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再融资阴霾致A股惊魂一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7日 22:44  华夏时报

  政策未变 明年信贷规模仍乐观

  本报记者 唐玮 贺江兵 北京报道

  北京多日来的大雾终于散去,周五清晨迎来了久违的明媚阳光。

  而同样经历了多日跌宕起伏的市场,却未能拨开云雾。这一周,上证指数累计下跌6.41%,深成指累计跌5.98%。

  11月24日,A股一改前几日窄幅收盘,莫名地犹如登上三米跳台后一跃而下,沪深两市出现大幅回调,沪指跌3.45%报3224点,深市跌2.9%报13453点。两市全日成交逾4700亿元,创下历史天量。沪市也创下自8月3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而后,大跌的原因被归结到一则传闻上:中国银行正与投资银行磋商融资计划,计划集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显而易见,在信贷狂潮后,银行的资本金渐渐捉襟见肘,若监管部门提高各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多家银行将面临补充资本金的迫切问题。

  市场从未痊愈的再融资伤口被再一次撕开,多家银行再融资的传闻在市场上蔓延,弥漫着恐慌情绪。

  由此,11月25日两市早盘延续跌势,权重股走低,上证指数一度失守3200点。

  《华夏时报》于第一时间得到了多家银行的正式回应:工行、建行称暂无再融资计划,而中行表示暂无可披露的计划或方案。25日中午此文刊发后,市场止跌回升,上证指数上涨2%。

  然而,故事并没有以大团圆告终。11月26日,上证指数早盘高开于3296.01点,随后一波短暂的拉升一度使指数收复3300点关口,并摸高至当日最高点3305.33点。

  当日,被诸多光环笼罩着的民生银行H股首日秀,却未能精彩出演。香港市场因近期过多的发行影响投资者信心,民生银行受此拖累,跌破发行价,收于8.8港元/股,跌幅达到3.08%,也成为10年来第一家在香港上市首日收盘下跌的内地银行。

  与之联动的A股市场自然也不容乐观,金融板块再度集体做空,导致指数出现快速下挫,连续跌穿3300点和3200点两道关口,收于3170点。

  分析认为,市场对于银行再融资和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挥之不去,导致银行板块大跌,民生银行H股也难以独善其身。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当日即表示,民生银行3年内不会再考虑融资问题。

  11月27日,沪深两市继续重挫。上证指数早盘一度在石化双雄拉升下震荡回升,但由于场内信息匮乏,跳水跌破3100点,个股普遍下跌,地产和资源类跌幅较大,收盘时跌2.36%报3096点。

  “这其实是一个怪圈,各方需要深思。要刺激经济,银行拼命放贷,监管层担忧风险,允许再融资,伤害股市,晴雨表再影响经济……”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对本报记者说,不能通过制造一个信贷泡沫,来催生一个资产泡沫,再打造8%的经济增长,这种方式无法持续。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监管层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银行监管部门强调银行规避风险,充实资本金,但证监会并不乐意见到上市银行大规模再融资。”

  而多位专家向本报分析,明年货币政策即使转变,也是一个渐进、谨慎的过程,尽管目前存在着种种矛盾,明年的信贷规模依然会达到6万亿-7万亿元,近期则是政策真空期。

  本报截稿时获悉,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监管部门博弈

  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今年银行信贷激增,虽然大量的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资产泡沫的助推器。银行监管部门目前开始担心银行风险,警告银行必须保证资本充足。

  作为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者——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学识丰富、决策果断。当有媒体称,中国银监会要求,大型银行明年须将资本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提高到13%,刘明康主席立刻澄清:银监会没有这样的要求。各银行只需制定“中长期”资本补充规划。

  而他近期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银行业须提高资本缓冲和拨备覆盖率。他建议,在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未清理干净的情况下,谈论退市策略是危险的。刘明康还强调,有必要在商业银行机构与资本市场工具之间保持一道防火墙,如果银行业和资本市场活动之间的关联过于密切,就很有可能面临崩溃的局面。

  信贷增长过快导致银行资本短缺,上市银行再融资问题迫在眉睫。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银行提出或已完成再融资计划。

