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存款准备金率18日上调 后市如何演绎 (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7日 10:29  和讯网-红周刊

  专家观点有分歧

  建银投资高级分析师李崇斌告诉《红周刊》:“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具有连贯性,这次上调可以理解为我们已经进入准备金的上升周期。这次上调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标志着扩张性货币政策进入实质性退出阶段。其次,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也反映出经济的复苏已得到了官方的确认。”

  “问题的关键是,对于股市而言这次上调准备金意味着什么?”李崇斌反问道。“实际上,近几个月市场的频繁波动实际上是在反映经济基本面回升与政策调控这两股反向力量交织的结果。短期来看,政策面、消息面会影响到市场的走势;但中长期股市运行的趋势还是要看经济基本面。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恰恰反映出经济的复苏已得到了官方的确认,这实质上是一个利好。就好比一个得了感冒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当医生认为他不再需要药物时意味着感冒已经好了,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李崇斌给出的判断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将在一两个交易日就会消化掉。今年一季度,大盘将继续在2800点~3400点之间震荡,二季度随着不确定因素的逐渐明朗,宏观经济若继续表现强劲,大盘有可能会向上突破3400点箱顶压力。”尽管后市央行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但在恶性通胀到来之前,调控的影响还不足抵消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股市环境仍会较为宽松。”

  相比李崇斌乐观的看法,中金公司分析师高挺的看法较为谨慎。高挺认为,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政策退出”的又一步,时间点早于市场预期,对市场影响偏负面。“‘政策退出’是2010年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这一轮经济复苏是政策大力刺激导致的,市场对政策调整的敏感度会比较高。他判断,后市大盘需要继续消化政策渐变和资金层面偏紧的局面,基本面短期难以大幅超出预期,上半年股市将‘先抑后扬’。”

  另外,国信证券分析师赵谦也担忧随着未来调控的进一步实施,资金面的进一步紧缩,对股市形成的压制会逐渐体现出来。赵谦判断,虽然今年仍无通胀之忧,但12月份与一季度CPI的快速增长,CPI在一季度超过3%的可能极大,加息的提前也不是没可能。无论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还是央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今年下半年的资金面将比上半年紧张,这都不利于股市向上拓展空间。

  行业篇

  行业影响有限 后续政策值得关注

  ■ 《红周刊》记者 张锐睿

  央行决定从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直接受到影响的无疑就是银行业。而此次央行意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分析人士认为预示货币政策开始逐步收紧,对资金较重依赖银行的房地产行业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银行业:盈利影响轻微

  近期央行分别提高3个月央票利率4.04个基点及1年央票利率8.29个基点,释放出强烈的调控信号。市场对于央行采用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调控力度早有预期,但在目前时点上上调则早于先前普遍预测。

  券商分析师普遍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各家银行的业绩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中金公司分析师毛军华认为,银行可能会降低同业资产或债券投资,应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根据他的估计,2009年末银行体系的超额备付金率超过3%,而上市银行2009年末的贷存比(剔除贴现)加权平均约为6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贷款投放的影响不大。

  毛军华表示,目前一年期央票利率为1.84%、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利率为1.62%,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对上市银行2010年盈利的影响非常小,不足0.5%。动态来看,若考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后将推动市场利率上升,带来同业资产和新增债券投资收益率的增加,则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将更小。

  对于银行股的前景,光大证券分析师沈维依然表示乐观。她表示不排除1月份仍会有较大的信贷增量,但随着调控深入,1季度整体信贷投放量或略低于此前预期,并由此降低市场对于全年银行信贷规模增长的预期,但流动性收紧带来的银行息差提升可能会弥补信贷规模下降的预期,2010年银行业可能会由去年的以量补价过渡到以价补量。

  沈维认为,从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释放的信号来看,未来央行有可能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由于各银行目前超额准备金率在3%左右,因此即使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1%,对银行的盈利影响也是有限的。“由于准备金利率和贷款收益率差异超过300个基点,除非影响到银行放贷,这将对银行业绩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除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央行未来的调控手段包括资本充足率、贷存比以及央票发行等,2010年的信贷规模大概是7.2万亿,上半年经济形势较好,通胀预期也比较明显,我认为央行调控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信贷,而是为了控制信贷的节奏,避免上半年信贷发放量过多。”沈维对《红周刊》表示,目前银行股估值显著偏低,安全边际明显,她对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都比较看好。

  地产业:后续政策更为关键

  “如果只是单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虽然对房地产企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还是很间接。”光大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翁非玉对《红周刊》表示,虽然地产行业与信贷政策息息相关,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更多是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并不是针对地产行业的调控,因此今年银行对地产行业的信贷规模是否会减少,或者会减少多少,目前都还难以预测。

  2009年前11个月,32%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于国内银行信贷,包括开发贷和按揭贷;9.2万亿元新增贷款中,近17%流入房地产行业。中投证券分析师陈莹判断,如果货币政策开始收紧,必然会对地产企业的资金造成一定影响。“预计2010年政府各部门会加大对房地产政策的执行力度,特别是对开发商囤地囤房行为进行打压,以增加供给和带动投资增长。在此前提下,如果银行收紧对开发商的贷款,将会拉紧开发商的资金链。”陈莹表示。

  “未来货币政策的动用频率和幅度将成为决定地产基本面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中信证券分析师陈聪表示如果货币政策手段强硬,比如短期内加息,则房屋销售的基本面可能面临拐点。若货币政策徜徉犹豫,由于行业对政策的恐惧衰减,受到基本面的鼓舞则是向好的。春节之后阳春三月的交易量将成为决定行业投资的最重要指标。

  “1月份关于房地产行业政策出台密集,地产行业下一步的走势必须要看政府后面会出什么政策,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翁非玉表示,陆续还会有地产政策出台,像现在“国十一条”目前只出了政策,具体的措施还没有出台,需要观察未来房价和成交量的走势。她认为,房地产板块之前的下跌,只是对房地产行业估值水平整体性下移的反映,尚未反映出盈利可能的负面变化。由于目前还处于政策未出清阶段,未来政策的力度和影响还无法明确预判,如果未来房价出现下跌,成交量也低于原先的预期,那么,地产股2010~2011年的预测业绩需要向下做进一步的修正,不排除股价还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翁非玉认为虽然不排除一些个股由于年报较好出现一定行情,但由于缺乏正面催化剂,地产股的整体行情很难出现。

  陈莹对地产行业的后市也持谨慎态度,她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3.59倍的市净率和2009年32倍的市盈率、2010年27倍的市盈率与全部A股估值水平相当,市值前4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与每股RNAV(重估净资产,RNAV=物业面积×市场均价-净负债)/总股本)比较基本无溢价,但缺乏房屋交易量的配合,2010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无法推动股价的进一步上涨,而一旦房价在信贷收紧和打击囤房囤地行为的双重压力下有所调整,将会带动上市公司RNAV的下降,进而引起股价的下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