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兰

  一轮接一轮的政策刺激令步伐放缓的中国经济开始企稳。信贷、货币甚至部分工业指标都有所改善,其中包括采购经理指数(PMI)和出口等等,就连A股也顺势上扬。与此同时,信用利差全面收窄。

  事实证明,中国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行之有效的。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此前再度降息25个基点,为2014年11月以来的第六次,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旨在进一步提振经济增长。其他措施还包括小汽车购置税削减一半至5%、首次购房者的首付款比例从25%降至20%等,二者都有助于推升需求和零售销售。

  此外,未雨绸缪以遏制增长减速已日益成为政治共识,很可能催生更多宽松政策。到2016年初,一年期存款利率很可能还会下调50个基点至1%,而存准率在2016年有望从目前的17.5%再下降300-400个基点。

  虽然这些政策举措有利于增长,且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9%,超过市场预期,但是我们仍预期未来GDP增速将进一步减缓,直到2016年中期,此后将持稳于6.2%左右。虽然中国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但是考虑其成长驱动力正由投资转型至可持续的消费及服务,可以预期经济将减速增长。

  从中国致力于改革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可看出政府锐意改革的决心。更加重视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以及消费将使中国保持中长期稳定。这些都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讨论议题,预计更多支持经济增长的信贷与货币政策方针将出现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2020年)中。

  经济增长疑虑消退,市场对此反应正面,但刺激政策毕竟只能解燃眉之急,而非长久之计。我们认为深化改革才是让世界对中国经济重拾信心的关键。

  尽管我们认为相对于当前的基本面,股市已超卖,但是对增长疲软的担忧不会很快消失,因为增长面临巨大的结构性挑战,且不会很快克服。明显阻碍增长的因素包括工业产能和住房供应过剩,这是经济转型不可避免之痛。中国的制造业显然也受到这种转型的冲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三个月萎缩。

  在各种挑战之下,我们把眼光投向短期投资机会。

  我们注意到,10月初市场对亚洲股票的看法过于悲观,酝酿出一波上涨行情,部分优质股的价值显现。亚洲股票估值位于大跌之后的低点,比10年平均值低23%,再加上有利的宏观环境推动市场全面回暖,促使我们将机会范围扩大至亚洲(日本除外)整个股市,并通过减持亚洲债券来为增持亚洲股票提供融资。

  我们认为,日本、印度和新加坡股市的上升潜力最大。从行业来看,我们看好保险、互联网、医疗保健和电信。泰国和马来西亚看来仍受困于外贸疲软以及各自的问题。对于中国市场,我们建议投资者采取看好改革受益股、防御性策略,注重电信板块和部分医疗保健类股、有强大海外盈利的公司,以及有望受益于政策利好且增长前景乐观的行业和个股。

  我们也认为亚洲高收益债券有投资价值,当前其信用利差在580个基点。中国房地产债券尤其将受益于国内楼市复苏以及流动性改善,目前开发商在国内发行3-5年期人民币债券的利率只有4%-6%,远低于美元债券的7%-10%。

  与此同时,美联储升息将不可避免,很可能发生在12月,或者2016年3月。从历史来看,美联储首次升息后亚洲股票12个月内平均回报率达高个位数。只要加息步伐平缓(美联储正有此意),这种趋势应该不会改变。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脚步渐近,亚洲货币将走软,投资者应该重建美元仓位来加以对冲。我们最不看好印度尼西亚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认为这两种货币有可能跌回近期低点。另一方面,我们预计印度卢比在未来3至6个月将表现最佳,因为印度正在平稳推进结构性改革。

  中长期而言,我们认为中国将在“十三五”计划中重申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定价机制市场化、精简政府机构以及国企改革等经济再平衡措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有望成为改变格局的动因,在传统的国内渠道之外另辟蹊径,重振投资,成为中国未来的增长助力。

  总之,亚洲市场的战术投资机会并不是由于环境变得更好,而是并没有太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