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 股市又该何处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 22:4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2月10日晚间,央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型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5%,无疑,这又是一次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不到三十天时间,央行第三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同时也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这次还是上调了0.5个百分点,冻结了资金大约有3500个亿,政策的“速度和效力”还是不容忽视,不可小觑。

  一年内六次上调准备金率,并且最近三次上调时间“浓缩”在不足三十天的时间内。上调的时间、节奏、步调、力度,在这个被冠以“政策市”、“消息面”等诸多称谓和名头的中国股市中,再加上股市“经济晴雨表”所起到的预示效用和市场功能,带给市场上各个层面的一系列的思考和联想所引起的各种观点争鸣和交锋,似乎又是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硝烟弥漫的“论场”。

  股市谈中“华山论剑”,剑指何端;资本场上“群雄逐鹿”,鹿死谁手?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谈股论金,中国股市中围绕政策风向标所引起的“利好利空”和“利得利失”,虽然早已是喋喋不止,争论不休的老话题,但是每一次似乎永远都是兴奋点、关注点和聚焦点,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力量和魅力,这就是利益方的角逐与博弈。

  利空还是利好,股市何处走何处去?这还是准备金率上调的涉及的老话题,且看专家、学者、业界人士、知名博主、活跃股民等利益相关方再度“角力”。

  调控派的声音:调通胀,加息仍不可避免

  知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对新浪财经表示,通货膨胀率应当控制在3%以内,如果全年通胀高于这个数值应当加息。“今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说明膨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是物价飞涨的情况有回落。上调存准率有助收缩流动性,但显然还不够。”他认为加息不可避免,时间段上要看物价上涨情况。全年CPI应该控制在3%以下,,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应当从紧,应该坚守3%的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此举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加强物价的预期管理,对于资产泡沫形成压力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市场资金充裕,11月份的M2增长了19.5%,M2的余额达到7.1万亿,这么大的货币存量,就要找到合理的货币供应量,适当地需要收紧银根。”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依旧对新浪财经表示,此次上调准备金率收回流动性约4000亿元,如果明日CPI 数据高于4.8%则央行有可能加息。“但是我认为,无论CPI数据如何,从缩短政策实施、表明央行坚定地反通胀决心来讲,应该继续加息。”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意味着降低了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从市场的动向中判断,目前流动性确实存在着收紧的需要。    “年内加息的可能性较小,但相比之下,明年年初再次加息的机率较大。”

  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新浪财经表示,此次上调后,相关银行准备金率将达到18.5%的历史高位。但这一数据与正常时期并不具有可比性,如果结合当前信贷投放量巨大,通胀预期强烈的背景考虑,18.5%存款准备金率并不算高。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博士对新浪财经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市场预期,但加息预期依然存在,短期对股市影响偏负面。近期CPI、通胀以及货币投放压力都比较大,因此杨博士认为市场货币政策依然会偏紧,对股市会形成利空。虽然条存款准备金率靴子落地,但是加息依然利剑高悬。他分析股市即使有反弹力度也不会大,投资者依然要谨慎投资。

  东北证券冯志远分析师认为,央行第六次采用上调存款准备率的办法收缩流动性表示流动性比较充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进入常态,管理层暂时还不愿意加息,主要是考虑升值因素和加重去也负担,但在负利率越来越严重的状况下,加息是最终也是必然的选择,依然维持年底年初加息一次的判断,整体利率存在上调100BP的可能。

  市场派的腔调:A股已提前反应 不改中期运行趋势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央行采用上调存款准备率的办法收缩流动性,略好于市场预期,股市已经有充分的预期,不改变证券市场的中长期走势。他认为央行选择在11月CPI公布之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11月份的CPI数据可能会比较高,预计接近5%。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表示,短期看,前期的下跌已经部分释放了市场风险,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可能是“利空出尽”,并成为引发大盘出现反弹的契机。他认为,在通涨隐患未除,加息等调控措施仍可能不断出台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市场目前缺乏全面持续大幅上涨的条件,但考虑到“稳健”货币政策并非全面紧缩,明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元年,特别是考虑到证券市场在支持经济转型,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市场不存在大幅调整的基础。

