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位震荡 主力博弈洗盘or撤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 17:25  广州万隆

  广州万隆

  核心提示:今日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出来,基本符合预期,在利好兑现之时大盘高位震荡,今日沪指微跌-0.62%。经过两周连续上涨之后,这两日两条小阴线高位盘整,这是属于下跌的征兆还是上升途中的洗盘呢?在后市当中主力又将会如何博弈?具体且看下文分析!

  一、影响主力行为的信息与解读

  1、 三季度GDP增长8.9% CPI和PPI同比降幅收窄,第三季度CPI和PPI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前三季度CPI同比下降1.1%,PPI同比下降1.5%,9月PPI环比涨0.6%,CPI环比涨0.4%;

  2、 为了抑制本币和股市的过快上涨,巴西政府周一临时宣布,对投资固定收益和股票资产的资本流入征税2%;

  3、 香港金管局周三向市场注资50.4亿港元,本周共向市场注资143.4亿港元;

  信息解读:今日主要经济数据出来基本符合预期,一系列经济指标好转可以说完全打消了市场参与方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而流动性短期内依然是充裕,一方面国内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另外一方面热钱不断流入输入流动性。经济好转、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胀预期这三大因素应该是投资者看好后市的主要依据。

  二、主力行为分析

  1、基金:共振情绪指标50,主攻板块:金融、医药、地产、电力

  短期行为:空大于多,与散户博弈;

  中长期行为:降低仓位,以防御为主。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的相继披露,华夏、嘉实和博时等基金公司的次新基金的建仓品种浮出水面,丽江旅游、包钢股份、江淮动力和北纬通信等老基金曾经的重仓股成了这些次新基金的囊中之物。在9月小幅加仓之后,次新基金国庆后依然增持,最近一周,嘉实回报和博时策略等次新基金仓位上升迅速。

  从已披露的三季报看出新基金加仓的品种正是老基金的重仓股,很显然新基金确实成为了老基金们撤退的掩护力量,这与本栏此前的判断完全一致。

  经过两个多月的减持,基金们的平均仓位已经接近7.5成,而最近他们减持的速度也是越来越慢,一方面他们的仓位可能快降到目标位,另外一方面经过两个多月的减持,他们手中也有了大量的现金头寸,这正好为他们后市做多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旦后市趋势再度向上,作为趋势投资者的基金们很有可能再次卷土重来。

  2、QFII、海外热钱:共振情绪指标55,主攻板块:金融、地产、机械

  短期行为:抄底;

  中长期行为:价值投资+对冲套利。

  这段时间"热钱"一词已经成为财经热门关键字,一方面是9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以及三季度外储增加额数据显示热钱持续流入,另外一方面是各大媒体纷纷拿"热钱"说事。

  从数据来看,三季度无法解释的外储增加额大约414亿美元,合人民币大约2800亿元。虽然有模糊数据显示流入境内热钱数量,但是实际上热钱真正流入股市的资金有多少无人可以算得出来,至少不会是全部入境热钱都流入。不过可以分析,热钱流入境内主要投资领域一是房地产、二是股市、三是其他投资领域,因此保守估计假设境内热钱有1/3流入股市——三季度大约900亿,合日均10亿,那么这对日成交量两千多亿的A股市市场的直接影响不会像传说的那么大。

  实际上热钱当它被太多人关注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它的示范效应比它的直接影响会更大,而这个效应很有可能被国内的某些大资金所利用。近期各大媒体纷纷拿热钱说事很有可能就是某些大资金想扩大热钱影响力进而达到他们拉升的目的。

  三、投资机会与风险

  行为方向总结:今日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出来,基本符合预期,在利好兑现之时大盘高位震荡,今日沪指微跌-0.62%。经过两周连续上涨之后,这两日两条小阴线高位盘整,我们万隆成长投资顾问群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利好兑现,开始新的一轮下跌;二是上升行情的中途休息。而从目前主力行为分析来看,支持主力拉升的因素要大于打压,因此我们认为第二种可能性要大一些。

  短期(1个月内)机会和风险:短期市场共振情绪指标为55.万隆股票热点跟踪系统提示短期热点板块为:化纤、煤炭、金融、地产。

  中期(1~3个月)机会和风险:中期市场共振情绪指标显示为60.万隆股票热点跟踪系统提示中期热点板块为:金融、机械、铁路、智能电网及资产注入预期个股。

  情绪指标提示:

  大幅看跌 看跌 看平 看涨  大幅看涨

  0    25  50   75   100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