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指年线争夺还将继续 A股市场调整仍需时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4日 04:22  上海证券报

  本周市场在利空阴影笼罩下先跌后回稳。周一受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外围股市大跌影响,跌幅达4.79%,创出2009年9月1日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周二顺势下探全周最低点2941点,而后止跌走稳,周五市场在上调印花税传闻和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利好交错影响下在3000点附近上下震荡。周内日成交金额保持较高水平,显示多空分歧较大。而权重股普遍走势不佳,造成周四、周五大盘连续两日收至3000点之下,市场所预期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交易带来的风格转换依旧停留在期盼之中。

  年线争夺还将继续

  上周市场还在争夺半年线,本周大盘发生“塌方”,市场多空双方开始争夺年线了。如同地球进入“震动模式”,股市也开始大涨大跌出现了激烈震颤。

  值得关注的是,半年线已经以每天1点的慢速调头下行,目前落定在3127点上;年线上行速率开始减慢,每天只上行2点,目前落定在3014点左右,这表明市场重心开始下降了。这次打压房地产市场的势头超过以往,对房贷收紧既降低了银行的房贷业务,房价下跌也可能加大银行房贷的风险,所以房地产调控新政理所当然对房地产股票产生利空影响,但这毕竟只产生点上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还是银行股,这是面上的影响。工行、中行、建行等在前几波涨势中涨倒没涨多少,眼下跌起来却使市场惊心动魄。这些大盘权重股下调使指数直接跳水,拖累整个市场,并击穿年线,这是近一年来的第一次。年线防御战已经打响,接下来在年线附近多空双方还将有一番鏖战。

  值得注意的是,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亮相恰遇市场进入如此激烈的“震动模式”,使市场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当然也带来了新的赔钱模式。就融资融券而言,由于现在大家对融资比较熟悉,而对融券陌生,所以碰到这轮跌势,融资者赔得一塌糊涂。加上融资规定只能买指数股,而此次跌的就是这批股票,所以这轮跌势让人长了见识也长了记性;而做股指期货的反倒无所谓涨势跌势,关键是要认对方向、跟对节奏、跟对队伍。不过做股票的人大多数有点多头情结,而如果多头情结带到股指期货中去,这次也会输得比较惨。

  市场反复出现的热点还是在新股、小盘股、题材股上。尽管本周指数重心已经大大降低,但那些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依然炒劲十足,每周七、八个新股发行和上市为新股炒作源源不断地提供了炒作题材。所以尽管今年股市变得如此的诡异,到目前为止时间已经差不多过了三分之一,上证指数还在年开盘底下200多点苦苦挣扎,可个股炒作的热闹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市场应验了个股的“马太效应”,会涨的股票不断上涨,不会涨的就是趴着不动,甚至于跌起来汹涌。

  由于年线争夺还将继续,在当下的震荡行情中操作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把握好节奏,大跌大买。震荡行情还可能继续,毕竟在3000点以下位置还是属于安全区域,急跌入货乃明智之举;其次,选股以小盘、高资本公积金、高盈利的新股为宜。这批股票不在于获取短期收益而在于长期发展,重启IPO以后新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中依然有许多值得挖掘的金矿;最后,手中有资金的,在目前批量发行的新股申购中依然能获得一级市场的平均利润。这种“傻瓜”投资是去年7月份以来,乃至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积小赚为大赚的机会。(应健中)

  充分认识股市调结构的“四变”

  李志林

  当市场上一批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幻想并呼吁市场风格转换到大盘蓝筹股上来时,“4·19”大跌150点以及其后三天来大盘股的破位下跌,人们终于从股市调结构的严峻性中惊醒过来。

  流通股比例由小变大。2007年10月6124点时,股市流通市值是10万亿,而2010年4月16日3130点时,在指数跌了50%情况下流通市值反而达到了15.8万亿,增加了近60%。这既有大小非解禁的原因(流通市值由30%上升到70%以上),又有IPO和再融资的原因(如3月份IPO298亿,再融资528亿)。一旦下半年农行上市、国际板开设、全流通比例增加到90%以上,供求还将进一步失衡。

