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从格局上把握后市的投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7日 16:44  广州万隆

  广州万隆

  核心提示:近日温总理的讲话,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政府保增长的思路,即以强大的决心力保经济明显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然而,投资者却不能忽视澳洲加息背后的意义,即全球流动性已经进入收网阶段。因此,如何从格局上把握后市机会,是投资者值得关注的。

  一、澳洲加息预示着市场进入新的阶段

  在近日泰国华欣举行的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心不能动摇,政策不能改变,力度不能减弱。本地区各国要继续采取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温总理的讲话,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保增长的思路——"一鼓作气",即以强大的决心力保经济明显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然而,投资者却不能忽视澳洲加息背后的意义:全球流动性已经进入收网阶段。事实上,除了澳洲之外,挪威央行、韩国与印度央行等均有加息的暗示。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将由原来的挽救危机阶段,进入经济自行复苏阶段;而目前正处于这两个阶段的交接期,其主要的特点是: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退出,经济复苏何时变得明朗。以上这些不确定性,将使得市场预期变得混乱,以致波动更加剧烈。

  二、从市场格局去把握投资机会

  与全球经济相似的是,我国经济也处于这个阶段。尽管目前经济数据继续转好,但不少投资者仍然担心宏观经济的内生增长性。应该说,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在产能过剩、内需增长仍然欠缺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从投资、出口驱动型成功向内需驱动型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其转化过程是顺利的,也难免伴随着阵阵剧痛。

  本栏认为,这种阵阵剧痛,将体现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的优胜劣汰。在2007年以前,在出口与投资的拉动下,大部分产业呈现出一荣俱荣的局面;但是,从09年开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企业的分化将明显加大。因此,我们不能再简单地认为经济好或者经济不好;而是,优秀的企业将从此不断好转,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在低迷中徘徊。

  针对这种经济结构特点,投资者应重视两个方向,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并购重组机会,二是优秀的成长型企业(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

  事实上,日本过去60、70年代的经验已经为我们提供线索。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日本以大型化、集中化为特征的企业合并形成高潮,如1964年三菱与重工合并;1966年日产与王子汽车合并;1967年丰田与日野联合;1968年日产富士重工联合等等。同时,日本也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加大了新兴产业的规划与扶持力度,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能源调整政策也相继出台。从结果来看,日本出现了一批大型的世界级企业;与此同时,日本电子和电器设备行业快速发展,在相关领域出现了一批竞争力强大的大型企业。

  三、那些资产重组的机会值得关注

  那么,如何把握资产整合带来的重大机遇呢?我们认为,把握这些投资机会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尽量紧扣央企重组的高发区行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重组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煤炭、电力、军工、有色、钢铁等领域,如果更理论一点,就是主要集中在国家希望保持绝对控股地位的七大行业。其次,尽量紧扣行业盈利情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或者是行业有望提前回暖的行业,例如煤炭、电力电网、军工、医药等。此外,资源型行业也值得适当关注,如有色金属、房地产行业等。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电力、煤炭行业。一方面,电力行业的资产规模较大,并且09年业绩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高。另一方面,尽管煤炭价格大幅回落,但仍然是赢利能力相对较好的资源性行业之一,资产注入后容易增厚收益。最后,我们认为投资者也可以关注一些景气细分领域,如风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医药、铁路设备等方面的资产注入。此外,上海本地股作为地方国企重组先锋,也值得重点关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