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量价配合良好 犹疑中继续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4日 09:37  上海证券报

  本周沪深A股市场连续上涨,呈现单边上行态势,沪指成功站上了2500点整数关口。从盘面上看,房地产、原材料、汽车、工程机械、煤炭等周期性行业股超跌反弹轮番上涨,对股指形成了有力的推动。尤其是农业银行不但没有破发,反而是一步一个台阶,周五更是大幅拉升有效维系了市场人气。而在股指逐步上行的同时市场成交量也配合良好,周五大盘在触及30日均线阻力后虽然涨幅有所收窄,但成交依然维持适中水平,市场信心有所抬头。

  中报行情已经展开

  作者:应健中

  农业银行平稳泊岸,而上市公司也正好进入中报业绩披露期,上证指数成功地在2300点上方完成筑堤,围绕着中报题材沪深市场展开了今年下半年第一轮攻势。

  农业银行上市犹如扛住了IPO汹涌的洪水,2.68元的发行价不破使整个大盘银行股有了坚强支撑,市场底部就这样守住了。尽管占据上证指数权重很大的大盘银行股没有强烈的攻势,今年下半年就很难见到大行情,但是反过来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大盘银行股守住了就守住了市场底线,只要这些巨无霸个股跌无可跌,今年市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跌到底了。

  近期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了,这种活跃从如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第一,成交量开始渐次放大,农业银行上市后明显感觉市场有新资金介入。市场钱多了,股票就涨,股市说到底还是靠钱来推动的;第二,市场中各种题材消息频繁传播,不管真真假假,说明市场上博弈的资金又开始活跃了,人们炒股票的激情开始聚集了;第三,围绕中报,由于业绩增长和分配方案的诱惑,相当一部分个股都有资金提前潜伏,市场游资再度活跃;第四,本周上市的新股申购者盈利丰厚,原先上一个套一个局面已经改观。这既有发行价降低因素,也有市场炒新股资金再度聚集的原因。

  前期大盘在2319点至2500点间形成了一个箱体整理态势,在这个箱体中上证指数足足走了30多个交易日。本周大盘在突破了2319点至2500点箱体之后已经进入2500至2700点的上一个整理箱体,而60天均线正构成一定压力。本周60天均线落在2580点,围绕这个点位多空双方将有一番艰巨的争夺。

  目前正值上市公司中报公布的高峰期,由中报带来的业绩题材以及分配题材正逐渐引发个股行情,现在突然涨起来的个股十有八九都与中报有关。无论出于什么动机,自救、老鼠仓、信息泄露、主力提前潜伏……中报都是一个借题发挥的题材,所以今年夏季行情不会寂寞。

  中报行情已经展开,在未来的两个月中个股会相当活跃。要在中报行情中成功博弈,可以关注如下几点:其一,市场热点将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之中,这批股票由于发行价高财务数据比较漂亮,那些高送转个股大多数出于这两个板块;其二,中报出台之后黑马变成白马时,对那些业绩和分配方案优秀的公司要看其K线图走势,如果已经炒得很高,则要小心主力利用中报出货。股票好如果性价比不好,那也不是好股票;其三,盘小、有业绩支撑、资本公积金含量高,此类股票在中报行情到来时会受到市场青睐。即便在此次中报时没有高送转方案,在以后年度分配中也可能会有股本扩张机会,值得长期潜伏。(应健中)

  抄底的底气来自何方

  李志林

  这一两周来,市场在众人都认为2319点不是底时出其不意地快速拉升了250多点。抄底市场的底气从何而来?

  “二次金融危机和经济二次探底”是一个伪命题。全球金融危机下的2008年股市,从6100-1600点的惨跌留给了人们太多太深的惨痛记忆。所以今年春天以来,当希腊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后,在某些经济学家的强力渲染下很多人认为希腊危机将演变为欧洲危机,再演变为全球二次金融危机并导致第二次经济探底,因此股市还将跌到1600点。其实这是杞人忧天,一是因为历史的重演需要间隔期,2008年第一次金融危机过去仅两年都不到,怎么可能爆发第二次?二是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症结在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及其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化和杠杆化,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所以影响范围有限。三是因为英国股市现又重上5300点,德国股市重上6100点,美国股市重上10300点,这怎么会是全球第二次金融危机的表现?有主见的人据此就不会相信蛊惑人心的“二次危机”论,勇于抄底。

