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跳空高开 主力逼空行情能否持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0日 17:28  广州万隆

  广州万隆

  核心提示:今日大盘在外围股市大涨等利好刺激下大幅高开,之后高位震荡,尾盘再次放量拉升,最终大盘全天涨幅1.52%。昨日本栏文章分析指出主力很有可能在有效突破3000之后开展逼空行情,今日果然不出所料,股指一直高位运行并无大幅下探给投资者低位建仓机会,那么后市主力会否持续逼空,主力将会如何博弈?具体且看下文分析!

  一、影响主力行为的信息与解读

  1、 10月20日,央行发行450亿元一年期央票和3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用于对冲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到期资金;2、 美国股市再创09年新高,油价接近每桶80美元;

  3、 调查显示:七成投资者看涨今日市场。

  信息解读:今日消息面主要以利好为主,央行发行央票主要是为对冲到期资金,本周到期资金850亿,因此本周实际净投放100亿。而外围股市的走好可以说给A股起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刺激国内投资热情,在诸多利好影响下投资者看多情绪进一步高涨,在目前情况下投资者这种高涨的情绪也是符合主力拉升阴谋的。

  二、主力行为分析

  1、基金:共振情绪指标50,主攻板块:金融、医药、地产、电力

  短期行为:空大于多,与散户博弈;

  中长期行为:降低仓位,以防御为主。

  最近基金们集中调研上市公司,而调研正是基金建仓或者调仓换股的第一步。基金们此举很有可能是因为前两个月不断减持之后手里现金头寸已经较多,另外汇金的入市和三季度经济数据不断好转刺激他们逐步空转多。另外,在今年三季度共发行31只新基金,共募集资金1200多亿,也就是说基金们在四季度资金方面是非常充裕的。随着经济复苏越加明朗,这些新基建仓的要求也越加强烈起来。

  而对于老基金,此前本栏一直强调他们的自救意图,他们目前仓位还在8成左右的高位且处于成本区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拉升自救才是出路,而新基金便是掩护他们撤退的力量,近期的汇金入市、经济数据的好转、外围股市走强等利好因素,都将成为基金们拉升的催化剂。

  2、QFII、海外热钱:共振情绪指标55,主攻板块:金融、地产、机械

  短期行为:抄底;

  中长期行为:价值投资+对冲套利。

  最近,"热钱"一词似乎又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热词,多方媒体陆续报道热钱涌入香港、流入境内。

  香港方面的最新数据显示,仅自2009年7月以来,流入香港的热钱就接近1000亿港币。另外,金管局最近连续半个月向市场注资426.25亿元。国内方面,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9月份流入我国的资金明显增多。央行日前公布9月份外汇占款增加4068亿元,增加额创下年内新高。在出口贸易没有起来外汇占款增加再创新高的情况,无疑是海外热钱的加速流入所致。

  美元的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中国内地成为资金洼地,全球热钱不断涌来。在二季度海外热钱净流入突破1200亿美元,这部分资金一直滞留境内,如果这部分热钱已经建仓,他们建仓时间应该是5、6、7月,目前位置也是处于他们成本区间,因此最近几个月海外热钱持续流入很有可能就是为他们之前仓位拉升的力量。

  三、投资机会与风险

  行为方向总结:今日大盘在外围股市大涨等利好刺激下大幅高开,之后高位震荡,尾盘再次放量拉升,最终大盘全天涨幅1.52%。昨日本栏文章分析指出主力很有可能在有效突破3000之后开展逼空行情,今日果然不出所料,股指一直高位运行并无大幅下探给投资者低位建仓机会。今日可以说是有效突破60日线,在目前为止虽然散户看多情绪较高,但是真正杀入的却并不多,这种情况最有利于主力持续拉升,那么后市主力继续逼空可能性还是很大。一旦大多数散户投资者忍耐不住追高之时,将很有可能迎来主力的洗盘。

  短期(1个月内)机会和风险:短期市场共振情绪指标为55.万隆股票热点跟踪系统提示短期热点板块为:化纤、煤炭、金融、地产。

  中期(1~3个月)机会和风险:中期市场共振情绪指标显示为60.万隆股票热点跟踪系统提示中期热点板块为:金融、机械、铁路、智能电网及资产注入预期个股。

  情绪指标提示:

  大幅看跌 看跌 看平 看涨  大幅看涨

  0    25  50   75   100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