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市冷对经济复苏 大盘远弱外围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7日 07:0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绿脸A股”背后的三大逻辑

  □本报记者 周文渊 北京报道

  截止到北京时间4月26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络搜索公司百度股价上涨至645.76美元,早已成为纳斯达克第一高价股。巧合的是,上周末笔者偶然看到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的一篇文章。文章表示,加拿大金融学教授王维的研究显示,海外市场的股票在更名时加入“中国”两字往往能享受到溢价,中国概念的炒作已经如2000年初的网络科技一样风靡起来。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海外股市持续显现的“中国热”、国内强劲的经济复苏却对应着A股近八个月的“凄冷”。

  2010年以来,中国股市或者更严谨一点的说法中国主要指标指数一直大幅落后于海外主要股指。截至2010年4月26日的统计显示,年初以来道琼斯指数上涨6.91%、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上涨6.54%,东京日经225指数上涨5.87%;同期上证综指下跌9.39%,沪深300指数下跌11.29%,中国主要指数的表现不是全球最差,也应是次差了。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讲,看好中国就应该买入中国资产;从经济实体来讲,强劲的经济增长对应股市上扬。但是,现实却与理论出现明显的背离。为什么伴随海外股市牛蹄声声的是中国A股的震荡下跌?

  逻辑一:“透支”导致还债

  江湖中流行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A股2009年前8个月的飙升和2009年10月后指数的反弹,分别对应着“充裕流动性导致的估值扩张预期”和“经济复苏预期明朗带来的业绩提升预期”两个阶段。2010年以来A股的疲弱似乎就是为了“还债”。

  最初在2010年1月上旬央行出乎意料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公布严格的信贷控制计划,货币政策由“宽松”逐步转向“适度合理”,这直接点刹1月初以来的反弹行情,A股开始调整;2010年4月中旬,面对几近“疯狂”的房价,政府再出重拳遏制房地产的投机之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直接导致股市中以地产、金融为首的权重股应声下跌,由此拖累股指。

  总结下来,2010年A股“凄冷”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点,即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和房地产政策的严厉调控,这形成了对资产价格两个极为不利的预期,即流动性收缩预期和经济增长见顶回落预期,似乎对A股而言要出现“双杀”局面。不管真实的后果是怎样,但是这种预期对A股而言却是致命的。

  逻辑二:内外“复苏”有别

  相反,海外的形势却大为乐观,美国经济在经过一年时间的衰退之后,逐步完成经济体的内在调整和复苏,美国房价止跌回升,失业率止住颓势,在一季度业绩超于预期和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海外股指的持续上涨。

  同样是经济复苏,为什么海外持续上涨,A股却萎靡不振,这恐怕要溯源到经济复苏的模式。2009年四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推出,接近10万亿的新增贷款,迅速推升中国经济增速,房地产从2008年四季度的自然调整也戛然而止。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实现率先复苏,形势一片大好,但正如一个突然增肥的胖子,其内在的健康遭到广泛的怀疑,一旦出现冲击,稳定性和持续性将很危险。

  与中国不同,美国虽然也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市场化的策略使得次贷危机的导火索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近两年的调整。上周五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的新屋销售数据强劲反弹至8个月高位,显示房地产市场的颓势已经得到有效止住,与房地产数据相应的是,众多公司的财报超出市场预期,这使得市场相信经济确实出现复苏。美国的复苏虽然走在中国的后面,但是其复苏的持续性、稳定性更能令人信服。从而,两个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预期,走势也出现明显差异。

  逻辑三:“逐新”情绪升温

  当然,中国股市也并非一无是处。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成为2010年中国股市的最大亮点。统计显示,截至4月26日,中小板综合指数年内上涨12.33%,与纳斯达克指数的11.5%遥相辉映。仔细分析2010年以来取得超额收益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可以发现这些股票都具备一个显著特点,即多数属于“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概念。

  为什么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众多机构要“逐新”?站在过去的肩膀之上,让我们来看看短期的事情和长期的趋势。短期来看,此次房地产的调控决心之大、力度之强,使得市场相信如果房价不出现明显下跌,后续政策将继续加码。“货币政策紧缩+地产调控”将会使得市场延续股指“凄冷”格局,除非出现房价适度下跌和通胀稳定,否则市场难有转机,所谓的“风格转换”基本难以出现。长期趋势方面,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经济模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将是一个必须迈出而且正在迈出的步伐,从大周期的角度来看市场,传统产业股票市值和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类股票市值的成长性将出现天壤之别,此消彼长之间,“抓小放大”或更为明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