  “五大利空”是庸人自扰。上半年A股市场从3277点到2319点的30%的暴跌,是由“加息”、“将发生严重通胀”、“经济将二次探底”、“刺激政策将退出”、“房产税即将开征”这五大利空传闻造成的。但是7月15日公布的上半年良好的经济数据已排除了前三个利空;高层在中美论坛和国际舞台上的一再表态也消除了第四个利空;财政部官员近日关于房产税试点将于2012年开始推行或无时间表的表述,以及温总理“下半年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的讲话,实际上将第五个利空也予以排除。既然导致上半年千点暴跌的“五大利空”在今年下半年都不存在了,那么其背后原因就必然转变为“五大利好”,2319点就自然是下半年的底部。收复1/2或1/3失地,便是顺势成章的事;就应该大胆抄底,而不是还要等什么利好。

  “右侧交易”成了大盘助推器。从5月17日-6月28日,大盘在2500-2600点搭了一个半月的平台,无论从基本面还是从估值或是从跌幅,这一带都可视为底部。但做空主力借助于农行发行价定为2.68元,硬是用“6·29”暴跌击穿了这一平台。随后各媒体上可频繁看到基金、券商、机构的身影和文章,反复强化一个主题:“还有更可怕的第5浪下跌,可看到2000点,甚至1600点”,“中小投资者不要在左侧抄底,而应做右侧交易”。这是为什么?除了利益,还是利益。因为击穿2500点“挖坑”,制造诱空陷阱,是为了让主力抄底,拣恐慌性割肉盘。而所谓的“右侧交易”就是等主力填满坑、建好仓、收好口袋,完成左侧抄底,并且当指数站上30天线后才叫人们去追涨。在我看来,主动抄底就应在左侧,即地量(447亿)、地价(2319点一线)、2330点上方连续收盘不破、技术指标底背离、市场普遍绝望、没人敢说底时。虽然抄底时的指数只比现在低6%-7%,但抄到新兴产业小盘股的股价却比现在低了20%。这样你就敢重仓持股,并且拿得住底部筹码,等待收益最大化。

  资金跟着社保跑步进场。“抄底应该听谁的?”有人认为要听大机构的,但是2007年底,20大机构看2008年涨到8000-10000点,结果2008年跌到1664点。2008年底,20大机构都认为经济不好,2009年上半年将走L形,不会有行情,结果指数从1700-3478点,涨了一倍多。2009年底,20大机构又一致看2010年上半年能涨到4200-4500点,结果一路跌到2319点。没有一次对过;再说基金,在历次大底时都看空,在大顶时都看多,成为市场反向指标;有人主张听专家的。其实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赢家与输家。连大科学家牛顿在投资股票遭到惨败后也无奈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测股市中人们的疯狂程度”。至于创造出波浪理论的大师们,更是在股市中输得精光;A股市场中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可信者,那就是社保基金。因为998、6124,、1664、3478、2319,各个历史大底和大顶它都抓准了,因为它事关亿万群众养命钱的安全和增值,因为它能在混沌、模糊、矛盾的舆论中最准确地提前把握经济大势和政策转向,因为它是所有机构中最有无形号召力的一家。上周在2400点一线有报道说,社保基金20-30亿火线增仓抄底。紧跟社保跑步进场抄底者,这次无疑又赢了。

  这里再对投资者提个醒,大盘股难当行情领头羊的重任,最多是补涨、上一台阶整理的份。唯新兴产业概念股、购并重组概念股和消费升值概念股,才是抄底首选。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以长线视角看待本地股整合

  桂浩明

  在A股市场中上海本地股一直是一个很特殊的区域板块,其特点是数量多但多数企业规模不大,并且主要从事传统行业,业绩也很一般。长期以来这些企业都面临一个通过资产重组、调整产业结构以重新焕发活力的问题,而在证券市场上人们也每每以此为题材进行炒作,在某种意义上上海本地股行情几乎就是与整合相关联。最近上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谈到要加快上海国资整合,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利用资本市场,对现有的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上海百联集团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停牌激发了人们在这方面的想象空间,而日前华谊集团旗下几家上市公司股价的集体异动更是表明了投资者在这方面的强烈预期。