  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郭洪钧对新浪财经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好于预期,说明通胀压力在向好的方面转化,下周或现上涨行情。他认为,央行已经掌握并考虑到了CPI因素,不太可能分两次采取加息和上调存款准金率行动。他预计明天CPI数据在预期之内,即5%以内。

  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许维鸿对新浪财经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股影响不大,他认为今年加息可能性已经较小,2800点是买入机会。他分析指出,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较小,不加息的话会利好股市,大盘2800点左右应该是近期的一个底部,在此时买入是一次好机会。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对新浪财经表示,此次上调储备金率主要是调控物价抗通胀,但又避免国际外债经济过分冲击而采取的手段,是情理意料之中的,短期股市可能会出现“扬涨止跌”的反应。他认为,央行此次上调准备金率是对11月份CPI等宏观数据创新高的提前反应,主要是调整过高的通胀预期。“下周一将公布11月份的宏观数据,11月份数据要创新高,CPI可能要超过4.4%”。

  西南证券策略研究员张刚表示,此次上调准备金在预期之中,市场近期的下跌已相当程度反应了该预期。他预计短期大盘有望因为利空的兑现而结束调整展开反弹,建议投资者关注医药等泛消费股。

  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寇建勋表示,上调准备金这一消息对股市将是一个正面的影响,而年内再次加息的概率会大幅减弱。他认为,由于前期的跌幅较大,同时对于加息的预期过高,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比加息的原有预期要好,市场的整个格局会相对平衡,估值也会相对合理,对于整个市场也是一个积极的作用。

  新浪财经第三次调查:网友分歧依旧大  预期股市上涨有所增加

  针对央行年内第六次、最近30天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如何,广大网友这次又有何看法?新浪财经第三次次发起专题调查显示,

  57.1%新浪网友依旧认为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有效抑制通胀,25.9%认为能有效抑制通胀。同时43.6%认为此次调整会让股市大跌,41.6%认为股市会上涨;14.8%表示不好说。截至发稿前,29755人参与此项调查。

  与之对比,新浪财经第一次调查显示,63.5%新浪网友认为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有效抑制通胀,21.2%认为能有效抑制通胀。同时45.5%认为此次调整会让股市大跌,38.4%认为股市会上涨;17.1%表示不好说。截至上次发稿前,27133人参与此项调查。

  新浪财经第一次调查显示60.1%新浪网友依旧认为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有效抑制通胀,20.1%认为能有效抑制通胀。同时44.5%认为此次调整会让股市大跌,37.2%认为股市会上涨;17.1%表示不好说。截至发稿前,128008人参与此项调查。

  三次调查数据表明,针对央行年内第六次、最近30天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政策,网友仍然是形成势不两立的两派,对股市看涨看跌依然是截然不同,观点鲜明。但是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有效抑制通胀的比率有所下降,认为能有效抑制通胀的比率有所上升;同时认为股市将会大涨的网友投票率也有所上涨,可见广大网友对央行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态度有所变化。

  同时网友在微博留言显示对此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反映不一,各有看法:

  新浪网友@左瑜拼搏在新浪微博认为,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决定于2010年12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8.5%,创历史性最高,估计能圈回资金3500亿! 看来通货膨胀的现象依然高居不下,也看出央行宏观调控的力度!

  新浪网友@骄阳里的花005在微博中认为:准备金上调而不是加息,这条消息能否被市场解读为近期不会出台加息?如果是这样的话,市场似乎有了做多的理由。

  新浪网友@沐浴1208#准备金上调#在微博中埋怨道:感觉好像没有办法控制通胀了?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贬值,就是工资不膨胀也!

  新浪网友@江湖流浪客的地盘#准备金上调#乐观认为,利空出尽是利好!下周一继续反弹的可能性更大!微笑的动力:存款准备金上调,靴子终于掉下来了。(永飞 发自成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