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下降引发担忧 经济向好中线可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2日 06:08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唐丽

  10月经济数据显示,信贷增速低于预期,对市场信心形成打击,但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对市场中期走势形成有力支撑。

  周三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经济回升基础渐趋稳固,但新增信贷规模低于预期,拖累银行股和地产股下挫,两市股指小幅收低,结束了此前连续八个交易日的升势。沪指以3175.19点收盘,下跌3.42点或0.11%,成交1466.40亿元,略有萎缩。

  数据显示经济继续稳步复苏

  对于10月份的经济数据,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表示,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数据说明经济正稳步回升。刘景德进一步分析认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上年同月为上涨4.0%),比上月降幅缩小0.3个百分点。这说明CPI降幅已经明显收窄,从后期来看,11月、12月的物价指数将由负转正,这也是市场的普遍看法。或许有些人会担心通胀的问题,但是将来通胀的可能性并不大,多数产品如钢材、铝、粮食等产品仍然产能过剩,明年CPI增幅超过2%已经比较困难,因此不必过于担心通胀问题。

  数据显示,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31.6%,增速大幅低于9月份的35.1%,但这主要是受到10月份假日较多的影响。“预计明年仍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回落,投资力度将有可能减少,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下降到30%以下,大约28%的水平。”刘景德分析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2%,增速高于9月份的15.5%,反映国内消费需求进一步回暖。“社会消费增长较多,估计明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估计明年将保持在15-16%的增速。”

  10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0.7%。其中,出口下降13.8%,进口下降6.4%。“从数据来看,下降幅度比前几个月小,预计11月、12月进出口总值会有所复苏,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去年基数低。另外,10月出口值1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月度出口值连续第4个月超千亿美元,显示出海外市场需求已有显著回暖迹象。而未来出口值是否发生改变并出现增长主要取决于未来政策走向以及周边国家经济的恢复情况。”

  但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仅为2530亿元,远低于9月份5167亿元的水平,从而成为打击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不过,10月份货币数据显示“存款大搬家”正在进一步加速。刘景德认为,明年的资金面将会比较紧张。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从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来看,整体中性偏好,对市场影响也是偏中性偏正面的。而信贷增速低于预期,有月度和年度的因素。不过,从全年来看,信贷数据应该比较充裕,尽管从数据来看有一点收紧的迹象,但还不至于过分紧张。

  大盘有效突破仍需震荡蓄势

  周三A股市场仍然是震荡整理的格局,主要有两个因素引发了大盘的抛压,一是信贷增速低于市场预期,这使得多头对大盘的短线走势分歧较大;二是银行等权重股跌幅居前,或者说相对疲软,而此类个股是大盘权重股,权重股的走软也使得市场举步维艰。

  刘景德认为,周三两市大盘呈窄幅震荡格局,沪指在击穿5日均线支撑后被迅速拉起,终盘仍站在中短期均线上方运行。短线来看,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回暖,对市场形成有力的支撑。短线来看,目前板块保持良性互动,但有效突破3200点还比较困难,市场仍将震荡蓄势一段时间。

  李大霄也认为,周三市场窄幅震荡,受10月份新增信贷规模环比大幅下降的打击,银行股几乎全线回落整理,尤其是小盘银行股跌幅较大。同时地产股也受到拖累,成为市场的主要做空品种,盘中跌幅居前。就目前市况而言,10月份经济数据出炉,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对市场形成有力的支撑。近期市场在切入前期成交密集区后,盘中震荡明显加剧,而量能并未有效放大,充当市场风向标的权重股则呈反复震荡整固态势,直接造成股指宽幅震荡频频上演。此次大盘在3200点附近的震荡整理过程比上一次要长一些,这也使得市场未来上攻的基础会更稳固一些。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不要过于着急,3200点的充分整理,将会使行情走得更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