  基金由“控盘者”变成“大户”。2007年12月份基金市值占股市流通市值35%左右,这是“后5·30”行情大盘股能够领涨冲6100点大关的最重要原因。到了2009年8月,基金市值一度占股市流通市值的40%。但是现在基金市值仅2.86万亿,大为缩水,仅占流通市值的15%-16%。基金沦为大户,根本无力撬动10大权重股和上证50指数,更不要说撬动沪深300指数了。再看对市场最有指向意义的M1,1月份是38%,3月份下降到29.9%,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市场资金在减少,大盘股和股指的水位必然降低。

  大盘股从“定海神针”到被日益边缘化。A股市场10大权重股的市值共8.4万亿,相当于俄罗斯2007年的GDP总量,因而过去一二十年中蓝筹股从来就是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但是由于调结构、抑过剩、抑高房价以及将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产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的政策取向,使属于传统产业的大盘蓝筹股难以担当重任,难以取得超额收益,并且还受到许多政策不确定性的困扰,甚至遭到结构调整、抑制过剩的压制。因而随着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线投资者的离场,蓝筹股的中流砥柱地位不得不让出来,其流通性日益降低,其股价不得不下一台阶,只能以分红收益率与银行储蓄率之比来定位。

  市场盈利模式由“从大”变成“从小”、“从新”。20年来,明明小盘股最具成长性、股本扩张性和中长线暴利性,但是由于价值评判标准的误区,小盘股行情屡屡遭到政策挤兑。但是由于今年国家实施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崛起的国策。没有大小非减持压力、拥有400多只股票的中小板,拥有70多只股票的创业板,以及沪深主板中的中小盘高科技股,就成了A股市场上新兴产业的代表。基金、QFII、社保、私募、游资、中小投资者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挖掘增长模式新颖、盈利增长确定、年报、季报和半年报均高增长的高科技股。这样,市场盈利模式变了:“抑指数做个股”、“弃大扬小”、“弃旧扬新”日益成为市场共识。

  虽然在这场股市调结构过程中有一部分个股和一部分投资者陷入痛苦,但是有更多个股和更多投资者却获取了丰厚收益和欢欣。这是市场投资理念的革命,是价值的觉醒,是新潮流的呼唤,是后危机时代的出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把一段时期来的“八二”和“二八”之争,视为创新与守旧之争,新兴与传统之争,超限战与常规战之争。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大盘股还会有机会吗?

  桂浩明

  有关大盘股的投资机会问题,最近市场讨论是比较多的,但看起来远远没有能够达成共识。特别是在股指期货交易正式开始、融资融券规模有所放大,以及中小板、创业板个股出现高位震荡之后,又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大盘股。

  其实去年年中以来大盘股就一直缺乏机会,以至很多期盼市场风格转换的人士一直不能如愿。不过在当时人们对此还并不着急,认为大盘股仍然有很多利好没有兑现,譬如业绩良好,还有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这种事件的正面推动,再加上与中小盘股票的价差越拉越大,而所有这些因素都是能够促使大盘股发动行情的。但是大半年过去了,大盘股的这些利好也一个个得到了兑现,然而大盘股还是没有出现明显上涨。为什么?仔细想想问题也很简单。

  其一,大盘股业绩的确不错,但这里有恢复性的成份,而在宏观环境趋紧情况下其业绩受到的拖累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就制约了行情推进。其二,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虽然会对大盘股产生一定的交易性机会,但是在目前环境下这种机会几乎就可以被忽略。现在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不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因此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原因而现在就去买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样本股;而融资融券现在的规模实在太小,还无法对行情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三,现在的确是部分中小市值股票涨得很快,也很高,与大盘股在市盈率上的差距超过5、6倍的不计其数,但是现在多层次市场体系已经大致形成,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从中找寻到了各自的操作重点与投资方向。譬如热衷于投资创业板的,往往是习惯于在高价股上寻找机会,对于股价虽低,但起伏有限的大盘蓝筹股就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大盘股与其它板块之间就不太容易出现资金互动。而且现在是驻扎在大盘股上的资金有流向中小盘股的趋势,沪深300指数样本股的成交金额过去与深市所有股票差不多,现在只有后者的75%左右。显然现在市场上的活跃资金正大量聚集在中小盘股票上,大盘股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自然难以形成像样的行情。

