸 全流通仍只是杯弓蛇影    
“圈钱”还是叫板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批驳了宝钢主业整体上市是“圈钱”的说法。李荣融说,中央企业要为健康的股市努力做贡献,现在上市的国有企业,可以说大部分由国有经济占大股,所以需要更多地关注小股东,需要互相的沟通、互相的了解。李荣融说:“一部分人认为,我们宝钢主业整体上市是‘圈钱’,我可以说宝钢不缺钱,实际上国外许多战略投资者要买它的股,而且要的数量不小。”老李话音刚落,立刻引来股民一片骂声。去年11月, 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强调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股流通是两个概念而非一个概念。虽然指出无论是减持还是流通,基本的出发点都应该对所有的投资者一视同仁,给予保护,但他也表示,目前还没有找到能为大家接受的减持办法。此言一出,股市当即跌去2%,上证综合指数落到了今年的最低点——1307点。市场人士评价,这是国资委对证监会的公开“叫板”,“你搞你的全流通、我搞我的减持。你有你的方案、我有我的意见。问题怎么办,你证监会说的不一定算”……
· 股市变革中的思考 · 谁在————逼空中国?
监管之惑
  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的国资委,其基本职责是代表国务院承担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角色,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从近两年来国资委的举措来看,国资委正在积极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充分显示其影响力。李荣融放话:央企不能在规模上进入本行业前三位,就要进行重组。此言一出,在中央企业中引起了巨大震动。当前国资委管理的178家中央企业中,不是行业排头兵的并不是一两家,所以在安排2005年工作时,往大里做成为不少中央企业工作的中心内容。然而,单凭规模不够大就对企业进行重组,理由不充分。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央企规模的大小,不但有最近两年经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如果国资委以规模论生死,将会导致央企出现围绕主业去“摊大饼”……
· 计划还是市场:国有资产监管走向何方 · 国资委权力可能扩大 警惕计划管理倾向悖论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174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