  不过在这里人们应该明确的是,不能以之前资产重组题材的习惯思维来看待上海本地股的整合,更不能以急功近利心态对待整合的效果,对于上海本地股的整合应该有长线视角。大家都清楚,对于上海本地股来说现在并没有很大的“保壳”压力,多数公司虽然盈利能力有限,但基本上还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结构老化,同时企业也缺乏明确的增长前景,并且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而从更深的层次来说,上海现在正面临产业转型,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那些一般加工业则需要向外转移,以实现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需要培育、发展相应的新兴企业,并且让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争取加速发展,因此就有了一个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显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上海本地股来说,一方面需要通过整合来做大做强,同时通过整合实现“腾笼换鸟”,为新兴企业提供壳资源,使得其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无疑这与人们的习惯认识不同,以往谈到资产重组就是为了“保壳”,因此不是注入优质资产就是干脆让别的优势企业借壳上市。这样做对于快速提升公司业绩是有明显效果的,所以也就成为一个投资者很热衷的题材。但是要整合上海本地股这种传统做法就未必行得通,因为上海的转型是全方位的,以前的优质资产很多已经上市了,现在要再拿出更多新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不大。同时那些新兴企业则还在培育过程中,本身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至少在目前还称不上是什么优质资产。因此,整合更多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它不可能很快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就以百联集团来说,几年前它就把旗下两家上市公司整合为一家,现在来看规模是做大了,但效果的显现更多是反映在内部关系的理顺以及竞争能力的加强上,至于收益状况的改善恐怕现在还并不是太明显;上海现在还在搞出租汽车行业的整合,这当然有助于体现规模效益,但是要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也不是太容易的。至于一些上市公司在重组以后演变为一家新兴企业,担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任,并且在建设“两个中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方面的想象空间的确很大,但要具体落实并且显现出效果,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应该看到,上海本地股整合是大趋势,在各方面力量推动下其速度会加快,在未来一、两年中将会有相当一批企业进入到整合行列之中,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操作机会。只是这个整合将有一个不太短的过程,需要以长线投资思维来对待。如果人们把上海本地股整合视为一个短线炒作题材,那么不能说题材本身不存在,但是对题材的理解与挖掘是不恰当的。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借助护盘力量大盘顺水推舟

  阿琪

  为了更好地给农行保驾护航,上交所决定提前把农行从本月29日起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券(《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融资融券标的证券为股票的,应符合“在本所上市交易满三个月”的条件)。提前把农行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券给农行护盘资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从29日开始就可以把目前大量买入的护盘筹码融出去,从而可以把农行未来可能下跌的风险转嫁给融入股票的其他投资者;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把目前买入的护盘筹码作为抵押券去融资,融来的资金可以继续“护”。因此,这个“开后门举措”等于给护航农行的资金上了个“保险”。如此“煞费苦心”的护盘举措也给市场其他投资者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从而使行情在2500点一线获得了目前的企稳态势。不过,无论是个股还是大盘,一个“护”字凸现的行情整体仍处于弱势状态。

  在“护”的氛围中、在“调控放松”的舆论鼓噪下,本周市场以房地产、原材料、汽车、工程机械、煤炭等周期性行业股的超跌反弹为契机,以部分“骑墙派”机构的补仓为动力,出现了颇有气势的弹升行情。令人惊奇的是,从本周四后市13:40时开始,存在护航力量但不计入指数的农行出现了一波创出上市新高的拉升走势,大盘指数也同时上行创反弹新高。这种行情可解读为,行情本身有技术反弹需求,各类投资者有做“吃饭行情”的迫切意愿,政策面正处于上半年调控后的观察期,市场正处于题材丰富的中报期,这时候有护盘力量的存在市场必然顺水推舟,并借势向上蚕食2500点以上的密集阻力区。

  不过,在大局上我们仍需要清醒的是,目前无论是基本面形势还是流动性状况决定着目前的市场只是一个反弹行情,还不具备大翻身的基本条件,以景气度已经明确衰弱的周期性行业股为突破口的行情也只能是反弹性质。尽管行情目前已经挺进到2560点一线,但上档仍存在着2590点这个6月份整理平台的阻力区、2630点4月份回落以来的市场平均受套成本阻力区、2680点5月份井喷反抽阻力区、2700点更是1664点以来市场平均成本的层层压力带。因此,行情整体仍处于跌易涨难困境中。

  下周将是7月末,决定行情能否继续安稳在2500点以上运行的可能是8月1日即将公布的7月份PMI(采购经理指数)。作为最重要的经济领先指标,在6月份、5月份连续环比下跌1.8%之后,如果7月份PMI数据继续显著跌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加速回落势头已经开始。这对目前反弹势头正酣的周期性行业股,以及大盘走势将会是个重要的遏止因素。因此,月末这一周的行情当以谨慎整理态势来观察数据的披露,周期性行业股在超跌反弹乏力之后个股行情的重心必然会重新回到中报题材上。需要注意的是,中报题材正在从“炒预增”向“炒送增”转化。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股市不确定吗?