  当然,大盘股有价格优势而且估值低,有的股息率就高于银行利率,这使得它们具有相应的抗跌性,在没有意外利空情况下很难继续深幅下调。但是从现在的资金供应局面以及市场氛围,再有投资偏好来看,大盘股不具备吸引新资金的条件。因此,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它们是缺乏机会的。而问题还在于,由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新的事件来促使人们对大盘股产生发动行情的联想,因此大盘股的沉寂恐怕就不会是短时期的事情。

  应该说,如果调整思路,从获取稳定回报角度而言大盘股也并非没有投资机会。作为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也会获得合理的估值,拥有适当的投资者。只是就现状而言,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真正出现这样的投资群体。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指数没涨”并不表明不会深度调整

  阿琪

  目前市场有两种行情,一种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小盘股和题材股行情,另一种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大盘蓝筹股行情。对于小盘题材股行情人们在不可思议之余已普遍感到恐惧和厌恶,只是行情持续不跌,投资者也不知道小盘题材股行情何时终止。因此,行情的观赏价值已经大于操作价值;对于大盘蓝筹股行情人们在无奈之余已经从失望转向绝望,连蓝筹股最坚定的持有者——各大基金也已纷纷加入到抛售行列。如此决定着,虽然目前市场仍是“跌指数、涨个股”格局,但行情一旦转入实质性调整,将是大小盘共跌的局面,不存在风格轮换的可能!

  目前仍有许多投资者认为,指数很低,行情没有深入调整的理由,即使调整空间也不会很大。但需要认识的是,股市涨跌的本质因素是供需关系。2007年6124点时A股最大流通市值是10万亿,目前指数虽然在3000点附近,但在大小非解禁流通、大规模增发、大规模新股扩容的扩张下,目前A股流通市值已经扩大到15.5万亿,对应在2007年相当于9492点!即投资者曾经的万点梦想已经实现!所以,“指数没涨”已经不能成为行情不会深度调整的依据。

  目前应予以关注的是,房地产购销双方还都处于调控新政出台初期的“恍惚”阶段。且关于税率方面更具调控效力的措施还未出台,即严厉调控带来的严峻形势在房地产领域还未完全显现。因此,房地产调控带来的系统性负面影响还远未完全消化。

  此外,清理与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事项已经提上监管层的议事日程。4月20日,银监会召开了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要求在三季度末之前必须做到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五级分类和提足拨备,到年底基本完成地方融资平台对坏账的全部核销。据初步统计,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量接近8万亿,其中4万亿是以前的老项目,近4万亿是2009年信贷超额释放产生的新融资。在近8万亿项目融资总量中只有30%有足额的土地抵押,约60%为无抵押担保或资本金不足的项目。因此,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情形下,地方融资平台的坏账风险已经相当严峻。下半年提高拨备与年终核销坏账必然会使信贷超额释放后的银行股坏账风险提前暴露,从而给银行股带来新的冲击。这是银行股目前“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当前需要认识的是:房地产受到实质性调控,股市至少会有一轮中级调整。如果加上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形成的叠加效应,则行情就有二次探底的后顾之忧。虽然目前市场热点和投资者关注焦点仍集中在一些天马行空的题材股上,但年报与季报题材的生命周期只持续到4月底。后市需要关注的是,如果大盘指数再创2942点新低,小盘题材股行情再也不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则基本可以确定行情将正式进入中期调整阶段。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期指逐渐成为先行指标麻烦很大

  王利敏

  如果说,上周五绝大多数投资者对于期指上市对股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不以为然的话,那么本周期现高度联动格局则不能不让众多只做股票的投资者大吃一惊。

  本周一,沪深股市出现了近8个月来的最大跌幅。究其原因,虽有上周五美股大跌、房地产新政等利空,但不能不视而不见的则是刚刚开设的股指期货当日出现6%以上的大跌;而随后两日,大盘迅速企稳并急速反弹,期指迅速空翻多则功不可没。第一个提振多方信心的是周二14点,主力合约几分钟内从先前的跌20多点飚升至涨30多点,50多点的力挽狂澜无疑使多方从被动挨打转入了主动进攻。次日更是稳步推升,主力合约当日又大涨50个点,正是期指上多方的扬眉吐气使得现货上的股指也节节走高;而后两个交易日都是因为期指尾盘晚节不保,造成大盘低位报收。

  通过本周交易我们不得不坦率地说,期指不但已经成为股市不可轻视的新元素,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正在成为大盘先行指标!

