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纠结 成交决定行情高度

2014年06月11日 08:15  金融投资报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林珂

  10日两市双双高开,早盘股指快速探底后逐渐震荡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报2052.53点,上涨1.08%,深成指报7341.66点,上涨1.58%,成交量出现一定程度放大,收盘两市股指站上5日、10、20、60日均线。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市场有望延续反弹,前期高点是反弹的关键点位,放量上破将是积极信号。

  IPO“靴子”落地

  10日沪深两市迎来两则重磅消息,央行[微博]再次定向降准和IPO的二次开闸。其中,央行再次定向降准被视为央行态度的表现。央行发布“定向降准”政策,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既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要,保持适度流动性,对稳定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对股票市场也有正面影响。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降准主要针对涉农银行,定向支持涉农贷款,对汽车金融等实业公司和金融公司、小微企业等予以支持,体现了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有利于促使经济企稳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股市。考虑到此次降准的规模不大,对实体经济和股市的实际影响都不会很明显,主要是表明央行的态度。对于股市而言,短期形成利好刺激,但考虑到经济基本面,反弹的高度有限。

  而央行发布利好政策同时,证监会[微博]宣布对10家过会企业发放批文。在1月份IPO再度暂停4个多月后,IPO将重新进入常态化。接受记者采访的某券商分析师表示:“市场一直在等待IPO‘靴子’落地,虽然扩容压力不可小视,但中长期来看对流动性影响并不算大。前期的调整已充分消化了IPO重启的影响,而证监会正式发放批文则意味着利空出尽。而定向降准虽然利好有限,但在叠加IPO利空出尽影响后,引发市场明显反弹。”

  把握结构性机会

  2146点调整以来,沪指第三次站上2050点,能否站稳还有待观察。从日K线来看,沪指连续上破多条短线均线压制,成交量亦呈现放大之势。后市能否摆脱箱体震荡格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短线反弹或将延续,但反转还言之尚早。

  从技术面来看,沪指月K线正走出“五星横盘”走势,而10日的上涨并未突破横盘星线的实体区间,且相比较而言,当前的量能及涨幅力度仍显不足。广州万隆[微博]认为,股指上涨只为结构性炒作提供有利的回暖环境,但不宜轻言反转。近期护盘利好不断,即使IPO重启也是与降准利好同步而来,反映监管层努力对冲IPO利空冲击的意图。不过,“打新”将使场内资金分流,而IPO“堰塞湖”仍压抑场外资金的入市意愿,供求失衡、信心疲弱难以扭转,因此指数依旧上下两难。

  巨丰投顾则认为,当下需要做的是紧盯市场成交量,一旦市场放量突破5月13日高点,则是市场转暖的信号。对于后市,IPO鞋子落地,两类股有望成为市场的热点。第一类是受益于IPO重启的券商及创投类公司,第二类则是中报超预期个股,尤其是其中的次新股。而受益政策微刺激的板块、国资改革题材以及超跌蓝筹股依旧是中长线配置的重点品种。

  可以看到,近期大盘震荡走势延续,但结构性行情继续上演。广州万隆表示,行情反复证明,只要指数获得喘息之机,则结构性炒作不会熄灭。如前期的并购重组,到近期的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油改、军工、传媒,再到昨日日的TMT等,局部牛股不断。弱市中的结构性行情,题材炒作是“虚线”,产业资本运作是“实线”,并贯穿近期始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深圳国税局拥有16栋别墅海滨度假村
  • 体育中超-恒大宣布4800万签下于汉超李学鹏
  • 娱乐郑爽承认因为自卑与张翰分手 无第三者
  • 财经抚顺铝厂伪造5427份档案套取5亿补助
  • 科技台湾:中国互联网的处女地
  • 博客谢俊辉:如何伪装成世界杯懂球帝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大学欲录夺刀少年八成支持 调查
  • 沙黾农:重磅利好将逆袭A股
  • 皮海洲:官董撤离 独董能否独起来
  • 易宪容:不能以居住正义阻止楼市调整
  • 陈思进:黄金不能抵御通胀
  • 叶檀:不恰当的造城形成封闭经济体
  • 许一力:中信证券为何深陷泄密门?
  • 苏鑫:2014年房价将呈大U型走势
  • 冉学东:打新炒新 新一轮财富盛宴
  • 林采宜:渐行渐深的金融混业
  • 马光远:中国货币政策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