  中小银行再融资的规模并不大,民生银行H股发行预计募集资金300亿元左右,招行A股和H股配股融资预计筹集资金180亿元-220亿元,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预计融资67亿-106亿元,兴业银行配股融资约180亿元,宁波银行定向增发50亿元。

  但若国有银行加入队伍的话,规模则不容小觑。建行、工行明确向本报表示,暂无此计划,而中行官方态度与工行建行略有不同。该行表示:“从长远来看,各家银行都存在资本充足率压力问题。”该人士同时表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很多,该行会综合考虑。但暂无可披露的方案。

  另外,该人士对本报表示,即便中行提出补充资本金方案,尚需要得到包括中国银监会等银行监管机构的批准。截至9月底,中行资本充足率为11.63%。

  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工行和建行不会进行再融资。有再融资可能的只有中国银行,因为,今年中行贷款发放速度过快,高居各家银行之首。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加之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监管严格,对用发行次级债提高资本金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加以限制,再融资是可能的。

  但接踵而至的银行再融资对市场的影响巨大,负责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证监会无法置之不顾。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银行也很无奈,银监会的监管很严格,而证监会不同意上市银行大规模再融资。”

  货币政策处于真空期

  市场如此大反应,还在于对货币政策将转变的担忧依然存在。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央行所传递的信息来看,最近一段时间,与货币政策相关的、有着密切联系的官员,对于资产价格的担心是比较明显的。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主管王志浩向本报指出,在央行内部,通胀讨论正在升温。一种观点,着眼于CPI的主要驱动力是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的粮食供应很大程度上靠国内生产,粮食储量很高,且今年粮食丰收形势良好,因此他们认为通胀形势较为温和。另一种观点则针锋相对,看重货币供应量M1和M2供给同比增速高达约29%,认为CPI将会有惊人的上涨,而关掉的产能并不能算是“过剩的产能”,如果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势必将形成资产泡沫。

  尽管尚有争议,但专家们却一致认为,近期处于政策的真空期,调控工具除了一直在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不会动用其他工具,调控的空间目前已经收窄。如果加息,不利后果有三,一是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热钱流入;二是不利于出口;三是对经济增长增加阻力。

  “近期内政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利率的变动至少会等待明年,进一步的加息时机还得看美国政策的转变。”彭兴韵也对本报记者说,明年依然处于经济恢复的初期,货币政策的转变也一定是渐进式的、谨慎的,将会由适度宽松渐渐转为适度。

  “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变得很谨慎。”彭兴韵说,因为银行面临着资本金不足问题,而且现在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也太少,前两个月信贷规模骤减也是这个原因。

  明年信贷规模依然可观

  对于银行,信贷狂潮后,所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资本金问题,存贷款期限错配的现象也愈演愈烈。

  今年年中以来,新增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存款活期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根据WIND数据所进行的计算显示,截至10月份,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4%,而定存比例降到40.4%,与2007年底38.2%的历史低点已相差不远。

  早在今年3月央行与银监会就联合发文,要求“特别注意防止金融机构贷长、贷大、贷集中和严重存贷期限错配产生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投证券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建军分析说,银行靠活期存款以及保证金存款等稳定性较差的负债来支持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贷款,使银行的信贷创造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也使其面临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这是否会影响明年的信贷规模?彭兴韵指出,其实也无须过分担忧,因为对于银行来说,一直都有这种情况,银行都是借短用长,这是其资产负债表中一个基本特征。

  交通银行课题组经过调研,预计2010年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仍较为可观,增量仅次于2009年居历史第二位,增速也会略高于近年的平均水平,因为2010年中央投资对信贷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较大。

  “今年银行太激进,在刺激经济的名义下疯狂放贷,很不负责任,这是不利于金融公共安全的。”彭兴韵认为,但明年银行的信贷规模并不会低,还是会配合中央政策,规模会在6万亿-7万亿元。而资产质量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并不是迫切的问题。

  他强调,要摆脱上述的怪圈,还需政策导向尽早明确、稳健,同时银行还需进行自身改革,业务多元化,减少对存贷差的依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