  文兴

  在股市上亏钱的道理有很多,无非是大环境啦、政策啦、经济二次探底啦、流动性啦等等。考虑了这么多的利空因素,股市是出现了相应的调整还是没有出现呢?要知道2010年上证指数开盘可是3289点,这就表明了一点,那些不利于股市上涨只促使股市下跌的因素已经在市场中发挥作用了。那么还有新的利空因素吗?不知道。那就预测一下吧。

  农行发行了,也上市了,要再来一个比农行大的IPO新股发行似乎也想不出来了。其实一段时间来指数在跌在下行,但是同样一段时间来资金确实在持续流入。要知道农业银行这可是一单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了,全世界都在看着农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表现。所以之前参加电视节目时主持人问笔者农行会不会破发?笔者回答不会。周五看看农行走势,创下了2.84元的新高,给市场带来的是显著激活人气的作用。

  那么问题就简单了,把大盘当做一个股票,现在敢不敢买?回答也是清楚的,我认为当然敢啦,理由是我判断2010年年底的大盘指数将高于7月17日时的大盘指数。既然看好2010年的年底行情,那还关心现在是不是底部干吗?看多而且可以做多。

  笔者做了一个假定,就是假定我们是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针对目前的基本面情况你会出台什么政策。因为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大,笔者的结论是出台新政策的时间之窗已经悄然打开。农行不但发行了、上市了,而且没有破发!那些护盘的资金没有自己对后市的预期吗?笔者面对农行在2.68元处无比巨大的买盘,也只能说“这是人民币,不是橘子皮”。如此巨资敢于入市,何况普通投资者呢?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周,开盘时上证指数2399点,收市2572点,一周上涨7.2%。朋友说这周股市让你说对了。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无意识地离开了时间这个因素。的确,基本面上不利于股市上升的因素还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在分析时千万别忘记时间的作用。三个月前的利空因素放到现在效果等同吗?显然不一样,几百点的下跌也应该消化了这些利空因素吧。同样2000点,一个市值巨大,一个市值一般,其中的含义一样吗?

  我们常说等待也是一种投资策略,其中就是让时间参与进来了。股市下跌不会没有尽头,越是下跌离上升也就越近了。对于我们走过几次熊市的人而言,熊市真的给人们带来机会。

  人们常常感叹道,光阴似箭,失去的无法回来。股市不是这样的,有了牛熊转换就有了让你重新再来的机会。我们都是成年人,想不想从学生时代再来一次?人生是没有这种机会了,但是股市有。

  都说股市是不确定的,但是股市能让人再次重来倒是确定的。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基金又成了反向指标

  王利敏

  随着本周所有基金二季度报表的公布,人们发现基金群体又一次成了大盘反向指标。与历史上多次出现的“买在最高点”、“抛在最低点”一样,近期2319点的阶段性底部无疑又成了基金群体集体恐慌性抛售的“杰作”。

  据统计,基金群体在整个二季度内平均仓位从一季度末的81.95%,急速减持到了二季度末的73.25%,大幅减少了8.7%的仓位。正是作为市场主力的基金群体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大规模方式集体抛售股票,从而使大盘从3181点暴跌到了2319点,大跌了862点,跌幅高达27.1%。

  也许有人会说,基金作为投资群体中的一员,当然有自由抛售股票的权利,但至少有几点是值得市场质疑的。首先,地产新政的推出虽然是利空,但该新政推出之前地产股已经大幅下跌了。例如万科已经从3478点时的14.9元跌到了9元,其他地产股的跌幅类似,是否有必要再度大幅杀跌?众多银行股此前也已经大幅度下跌,是否有必要再度杀跌。作为对基本面有充分研究能力的基金群体,显然是过度恐慌了。

  其次,基金群体在4月份大幅度减仓时仓位只有80%左右,并不是处于牛市高峰时的近90%,所以即使减仓也没有必要急速进行,而且更没有必要一口气大幅减持到73%。73%是什么概念?是接近于熊市水平。众所周知,今年的宏观调控是国家主动性调低经济增长速度,不是经济恶化,仓位没有必要降到熊市水平。

  再次,正是由于基金的疯狂抛售,大盘出现了雪崩式的下跌,基金本身也成了受害者。据统计,基金二季度共亏损了3513亿元,而一季度亏损额仅仅只有884亿元。环比亏损扩大了3倍多,亏损额仅次于2008年大熊市的第一、第二季度,成为史上第三大亏损!

  现在回过头看,随着基金的抛售结束,7月初大盘迅速从2319点回升,到本周末已经高收于2572点,并且快速收复5日、10日、20日、30日等多根均线。2319点一带作为基金群体砸出来的一个“大坑”,则又一次成了基金群体“抛在最低点”的历史见证。

  耐人寻味的是,当基金频频减仓之际保险资金却屡屡抄底买股或大量买入指数型基金。近期在2400点再度出手大幅增仓银行股,从原先的增持筹码转为战略性增仓;众多实业资本则连续几个月不断增持股份;社保资金宣布将投资股票比例提高到30%,7月初新增的30亿元资金已经完成了建仓。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基金现在手中现金已经高达5000亿元之多。由此可见,基金二季度的大规模减仓客观上为众多其他市场主力抄底建仓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而自己则“腹中空空”。

  当基金群体仓位几近历史低位时,近日大盘出现了“六连阳”式逼空走势。追涨还是等待?也许再度成了本周末众多基金经理的烦恼。(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