  按理说,期指应该看300指数的眼色行事,然而本周人们看到的恰恰相反,原因正是在于作为市场主力的基金群体,不作为、甚至反向作为的缘故。人们注意到,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多数基金对于手中重仓的权重股只唱多、不做多,众多大蓝筹逐渐成了“烫手山芋”。上周五期指开张首日,4个期指合约都出现高开,按理说基金群体完全可以顺势将大蓝筹往上做一把,但多数基金乘机出货,造成大盘跳空低开,形成了“期指上市日,权重大跌时”的尴尬局面。于是,原本很可能现货引导期指格局如今颠了个个。

  一旦期指成为先行指标,市场麻烦很可能会越来越大。首先是造成了少数人指挥多数人的市场格局。目前炒作期指的只有近万人,而参与大盘交易的则有几千万人。一旦近万人能够指挥几千万人,市场风险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而且据说近万人中多数是原先炒作商品期货的短线客,一旦占绝大部分的长线客命运由短线客来主宰,市场会怎么样?其次是一旦基金群体失去话语权,后果很难设想。如果说基金近半年来在争夺“二八”主导权上连吃败战,造成小盘股题材股长期唱大戏、蓝筹股没完没了的“搭台”的话,它们毕竟还能期待期指推出后的热点“翻盘”。那么如今期指已经推出,蓝筹不但不涨反而加速下跌,很可能造成蓝筹群体被彻底“边缘化”的局面。(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股指期货作用很大?

  文兴

  4月19日(周一)沪深股市大跌,大跌主要是由基本面变化引起的,也有人认为股指期货交易也是元凶之一。其实就算没有股指期货,遇到高盛事件和房地产新政这样的影响金融板块和房地产板块的重大消息,想必股指也是会大跌的。但正是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使人们不得不怀疑股指期货对利空消息的放大作用。试想打压股指期货,反手暗中吸纳现货,毕竟从估值水平来看,大盘权重股还是处于估值的合理区间,甚至有些板块被低估。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合理之处,但无法验证。因为笔者同样也听说另一个说法,股指期货目前的主要参与者还是以商品期货投资者为主,股市投资者为辅。而且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根本不参与现货交易即不买卖A股,只是在股指期货中做短线,巧妙利用了利空作用的时点,让看着股指期货做A股的股市投资者“跟风”杀跌。

  笔者认为,本该要发生的事,被不熟悉的因素放大了。目前股指期货不断引导股市,股市又在大蓝筹失去重心时表现出迷惘。估值低的没有人要,市盈率高的又不断被追高,基金在概念股及中小盘股强势面前所高举的投资理念显得十分苍白。2009年下半年以来就宣传的风格转换,到目前也没有得到市场响应。

  股市大跌,说明有资金流出。观察重压之下的楼市,其已经或者即将流出的资金是相当庞大的。流出楼市的资金会流向哪里?这不仅是管理层关心的,也是股市和楼市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有人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会流入股市,其它选项没有超过12%的。令人深思的是:本身投资股市的没有选股市,本身投资收藏品的也没有选择收藏品,看来股市虽然在这个调查中排在首位,但“围城”现象十分严重。

  对于房地产新政策,就是要还原住宅本来面目,是商品而非投资品。那些炒楼资金改变投资方向转而进入股市,是有这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等着楼市资金涌入股市。倒是管理部门要警惕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出现境内资金外流现象。因为就在我们打击楼市泡沫之际,海外开发商正大举进入境内以办理移民为诱惑推销那里的楼盘。

  股指期货已经完成一周交易了,做多主力也明朗了,多方“秒杀”空方的精彩搏杀成为热谈。原来感到股指期货会冷冷清清的看法,证明是错的,但会热闹到什么程度,倒是应当关心的。现在看来不要把股指期货太放心上的观点,可能是对的。

  当然上述都是议论,在没有成为事实之前,大家都要多想想。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A股现货与股指期货分道扬镳。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